大型仪器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的实践与探索

2013-04-10 15:25:45于志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年2期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研究所

赵 晶, 于志伟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科研处,上海 201203)

0 引言

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是指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单台(套)价值限额为3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和实验设施[1]。随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综合性大平台、“中科院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财政部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等[2]为主的国家大科研及条件建设项目的投入,本所拥有的单台(套)3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由“十一五”之前的84台激增为目前的268台,并分布在集化学、生物、物理、计算机为一体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系统生物学领域。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这些大型仪器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最大程度的优化投入产出比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乃至国家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大型仪器设备的生命周期包括4个阶段[3]。实践证明,以大型仪器的生命周期为基础的仪器申购、论证和审批阶段及仪器使用和维护阶段是大型仪器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关键着手点。

1 重视仪器申购、论证和审批

1.1 严密审核大型仪器设备的预算编制

(1)单个项目的设备预算。“十二五”规划初期,国家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同时加强对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的重视,大科研项目中的设备预算结构由单纯的“设备购置预算”调整为“设备购置预算”和“大型仪器修缮预算”两部分:①设备购置预算。指专门用于购置科研仪器设备的预算,该预算将根据研究所的总体发展规划及学科建设需求,科学分析各学科的科研投入与分配关系,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配置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② 大型仪器修缮预算。主要指用于大型仪器升级改造、配件更换、维修和维护的预算。由于该预算执行时间较短,尚未受到充分重视,一些项目少做甚至不做该项预算。实践证明,大型仪器修缮预算是大型仪器修缮基金和使用奖励基金的重要来源,涉及大型仪器的维修、维护等公共费用以及难以分割的水电费等费用均可以由研究所集中从大型仪器修缮预算中列支,实行集中管理,统一使用,这样可以很好地解除大型仪器管理人员在资源共享方面的后顾之忧,实现大型仪器的充分共享和高利用率。

(2)多个项目的设备预算。“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开始全面实施资源规划项目(Academia Resource Planning,ARP),该理念源于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概念,是中国科学院“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4],ARP系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物联网[5],实现了信息的高度无缝集成和快速响应。研究所利用ARP系统和物联网理念对各项目中的仪器预算进行审核,根据项目属性和体量的不同,因地制宜,从源头上控制了大型科学仪器的重复购置,实现合理布局。严格杜绝同一设备预算在各项目之间进行重复列支。

1.2 加强大型仪器购置的可行性论证

大型仪器购置的可行性论证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对设备购置前论证的重视,才能从根源上改变由于配置不够完善、设备购置重复、设备选型不准确、设备使用条件不落实、运行维护维修经费不足、资源不能共享而造成的仪器设备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使用效益低下的状况[6-7]。本所的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包括联合评议和所内专家论证两部分。

(1)联合评议。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出台《中央级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联合评议工作管理办法》[8],要求相关单位在申请购置单价大于200万元人民币的大型科学仪器时,由财政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从国家的全局利益出发,联合对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必要性、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以求在国家层面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浪费国家资源的目的。目前,我所已完成多台大型仪器的联合评议工作。

(2)所内专家论证。2006年,研究所成立设备购置论证小组,该小组由分管所领导牵头,由仪器使用领域的3位专家(从所内建立的专家库中随机抽选)、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及各研究中心负责人组成。设备购置论证小组从研究所层面出发,根据拟购设备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对相关学科可能的辐射作用、已有同类设备的使用情况等指标对单价在30~200万人民币之间的大型仪器购置的必要性、可行性、技术指标、服务范围等诸方面进行集中论证,尤其对仪器设备的选型、使用条件的落实、售后服务的条款等给予特别的关注。所内专家论证帮助所内仪器资源配置向科学、高效、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了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了存量资源和新增资源的系统集成与高效利用[9-10]。

2 重视仪器使用和维护

2.1 加强和完善共享网络平台建设

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中国科学院全面推进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并根据区域特点和学科共性,重点支持并形成了一批公共技术平台,本所积极参与建设了其中一个平台——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该中心以管理体制创新为手段,建立完善了院所两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11]。

(1)院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院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简称院级中心)由中科院下属的学科发展方向同源、地理位置接近的多家研究所组成,学科涵盖面广,能为院内外用户提供多种学科的服务,充分体现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院级中心依托各成员单位入选的大型仪器设备,在互联网上建立“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发布大型仪器资源信息,通过区域中心定期补贴方式,鼓励区域中心的大型仪器设备面向区域中心共享服务。院级中心所属大型仪器的有效机时和收费标准全部在网上公开,各成员单位用户将得到相同的使用权限,仪器预约情况、机时安排等均在网上公开,自动地接受使用者的监督。

(2)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简称所级中心)是根据“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实施方案”[12]中规定的所级中心建设标准,统筹本所各学科领域发展的需要,在原有技术平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支撑本所学科领域发展的综合性技术支撑系统。

所级中心通过建立“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公用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鼓励和规范大型仪器共享,提高共享积极性,并不定期抽查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等,监督仪器共享运行情况。同时实行所内用户半价收费、所外用户优惠收费的收费标准,鼓励仪器逐级共享。目前,我所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还局限在院内共享、单价100万元以上的设备共享阶段,随着该信息化平台操作系统的逐步成熟,共享机制体制的日趋完善,预计在今后5年内将实现单价3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院内院外全面共享。

2.2 优化大型仪器共享的环境与条件

大型仪器共享的环境和条件建设包括场地、人才队伍等建设[13-14]。所级中心在实验室的布局上将大空间设立为公用实验室,统一摆放大型仪器,实行专人操作,统一管理,使用便捷,非常方便实验人员之间、实验人员与操作人员之间的交流,营造了开放的科学研究环境,大型仪器的使用状况也一目了然。

研究所非常重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严格把关,定期培训,目前拥有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包含核磁、质谱和分析等领域的高学术水平正高级学科带头人2人,副高级科研人员3人,从事分析测试的中级技术人员11人,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人员1人,行政管理人员2人。该支队伍是研究所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2.3 重视大型仪器使用效益评估及激励

公平、公开、公正的大型仪器使用效益评估及激励机制有利于形成大型仪器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是提高使用效率、优化再配置的重要手段[15-16]。根据《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规定,为了保证区域中心有效运行,院部每年给与运行经费补助。研究所根据《上海药物研究所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运行补助经费使用方案》,以共享网络平台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动生成的仪器使用率、共享率和用户评议为主要指标,对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对效益高的研究组或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对效益低的给予批评,限期整改,甚至对仪器的共享内容作适当调整。

2.4 建立大型仪器修缮基金

大型仪器后续运行和维护经费是制约大型仪器充分共享和高效利用的重要因素,如前所述,科研项目预算中的大型仪器修缮预算是重要来源,应受到充分重视。研究所依托大型科研项目中的大型仪器修缮费用建立了大型仪器修缮基金,由研究所集中管理,统一使用,主要用于解决大型精密仪器的升级改造,避免仪器因更新换代过快而造成高淘汰率;解决科研任务饱满、急需维修的共享仪器维修费,保证仪器正常运行。

3 结语

研究所以国家实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加大科技基础条件投入为契机,经过几年探索和创新,利用物联网理念、ARP系统和信息化技术在大型仪器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管理中取得良好成果。大型仪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工程,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努力创新和积极探索。

(References):

[1] 上海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EB/OL].[2007-08-16]. http://www.sgst.cn/zt/yqlf/ptbf/200805/t20080509_174847.htm).

[2] 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正式启动[EB/OL].[2008-08-25].http://www.nicpbp.org.cn/CL0019/1121.html.

[3] 马 强.从总拥有成本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J].科研管理,2007,28(5):185-190.

[4] 宋 浩.中科院ARP项目实施风险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10):2227-2230.

[5] Luigi A,Antonio I,Giacomo M.The internet of things:A survey.computer networks[J].2010,54(15):2787-2805.

[6] 刁叔钧.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机制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94-196.

[7] 贾功利.对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8):160-162.

[8] 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央级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联合评议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04-4-14]. http://www. mof. gov. cn/zhengwuxinxi/caizhengwengao/caizhengbuwengao2004/caizhengbuwengao20044/200805/t20080519_20172.html.

[9] 吴家喜,董 诚.国外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特点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1(9):29-32.

[10] 费克文,倪光峰,王伏玲.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400-402.

[11] 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建设实施细则[EB/OL].[2010-03-02]. http://www.kjtj.cas.cn/zcfg/201003/t20100302_2786994.html.

[12] 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实施方案[EB/OL].[2010-03-02]. http://www.bpf.cas.cn/gzzd/6/201103/t20110321_3091083.html.

[13] 毕卫民.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推进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258-261.

[14] 陈 静,唐锋昌,匡 健,等.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与管理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5):145-146.

[15] 毕卫民,王连之.构建多元化共享服务体系 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100-102.

[16] 毕卫民.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410-413.

猜你喜欢
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刊》新媒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睡眠研究所·Arch
现代装饰(2022年2期)2022-05-23 13:15:40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水利(2020年12期)2021-01-18 05:59:02
睡眠研究所民宿
现代装饰(2020年11期)2020-11-27 01:48:32
未来研究所
军事文摘(2020年20期)2020-11-16 00:32:12
祝贺戴永久编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中国科学院院刊》创刊30周年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