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松, 魏景光
(1.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中心,广东珠海519041;2.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新办学机制的载体,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已经有322所独立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1]。因此,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独立学院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普遍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关系到独立学院今后能否更加健康地发展。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一般由三部分人员组成:①在编的专职、专任教师,他们构成了师资队伍的主体;②母体学校委派的教师;③独立学院聘请的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于企业。目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数量普遍达不到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文件中要求的综合类学校师生比不低于1:18的要求。另外,在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上明显呈现出两极分化,一是老教师和老教授多,另一是年轻教师和初、中级职称多,中间年富力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年教师少,就是通常所说的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结构。从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上又折射出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性,即退休返聘的老教授知识更新速度放缓,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知识储备相对不足。这种缺陷在教学上的直接反映是老教授大多讲授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一部分专业课不得不“赶鸭子上架”由年轻教师承担。由于年轻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时间短,因此对专业知识的深入认知和领悟程度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要讲好专业课难免会比较吃力。此外,由于师资数量有限,教师授课任务普遍较重,特别是老教师们几乎没有精力再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年轻教师进行教学、教法研究。在科研上老教授们大多已经“功成名就”,除了驾轻就熟地完成额定教学任务外,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明显不足,对通过科研工作带动年轻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帮助不大,基本上起不到传、帮、带的作用。而年轻教师科研能力普遍较弱,多数人没有能力独立申请到省、市或企业科研项目,因此制约了自身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快速提高,导致知识更新周期变长。
在对独立学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有的独立学院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入手加大对年轻教师培养力度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在教学工作方面,有的学校实施了“百人工程”项目。学校每年都从各系选拔一批优秀年轻教师,每人每年受资助1.2万元,3年为一个周期,资助年轻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学习和交流教学成果,并为他们提供短期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大力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科研工作方面,有的学校设立“校内科研立项”专项基金,做为培养年轻教师科研能力的孵化器,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从1.4万元至0.4万元不等,通过实施“校内科研立项”工程,在着力培养年轻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将部分科研成果应用到学校管理上,提高了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这些措施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年轻教师们积极进取钻研业务的热情,而且对公办高校部分年轻教师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校由此对年轻教师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使他们有归属感,愿意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奉献力量。
培养年轻教师毕竟需要一个过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短期内还很难彻底扭转独立学院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如何在短期内缓解独立学院师资短缺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在高校之间教师通过彼此介绍的方式利用业余时间到其他高校兼课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批人当中绝大部分是公办高校的中青年教师。特别是在公办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教师“走穴”现象就更加突出,既然这种现象能够长期存在就证明有社会需求。据了解“走穴”的教师往往教学效果都很好,有些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在他们群体内部形成的竞争机制下自然会被淘汰。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可否由当地大学园区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把这部分人组织起来规范管理,使他们的“走穴”从“地下”走到“地上”。另外,这部分教师还可以承担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根据独立学院评估政策,允许兼职教师通过网络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前提条件是要有完整的指导过程记录,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又有利于在短期内缓解独立学院教师短缺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降低独立学院的用人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实现一举多赢。
独立学院在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实验教学问题上,学校管理者应该具有更加开放的管理意识,敢于突破公办高校实验技术人员不能单独讲授实验课而只能充当“教辅”角色的僵化思维定式,要有开拓精神,永于尝试新的教学管理方式,从政策层面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助课,对于教学效果好的实验技术人员通过学校的教学考核可以单独承担实验课。在工作量计算上应与理论课教师同等对待,一视同仁。给实验技术人员特别是年轻的实验技术人员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比公办高校的实验技术人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教师资源紧张的问题,而且学校还可以培养一批用得好、留得住的实验教学队伍。
总之,独立学院要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战略高度,不断探索、科学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新思路。逐步建设一支人才规模、学历层次、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匹配的教师队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为独立学院的发展积累后劲[2-3]。
一直以来,独立学院对实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存在不同的判断标准。有些以实验实体资源的配置数量和投入总额作为判断其是否得到优化配置;也有些以是否有利于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作为依据;还有些则以追求配置完整性和设施、设备的先进性作为标准,实际上反映了独立学院对实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解尚不够清晰,也凸显出独立学院在实验教学资源管理方面仍处于粗放管理阶段。作为独立学院的实验教学资源配置,其基本的判断标准应该是既要节约资源,又要有利于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就是其优化配置的最佳标准[4-5]。
独立学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很多学校在校生规模都在万人以上,绝大多数学校已经达到预定的办学规模,学科专业设置也基本稳定,大规模实验室建设工作已经完成。由于办学初期,许多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上当务之急是尽快建成能够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实验环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时开课,至于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生规模等方面整体规划实验室建设往往考虑不周,实验室多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实验室的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造成相近专业的实验室重复建设、仪器设备重复购置、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同时也存在有些仪器设备数量较少,使用频率过高,使用寿命缩短,严重影响了实验室功能的正常发挥[6-7]。一方面实验室重复建设使一部分实验教学资源过剩,造成了浪费。另一方面实验室分散建设、分散使用和分散管理又造成部分实验资源配置不合理或仪器设备数量不足的现象。
如何使实验教学资源配置在其整体优化配置的框架下,形成合理的体系结构、共享的资源模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学校成立实验室管理中心代表学校对分散建设在各系的公共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负责管理,采取专管共用,管用分离的办法。专业实验室应在系内尽量共用通用仪器设备。比如:示波器、计算机、万用表等。
对于公共实验教学资源必须由学校统一建设,集中管理、全校共同使用。比如:计算机公共实验室应由学校统一建设,实验室管理中心负责管理,承担全校所有上机类实验课的上机保障工作。采取这种模式不但节约建设资金,实现资源共享,而且相对分散管理节省人力资源。因此,既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又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同时也便于规范化管理,进而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对于重复建设的理工科专业实验室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委托学科建设或专业建设依赖该实验室权重最大的系负责建设和日常管理,资源共享。比如:有些学校的电子类专业和计算机类专业都根据各自的课程要求和学生人数分别建有单片机、微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嵌入式等实验室。而这些实验室的共同特点是实验箱加计算机,也就是说不同的实验课使用不同的实验箱,但都需要配置计算机。由于各系重复建设实验室,所以导致不同的系开设相同或相近的实验课都需要各自购置实验箱和计算机。如果能按照某个专业的课程最高要求和最多学生人数把分散建设的实验教学资源合并成一个综合实验室,教务处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再做适当调整,不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把剩余的计算机和实验箱用在实验教学的其他方面,避免今后进一步重复建设。更重要的是对其他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能起到示范作用。做好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工作十分重要,能使独立学院有限的实验室建设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科实验室建设应按照相近学科群或者相近课程群进行分门别类地集中建设。这种建设思路体现了同一学科、不同专业的相同课程或相近课程的关联性[8-11]。近年来,文科实验教学呈现出大量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的特点,教师通过仿真软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实践教学活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给学生展现“真实”的场景。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了职场应变能力和实操能力的训练。根据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在计算机及网络平台上运行的特点,学校按照学科群或课程群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网络实验室。一方面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计算机仿真模拟教学软件讲授不同的专业课程。例如:物流、仓储、股票、期货、电子沙盘等等。另一方面实验室又能做为电子阅览室和普通机房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越来越密切,分散型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弊病日益明显。事实上,实验资源共享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认识和管理问题,更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独立学院的管理者真正理解资源优化配置的本质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资源共享理念。另一方面,还要科学界定实验资源共享的边界,切忌用资源共享的名义将不能共享的一些实验资源混杂在一起,影响专业实验资源的使用效果[12-16]。
独立学院经过短短的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尽管在办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制约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但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只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坚持走下去,通过自身努力完全可以克服存在的不足。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这无疑为独立学院由大变强又一次提供了发展机遇。
[1] 向乾坤,赵秀琴.民办高校实验室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64-165.
[2] 袁辉斌.论民办高校实验室管理评价标准的科学化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70-172.
[3] 矫桂娥,张嗣萍.民办高校实践教学高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223-225.
[4] 冯小燕.地方高校实验资源优化配置及路径选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89-193.
[5] 邓广涛,陈魁奎.地方理工科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324-326.
[6] 程世红,孙纯学,高若宇,等.基于资源共享的文科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125-129.
[7] 韩春田.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89-191.
[8] 梁 起,傅维华,黄华诊,等.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319-321.
[9] 胡建鹏,张雅丹.应用型高校多层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135-139.
[10] 凌 芳,王菊芳,黄志华.强化管理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395-397.
[11] 蔡婀娜,许绿丝,曾明荣,等.设备共享平台及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377-379.
[12] 代显华.地方应用型大学综合性文科实验平台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78-180.
[13] 赵凯辉,寇广孝,童 玲,等.地方院校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182-185.
[14] 张永乐,李新洪,张永继.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模式机制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408-410.
[15] 冯其红,赵修太,孙仁远.加强示范中心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89-91.
[16] 解胜利,苟建霞.地方高校提高设备利用率,培养应用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4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