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岩
(上海市宝山区环保局,上海201900)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翼,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北角前沿、黄浦江与长江交汇点,堪称上海的“水路门户”。海运连接16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占上海港的70%以上,海陆联运和内河航运发达。宝山作为钢铁、港口、能源的基地,各类污染物总量比重还比较大,重点历史环境问题仍然存在,在环境保护与建设上任重而道远。
蕰藻浜是宝山区最重要的骨干河道,作为苏州河的主要支流,蕰藻浜由于长期承担调水排污功能而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与宝山滨江发展带腹地的功能定位极不相称,急待实现蕰藻浜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1]。
宝山区河网属于长江流域太湖区黄浦江水系,主要东西走向河流有蕰藻浜、湄浦河、练祁河、新川沙河等,主要南北走向河流有荻泾河、潘泾、杨盛河、泗塘河等,横贯中部的蕰藻浜将宝山区分成南北两部。宝山区河网水流分别泄入蕰藻浜、长江。蕰藻浜宝山段全长16.7km,河底宽度在4~15m,内河常水位2.5m左右。堤防主要结构式为高柱承台、拉锚板桩或低桩承台等直立式结构,小部分公用地段为斜坡式结构加护脚板桩。现状防汛墙因建成后多年不规范运营,存在部分岸段发生沉降,结构薄弱、基础老化等问题;此外,河道的疏浚和运输船舶产生的波浪对斜坡式结构的安全影响较大。
河岸稳定性和河床稳定性方面,由于蕰藻浜属于航运河道,且河底泥污染、淤积严重,河床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由于老结构防汛墙老化严重,部分河段河岸稳定性已经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加强。
蕰藻浜宝山段直通黄浦江,黄浦江属中等强度的潮汐河流,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型,受潮汐和河道两岸排水的影响,河道水流的流态呈往复状,水位变化复杂。吴淞站平均涨潮历时4小时33分,落潮历时7小时52分,河口多年平均潮差为2.23m,最大潮差为4.48m。
蕰藻浜宝山段目前两岸岸线以企业、码头等生产活动占用岸线为主,临时码头、堆场随意占用岸线的情况较多,且码头设施简陋,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岸线资源中城镇生活以及沿河绿化等其他非生产性岸线所占比重低,绿化方面仍缺乏规划和设计,现有的河岸绿化多为分散、零星的绿化种植,尚未形成具有区域特征和反应河流特殊要求的河岸景观特色。
蕰藻浜宝山段流经范围涉及大场、顾村、杨行、庙行、淞南等几个乡镇,沿岸规模以上的企业有:宝钢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分公司、中铝上海钢业有限公司、宝钢股份有限公司精密钢管厂、吴淞煤气制气有限公司、宝钢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分公司、上海中远化工有限公司、宝钢股份分公司冷轧薄板厂以及上海港宝山港务公司、半岛1919工业园区、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玻璃展示和节能环保园等;另外还有20家集装箱仓储,2个钢轧企业以及零星仓储物流,机械加工和集装箱的小企业。沿岸的工业企业主要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码头运输和仓储业为主。
宝山区污染源普查的结果表明:在企业用水量、废水排放量、COD排放量及固体废物产生量方面,宝钢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分公司、宝钢有限公司特殊钢分公司、宝钢股份分公司冷轧薄板厂、宝钢股份有限公司精密钢管厂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中均排在前10位企业的行列中;上海中远化工有限公司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中也排名在前五位中,这些企业都属于宝山区重点污染源企业。
蕰藻浜沿岸的港口、码头堆场虽然不是直接生产和加工产品的企业,但是随着船舶的往来,货物的运输,水域污染程度也十分严重。港口水域的污染源主要有船舶排放的废油、废渣、动力装置的冷却水和船舶事故或码头及水上作业造成的油泄漏。
按照宝山区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数据,蕰藻浜全河段从上游至下游设6个常规监测断面,依次为广陈路桥、塘桥、蕰川路桥、江杨南路桥、黄泥塘码头和吴淞大桥断面。
对2007~2011年的监测数据的研究发现,各断面的BOD55a均值为3.74~8.34 mg/L,CODCr5a均值为16~30 mg/L,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4月26日颁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均达到V类水质控制标准;NH3-N 5a均值为2.54~8.10mg/L,TN 5a均值为5.92~10.34 mg/L,TP 5a均值为0.365~0.709 mg/L,均为劣V类,未达到V类水质控制标准。由此可见,蕰藻浜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氮和总磷。从整体来看,BOD、COD、总氮和氨氮呈逐年下降趋势,总磷在2011年出现回升。五项主要污染指标从上游到下游的空间分布呈“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沿岸工业污染源多,两岸岸线以企业、码头等生产活动占用岸线为主,缺乏统一规范,功能布局混乱,沙石料、垃圾等堆场码头、搅拌站密布,治理不到位;二是截污管网不完善,部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截污纳管,直接排入河道并经长期积存,造成河道污染顽症频发,引发激烈的环境信访;三是蕰藻浜属于航运河道,基础老化,河底泥污染、淤积严重,河道清淤、保洁不及时,河道水系易腐臭;四是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河道水质造成一定影响[2]。
建立一个蕰藻浜流域综合管理专职机构,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和相关生态系统的开发保护等职能进行统筹,从而实现流域系统的开发和利用。该机构主要应当承担五个方面的职责:一是制定统一的流域水污染控制,生态状况和水环境综合管理改善的方案,并为各类规划实施资金配套;二是制定流域相对统一的产业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实行总量控制、生态补偿等措施;三是负责管理协调蕰藻浜全流域水资源的均衡开发利用,确保可持续发展,并通过沟通,解决跨区跨部门的水环境纠纷;四是负责建立一个统一的跨区跨部门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和数据共享,并建立回顾评价机制;五是负责对蕰藻浜流域相关管理部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3]。
①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控制钢铁行业等高排放行业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推进工业向规范的工业园区集中;实现污染源头控制;②加强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污水稳定达标排放;③增加网管覆盖率和企业的污废水纳管率;④开展蕰藻浜沿岸码头和堆场的统一化和规范化,促进零星企业、堆场的转型或撤离;⑤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进环境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分类专项资金,提供补助、补偿、奖励和税收减免。
上下游协调,建立区域联动的水环境管理机制。流域是一个整体,且城市水环境具有多重功能,上下游间及各部门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处理流域性水环境问题时,应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部门壁垒,全面考虑,实现水环境综合管理,减少上游及支流对蕰藻浜的输入污染[4]。
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截污纳管率,加强实施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①加强对河道的监管、清淤、保洁工作力度,制定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开展蕰藻浜河道两侧护岸生态再造,逐步消除脏乱差现象;②建立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并提供统一的标准方法、统一的监测布点、统一的信息发布,实现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和公众等三方的信息透明和共享;③加强污染源企业的环境保护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促使企业不断改善自身的环保行为。
[1]周念清,王燕,江思珉.长江口水质现状与水环境特征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9,28(2):52-55.
[2]张兴正,陈振楼,许世远.上海市郊区水体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2):68-69.
[3]郜芸,杜鹏飞.中国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中现存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8):30-33.
[4]韩昌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的水环境特征及保护对策 [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1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