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志胜 刘丽 王晓斐 图/沈海滨
自2009年起,环保部选择全国部分村庄开展了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以2012年798个试点村庄监测结果为例,我国农村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差,总体达标率仅为77.2%,农村地表水有三分之一的水质不达标;农村土壤环境质量污染较重,达标率仅为77.7%;西北部农村空气质量有恶化趋势。因此,亟需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加强监管,切实掌握农村环保工作的主动权。
2012年试点监测表明,农村的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远低于环保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另外,我国东部农村地表水超标情况相对较重,劣Ⅴ类水质比例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较低。2012年,试点村庄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断面共1370个,总体水质达标比例仅为77.2%,远低于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95.3%)。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分别为86.6%和70.3%,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大肠菌群、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重金属锰等。造成以上指标超标的主要污染源为规模种养殖、工矿企业排污、农用化肥流失等。
农村有三分之一的地表水水质不达标。2012年,试点村庄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共984个,其中,Ⅰ~Ⅲ类水质占64.7%,Ⅳ、Ⅴ类水质占23.2%,劣Ⅴ类水质占12.1%,不达标的农村地表水超过了三分之一。根据监测断面设置情况,不达标的347个农村地表水监测断面分布比较集中,表明目前农村地表水已呈现面源污染特征。其主要超标项目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另外,粪大肠菌群超标情况比较突出,湖库类中的总氮超标情况较重。
2012年,监测的579个试点村庄的土壤环境质量,涉及农田、菜地、居民区周边、养殖场周边、企业周边和垃圾场周边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其中,129个村庄出现监测项目超标,占22.3%。主要超标污染物为重金属镉、铅、镍、铜和汞,其中镉超标居首位。具体情况如下:
农田和菜地土壤中的主要超标污染物为镉、锌和滴滴涕总量。2012年,监测的89个试点村庄的农田(包括水田和旱田)土壤环境,有19个村庄存在监测项目超标情况,超标率为21.4%。监测的80个试点村庄的菜地土壤环境,有23个村庄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为28.7%。主要超标污染物为镉、锌、滴滴涕总量,还有部分村庄的汞、铅、铬、铜、硒等超标。
企业和养殖场周边土壤中的主要超标污染物为镉、铅、汞。2012年,监测的40个试点村庄的企业周边土壤环境,有8个村庄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为20%。监测的40个试点村庄的养殖场土壤环境,有10个村庄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为25%。主要超标污染物为镉、铅、汞,另外还有部分村庄的铜、镍、硒和六六六总量等超标。
居民区和垃圾场周边土壤中的主要超标污染物为镉、镍。2012年,监测的15个试点村庄垃圾场周边土壤环境,有4个村庄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为26.7%;监测的83个试点村庄的居民区周边土壤环境,有26个村庄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为31.3%。主要超标污染物为镉、镍,另外还有部分村庄的硒、砷、铜、六六六总量等超标。
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差,总体达标率仅为77.2%,农村地表水有三分之一的水质不达标;农村土壤环境质量污染较重,达标率仅为77.7%;西北部农村空气质量有恶化趋势。
2012年,根据农村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监测的729个村庄空气质量未出现超标现象,占93.3%。监测天数累计共7832天,达标天数为7280天,占93.0%。但在西北部农村空气质量超标情况相对较重,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8.9%,主要超标项目均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其超标时限与我国沙尘天气监测网监测到的西北部地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较重月份(3-5月份和10-12月份)基本吻合。其主要原因与当地植被覆盖率低、雨量偏少和风沙频繁等自然条件有关,同时也与露天矿产开采、锅炉燃烧、地面扬尘等人为因素有关。
一、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随着我国城市环境监管力度加大,农村逐步承接了产业转移项目,环境压力逐步增大,然而目前农村环保力度严重滞后于现实需求。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落实“以奖促治”政策,完善评价机制,扩大试点范围,加大财政投入,打好农村环保主动仗。
二、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管。尽管在部分村庄组织开展了试点监测,但是监测的范围、指标、频次不足以说清和掌握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特别对典型区域的污染程度、主要影响因子、污染特征和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为强化农村环保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强化农村环境信息公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公开农村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信息,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监督意识。引导他们自觉摒弃不科学的农副业生产行为,并积极抵制损害农村环境质量的违法排污,为改善当地农村环境质量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