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宗涛
关于中国篮球文化建设中几个关系的思考
肖宗涛
对我国篮球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梳理,发现存在重开放交流轻文化安全(包括了重引进轻继承);重产品文化轻观念文化;重精英文化轻大众文化;重移植、借鉴轻自主创新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开放引进与文化安全;文化产品与文化观念;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移植、借鉴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中国:篮球文化;建设;关系
篮球运动自1895年传入我国以来,几经曲折起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经历了多次大小不一的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机转变,篮球运动的发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取得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但一直困扰管理层和理论界的问题是,自主创新不足,发展中起伏徘徊,成绩喜忧参半,发展后劲堪忧。[1]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成功的变革背后,文化都是很重要的推动力量。只有文化变革成功,才能推动和维持观念变革,技术变革和制度变革。篮球运动既传承和创新着文化,本身又具有文化内涵,是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文化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积淀,丰富而成的。中国篮球前掌门人李元伟首次提出篮球文化概念,算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或者说是抓住了篮球运动发展的“命门”)。篮球学术研究在一片“危机”声中出现了范式转换。篮球文化研究已成当下篮球学术研究的热点,篮球文化建设已成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综述当前篮球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现存在重开放引进轻文化安全(包括了重引进轻继承);重产品轻观念;重精英轻大众;重引进(借鉴、模仿)轻创新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能否正确处理篮球文化建设中文化开放与民族文化安全的关系;篮球文化产品与篮球文化观念的关系;篮球精英文化与篮球大众文化的关系;篮球文化开放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将直接关涉中国篮球文化建设的成败,不容忽视。
对外文化开放与民族文化安全问题实质就是一个对外文化交流的问题。中国篮球文化要发展、要创新就必须坚持对外交流与开放,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要不要学习西方(这里主要是指NBA),怎样学习西方?“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该问题展开过大辩论,“中体西用”说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体”和“用”,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古人历来讲究体用统一。正如郑玄在《礼序》中所言:“统之于心曰体,践之而行曰履(用)”[2]。对于“中体西用”说,通俗点讲,就是想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应该怎么做,必须由自己决定。至于具体如何做?可以模仿,引进,借鉴。今天我们运用“体用”这对概念来解释,处理中西方篮球文化交流问题仍具现实意义。即以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一百多年来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经验为本,辅之以西方篮球强国之术,结出篮球发展的中国模式之果。无论我们怎样学习、借鉴、移值NBA的那一套,中国篮球文化最基本的东西不能改变,否则中国篮球文化就会消亡,CBA就只是NBA的中国赛场。在陈寅格看来,所谓“中学为体,西方为用”,就是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坚持“以我为主”,所谓“体”有主体,基础,主干之义,而所谓“用”既有实际之用途(实用性),同时也有抽象之用,即可以用来对中国文化主体进行改善[3]。也就是说,我们学习NBA即不是简单的模仿,更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一种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篮球文化个性优势,推动自主创新。要让MBA来适应中国篮球文化,而不是相反。要以中国篮球文化为坐标,以西方篮球强国的篮球文化为参照系。必须坚持对外来优秀篮球文化进行加工改造,同我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始终坚持中国篮球文化“本位论”, 这是中国篮球文化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原则。同时,我国篮球文化还要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中国篮球文化自觉的集中体现。虽然现在我国篮球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还不强,但我们可以利用我国的经济优势,既然NBA可以提出和我国联合办CBA,我们也可以提出购买NBA的职业篮球俱乐部,参与NBA联盟的运作,加强与美国媒体合作,化经济优势为文化优势,减少目前的篮球“文化逆差”,获取西方先进的篮球运动管理经验和技术。
观念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有正确与错误之别。观念既是一种标准,也是行动的指南;同时又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价值判断。人们就用这种标准去评判人和事,从而决定自己的态度和选择。文化观念属精神文化范畴,处于文化的核心层,而文化的最大魅力是其核心的价值观点与思维方式,而不是外在的器物上或表现手段上。篮球文化观念是指长期出现在同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在篮球运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篮球运动及其发展的基本的,比较一致的观点与信念,是处于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是篮球文化系统的核心要素,是篮球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的,而起主导作用的成份,是篮球文化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譬如我国篮球比赛中讲究整体配合,美国篮球比赛中突出个人表现,这就是一种篮球文化观念的差异。世界篮球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打法归根结底是篮球文化观念的多样性所致。我国篮球文化观念是传统文化与一百多年的篮球运动发展过程融合的产物,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改变不易。文化观念附托在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的过程中。篮球文化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的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任何东西,是物化的文化形态,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服务,属于物质文化范畴,是文化中最基础的部分,是文化中最容易把握,最容易理解的部分。一定的文化观念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生产过程及生产产品来体现,一定的文化产品总是蕴含了一定的文化观念,才使文化产品具有文化内涵,共同构成篮球文化观念加产品的结构,造成文化精神加物质的组合,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所以我们在篮球文化建议的过程中,要把先进篮球观念渗透和整合到篮球文化生产过程中去,用意识形态的眼光审视文化观念,用质量标准衡量篮球文化产品[4]。目前,我国篮球文化建设中出现重物质产品形态的文化建设,轻视观念文化的建设。如重视比赛场馆的豪华气派,器材设备的先进;重视CBA联赛文化建设中的一些浮华的、形式的东西,篮球博物馆的建设,篮球名人堂的建设等。忽视篮球人本身素质的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各区域、各俱乐部及国家队篮球风格和流派的总结和锤炼,篮球精神、思想的提炼和弘扬。这种趋向是十分危险的。其结果就是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假球黑哨满天飞,道德滑坡,人的理想信念丧失,甚至表失道德良知,最后受到法律制裁。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我们在建设篮球文化的进程中,要重视物质文化产品中的内核——文化观念,文化精神,文化价值的提炼、提升,要充分运用先进篮球文化观念,引领前进的方向,凝聚奋斗的力量,时刻保持意识形态的敏锐性和警惕性,剔除一切落后的,过时的文化,防止封建文化沉渣泛起和西方文化企图肢解中国的主流文化,保持中国篮球文化的主体地位,推动中国篮球文化建设朝着健康、先进、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只有走向大众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和价值的文化。一般来说,精英文化就是竞技文化,竞技篮球一直是我国篮球主流文化。国家重点投资竞技篮球,媒体也重点关注竞技篮球,报道的都是竞技明星,鲜有健身明星,学校篮球影响有限,社会篮球一直处于一种自组织的无序发展状态。然而,大众篮球与竞技篮球并不是彼此孤立的,他们之间关系密切。学校篮球、社会篮球是竞技篮球的基础,竞技篮球对社会篮球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国篮球的根在校园,学校篮球是维护篮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干,是创新篮球文化的基地,通过引导、教育能让孩子成为终身受益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积极推广普及青少年篮球运动,极大地扩大篮球人口基数。篮球运动自美国发明到传入中国,期间只相隔了五年,为什么中美篮球发展有如此大的差距?其中两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竞教分离”和职业化起步较晚。过去理论界曾归因于人种上的差别,自从姚明、林书豪等中国人在NBA赛场的上乘表现,看来人种不是问题。篮球文化本质上是属于大众的,但在我国主流篮球文化是属于小众的精英文化,这是不正常的。试想如果没有美国高校篮球和街头篮球作为后盾,NBA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因此,建设篮球文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着力解决草根大众篮球与精英篮球之间的沟壑问题。篮球文化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应该成为普通人的文化需要和文化生活方式。篮球文化不仅要迎合大众的直观需求,反映他们的本能欲望,更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的提升与文明的教化。李元伟提出的“篮球文化要服务球迷,服务赞助商”就是篮球文化建设要重视大众文化的理念[5]。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是发展篮球运动的根本目的,而不是异化为逐利的工具。社会篮球文化建设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强基层设施建设,多为低收入群体和生活困难群众提供服务。当前县域篮球业余俱乐部的发展开展得有声有色,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由于国家倾注于精英竞技篮球的发展,对基层篮球关注不够,处于一种自发的无序发展状态。美国是篮球产业化造就的篮球文化强国。NBA的成功实质上是商业化的成功,但过度商业化也留下了一些隐患,如劳资纠纷多次使NBA停摆,球星性丑闻也给NBA的明星效应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且这些问题一直存在,难以克服。正确处理好大众篮球与精英篮球之关系,一是增加精英篮球与大众篮球间的沟通与联系。如NBA的全明星大赛,全明星票选活动,篮球大蓬车活动,全明星周末活动,NBA嘉年华等大量精英参与性很强的篮球推广活动,明星定期参加篮球夏令营的指导活动,拉近了精英与大众的距离,推动了大众篮球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球星的知名度,得到了更多球迷和观众的支持,也发展了NBA。二是让篮球运动回归教育系统,让学校篮球成为主流篮球文化。从娃娃抓起,保持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培养方式的连贯性、畅通性,让篮球真正回归生活,让篮球成为培养和锻炼青少年的手段,成为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三是大力发展社会篮球,让参加篮球运动成为全民健身的一种主要形式。因为健身代表了一种品质,代表一种蓬勃向上的文化,是一种朝气。
中国篮球文化能否在世界上占据主要位置关键在于能否归纳和总结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传统的经验和智慧,提炼中国篮球一百多年发展过程中的优秀特质,同时广泛借鉴西方篮球强国的成功经验(不仅仅是NBA),在继承、引进和自主创新中形成适合新时期特征,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性格、中国风格的篮球新文化。
4.1 篮球文化建设的继承问题
继承和创新是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固有职能。中国传统文化和一百多年来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历史积淀是我们开展篮球文化建设的历史根据和现实基础,不继承传统就没有主体,就没有根本,没有主见,就会像无根的浮萍,断线的风筝,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这需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对我国篮球发展中存在的旧思想、旧观念、旧道德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落后的技战术思想、训练和竞赛理念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各个方面进行一次清除、过滤。哪些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哪些应该摒弃或改造等问题加以检讨,甚至辩论。深入挖掘整理、提升我国篮球发展历史中的人和事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主体的,制度的。只有清理了旧文化才能建设新文化。如何继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干所有的事,也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适合于所有的运动项目[6]。譬如西班牙的斗牛,美式橄榄球,NBA的发型文化,纹身文化就不适合中国文化。为什么CBA移植NBA的一些制度、做法,有些事与愿违,有些又获得“意外的惊喜”?究其原因正是文化传统使能。相关的制度设计应融入文化建设中得到文化人的认同,才能有效发挥制度的效应。不同的制度设计的逻辑是由不同的文化决定的,正是文化的差别导致各国选择不同的篮球发展模式。我们应该研究篮球运动本身要求的“特质”并“暗合”我国文化的善长特质来准确制定我国篮球发展战略。也就是用我国文化最善长做的事,去定位我国篮球的性格特征。如德国生产的产品质量,德国足球的敬业精神这一切都是文化使然,不需要努力推出管理、激励、动员、控制等层出不穷的花样来。美国运动员平时的训练激情澎湃,能全身心投入这也是文化使然。而我国目前是处于文化迷乱之中,即不了解篮球项目最需要什么特质,也不了解我国文化最擅长之处,“摸着石头过河”,篮球文化建设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当然也就要多走弯路,付出更多的代价。
4.2 移植与借鉴西方篮球强国的经验问题
如果全靠移植美国篮球那一套,那么我国篮球文化的生长就缺乏源头活水,结果CBA就会NBA化,既是美国篮球文化的壳也是美国篮球文化的核,我国篮球文化就会留于没有生命力的抽象符号。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留住自己的传统,拥抱世界。坚持对外开放与交流,自觉与异质篮球文化接触,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不开放,不学习就会固步自封,就会凋谢。我们学习西方一是为了弥补中国篮球文化之不足,二是必须合乎中国国情。因此,我国篮球文化建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守旧,不盲从,根据中国本质——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哲学在篮球运动中的综合体现。采取批判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检讨过去,把控现在,创造未来。我们不应该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而应该主动去选择,自己决定取舍的标准,而不是按照美国或西方的观点来评价本土的篮球文化及创新。应该制定中国自己的的篮球文化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要以自我为标准,以西方为参照体,而不是相反。只有用外来文化为CBA输血,并恢复造血功能,才能增强CBA的活力。在与外来篮球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坚持保持自我身份和文化独特性,并需要某种理想作为寄托,这就是中国篮球文化的核心——中国篮球文化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学习西方最终是为了超越西方,学习NBA最终是为了超越NBA,而不是所谓的打造亚洲的NBA,更不是什么CBA的NBA化。这就是借美国篮球文化的壳来包裹中国篮球文化的核,要避免借中国的壳包裹美国篮球文化的核(如功夫熊猫),最终要达到用中国的壳包裹中国的核的目的。这一过程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急躁不得。只重实用的功利主义及一切短视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从历时性理论来看,中美篮球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种时代性的差异只有通过改革综合创新和观念的变革才能迎头赶上。目前我国对美国篮球过于迷信和盲从,缺乏必要的整合与批评性缺失,自己本身的篮球文化创意太弱,自身实践中少个性和特色上的创新。而且忽略其他欧洲强国的先进篮球理念和可以借鉴的经验,忽略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职业信念的教育,仅借鉴了美国的实用理念。
4.3 继承、移植与借鉴是必要的,但自主创新更重要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只能在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绝对不可能突然种植出或移栽来一种全新的文化。[7]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目的。没有篮球文化的传承就留不住篮球的根,就无法承载广大球迷的感情寄托,就无法真正打造出CBA独特的文化氛围。加强篮球文化创新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及借鉴、移植与创新的关系。篮球文化创新包括思维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学术理论创新,技战术创新,训练创新和赛制创新等,需大力发展篮球文化创意产业,且创意要具有原创性,时代性,前瞻性。篮球文化创新需要我们用世界的眼光,观察人类篮球文化发展的格局,趋势和规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学习的对象,而不只局限于NBA。与此同时,还要关注篮球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及社会对篮球文化的影响,关注其它社会文化形态对篮球文化的影响[8]。要加强篮球学术研究,传统的篮球学术研究侧重于参与篮球运动的人如何有效开展篮球运动,而忽视了篮球文化对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的影响。也就是说侧重研究了篮球文化“人为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为人的”一面,二者不可偏颇。同时还要提炼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篮球精神,鼓舞,统领篮球文化建设。因为篮球不仅传播技术、战术,更重要的是传播一种信心或者是一种篮球精神,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发达、丰富、先进的现代篮球文化体系。
综合目前我国篮球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可以归纳为:重对外开放与交流轻文化安全;重文化产品轻文化观念;重精英文化轻大众文化;重移植、借鉴轻自主创新。我国的篮球文化建设与创新的任务就是要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篮球运动基础,历史文化背景和世界篮球发展趋势,精准地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特质,保留、改造我国篮球发展历史中已经证明了的有效的优秀特质,而又极其娴熟地广泛吸收、改造外来的篮球文化特质,一并融入到我国篮球的文化发展战略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篮球文化建设是一个凝结着过去,联接着未来,是一个绵延不断,持续推进的过程,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过程。
[1] 李颖川,等.新视角下的篮球文化内涵、现状与趋势的再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726~730.
[2][3] 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05,78~82.
[4] 张艳国.论文化的两重性及时代意蕴[J].江汉论坛 2011,(10). [5] 许嘉璐.漫谈“文化强国”战略[N].北京日报,2011,10,31.
[6] 曹世潮.文化竞争战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 辛 鸣.“软实力”背后的“硬要求”——关于文化发展中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N].学习时报,2011,10,24.
[8] 兰 健,王 丽.篮球文化的社会建构论(综述问题与中国化)[J].浙江体育科学,2008,(3):26~28.
[9] 王畔领,李小和.我国篮球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体育学刊,2008,(3):43~46.
[10] 冯友兰, 著.中国现代哲学史[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8(1).
A Study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of Chinese Basketball Culture Construction
XIAO Zong-tao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basketball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finding o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for example, We pay attention to opening and introduction, But neglect the culture security; We value the products, but neglect concepts;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elites than public; We prefer reference and imitation to innovation.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s about open introduction and culture security; culture products and culture concepts; Elites culture and public culture; Reference、Imitation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hina; Basketball culture; Construction; Relationship
G841
A
1007―6891(2013)01―0062―04
2012-07-19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410012。School of P.E. ,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Hunan Changsha, 41001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