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萍,甘 宁
(湖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湖北 武汉 430079)
柿蒂治疗肿瘤化疗引起呃逆疗效观察
胡志萍,甘 宁
(湖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湖北 武汉 430079)
目的:观察柿蒂治疗肿瘤化疗引起呃逆的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用柿蒂泡水服,对照组用异丙嗪肌内注射。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临床不良反应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柿蒂治疗肿瘤化疗引起呃逆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肿瘤;呃逆;柿蒂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进展,化疗所致的恶性呕吐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但临床上化疗引起呃逆并不少见。2006年7月至2012年6月,笔者用柿蒂治疗化疗引起的呃逆3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共72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35~70岁,中位年龄62岁;肺癌13例,胃癌7例,大肠癌7例,乳腺癌6例,肝癌2例,胰腺癌1例。对照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33~70岁,中位年龄61岁;肺癌14例,胃癌7例,大肠癌6例,乳腺癌5例,肝癌3例,胰腺癌1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均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有病理诊断结果。均为化疗后出现以气逆上冲而引起喉间呃呃连声,其声短而频且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呃逆的诊断标准[1]。
治疗组取柿蒂15~30g,泡水约200mL,每天2次,3天为一疗程。对照组用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每天1次,3天为一疗程。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治愈:呃逆停止,伴随症状消失。好转:呃逆减轻或持续时间短或间隔时间延长,伴随症状明显缓解,但遇情绪激动或紧张偶有复发。无效:呃逆及伴随症状无明显变化。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临床不良反应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呃逆为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膈肌不随意的重复性间歇性收缩痉挛及其随后声门的突然关闭,从而引起气体内流受阻而发生的特异性表现[2]。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呃逆可能是药物的物理和化学等因素刺激了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元中枢,及胃肠黏膜受损,影响了食物消化,以致胃肠道积气,刺激横膈,引起膈肌、肋间肌及咽喉肌的不自主收缩或者痉挛[3,4]。也有学者认为是由药物引起血钠、钾、正负离子等变化,影响膈神经的兴奋性[5,6]。而中医认为是因药物耗伤正气,致使正气亏虚,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发,而胃失和降则有寒气蕴蓄、燥热内盛、气郁痰阻及正气亏虚等方面[7,8]。
柿蒂性平味苦,归胃经,降气止呃。柿蒂含鞣质、羟基三萜酸、葡萄糖、果糖及中性脂肪油等,有解除膈肌痉挛作用[9]。有研究表明,柿蒂提取物对大鼠膈肌标本的收缩呈现先增强后抑制的作用,并且随浓度增高,增强效应持续的时间越短,抑制效应出现的时间越早,抑制作用越强。柿蒂提取物作用于膈肌本身而产生的抑制效应,但不能排除其对膈神经抑制的可能性,柿蒂抑制大鼠离体膈肌收缩反应的有效部位主要是糖苷类或一些带有极性基团的大分子物质。异丙嗪为吩噻类H1受体阻断药,能阻断神经及血管内皮细胞、皮肤组织的H1受体,其化学结构似氯丙嗪,故尚有安定、镇吐、降温等作用,其治疗呃逆机理可能与阻断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抑制膈神经的兴奋性有关。观察显示,异丙嗪因镇静作用有嗜睡、头昏、乏力等,而柿蒂基本上无副作用,且作用较持久。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17-318.
[2]马卫平.旋覆代赭汤合丁香柿蒂散加减治疗呃逆54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1):57.
[3]刘志新.阿普唑仑治疗药源性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04,8(2):3.
[4]何成.顽固性呃逆的治疗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66.
[5]卢群中.心痛定含化并按摩穴位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16(4):24.
[6]杨春燕.静滴盐酸林可霉素致顽固性呃逆1例[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3(7):81.
[7]申妍扬.生姜汁治疗呃逆[J].中华医药杂志,2003,10(3):18.
[8]梁福斌.顽固性呃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1(1):17.
[9]陈平虎,邱枫,李玲.中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现状与展望[J].新疆中医药,2006,24(5):102-104.
R256.31
B
1004-2814(2013)10-819-02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