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杏,祁艳晶
(河北金融学院 公共外语部,河北 保定 071051)
注意机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刘小杏,祁艳晶
(河北金融学院 公共外语部,河北 保定 071051)
注意机制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二语习得各阶段中,注意机制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及启示。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注意机制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注意机制;大学英语;二语习得
注意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只有被注意到的输入才可能得到大脑的进一步吸收和加工处理。目前,注意机制在二语习得领域的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相关研究成果较缺乏。
2007年教育部发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倡导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已在高校基本建立起来。该教学模式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既要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促进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起着积极作用,但实施教学改革后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依然没有显著提高。鉴于注意机制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教学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注意机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1.注意机制理论
二语习得领域中有关注意机制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
(1)Schmidt[1]的“注意假说”(noticing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注意是二语习得的关键,有意识地注意语言形式对于语言学习非常必要;并非所有的输入都是等价的,只有被注意到的输入才可能得到大脑的进一步吸收和加工处理,即注意是使输入信息得以吸收的必要条件。其输入信息加工过程为:
(2)Posner等[2]将注意系统划分为三个网络及Tomlin等[3]提出了注意模型。Posner等发现,注意系统包含警觉(alertness)、定位(orientation)、察觉(detention)三个网络。警觉是指认知主体为处理信息做好准备;定位是指注意力对某些刺激的指向;察觉是指对感觉刺激的注意和选择。这三个网络彼此独立但又存在关联性,共同解释人们对某些特定信息注意的认知原理。Tomlin等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注意模型,用于分析注意功能,并强调注意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种单一机制。这些相关研究深入到注意机制的内部操作,意义重大。
(3)Robinson[4]的注意机制研究。他区分了二语习得中的外围注意(peripheral attention)和焦点注意(focal attention),认为外围注意觉察到感官信息,临时将其储存在感觉记录器中,焦点注意再选择其中一部分信息做维持性复述和精细性复述的加工,从而将新信息纳入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体系。可见,Robinson的相关研究是前两种观点的调和。
尽管各种注意机制理论的研究重心不同,但均不否认注意机制对二语习得的必要性。在各种相关研究成果中,运用Schmidt的“注意假说”对解释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居多,可以将其作为理论依据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2.注意的影响因素
Schmidt[1]指出,语言信息的加工受学习者个体和其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影响。在信息输入过程中,主要有复现率、突显度、教学、信息加工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学习者当前的中介语水平和任务要求。其中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某一语言形式加以注意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注意到在现有水平下无法注意到的语言现象,也可以帮助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将注意到的东西达到较高的精确度和自动化程度。此外,任务的可选效果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即任务特征突出就易于注意[5]。以上七个因素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二语习得中注意作用的发挥。
在心理语言学中,人们的语言习得大体上被划分为输入、中心加工和输出三个信息加工阶段[5]。在二语习得各阶段中,注意机制参与整个二语习得过程,并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及启示。通过教学手段加大注意的作用对于二语习得意义重大。
1.第一个阶段:输入
Krashen[6]的“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认为,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只有语言输入的难度适当、略高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才可以从i发展到i+1阶段。这一理论对英语习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注意在英语习得输入阶段的关键作用,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对某些语言形式合理分配注意资源,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人类的记忆研究表明,学习者首先由听觉和视觉感知信息,然后经过注意选择部分感知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空间有限,记忆广度为7±2个单位,只有被注意到的信息才能进入短时记忆。实验证实,一个单词、一个词组和一个数字只占一个记忆单位,因而利用词块教学可以提高记忆效率。教师应强调词块的识别和记忆,以便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加工其他信息,进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2.第二个阶段:中心加工
被注意到的信息会被传送至加工中心,加工中心是由工作记忆(短时记忆概念的扩充和发展)和长时记忆构成,其中工作记忆是注意力分配的基础。在中心加工阶段,虽然记忆的功能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但仍受到注意的调控[7]。注意使得这些与长时记忆中已存在编码信息不一致的输入得以进一步加工,从而把它们传递到长时记忆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信息复述、内容复习等教学手段强化学生注意的调控作用,促进输入信息的内化,有助于学生对语言输入保持敏感,从而克服在某些语言结构上的固化或石化。
3.第三个阶段:输出
针对Krashen过分强调语言输入的作用而忽视学习主体等方面的弊端,Swain[8]的“输出假说”(the output hypothesis)认为,输出本身可以导致二语习得水平的发展,可理解性输出(comp rehens ible output)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二语习得中可理解性输出有注意/触发、假设验证和元语言反思三大功能。也就是说,在学习者口语输出时,注意将起到监督作用。通过输出,学生发现自身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有意识地关注语言输入中的相关信息,如果教师这时能给予正确的互动反馈,学生就会纠正错误、填补空缺,并调整自己的输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注意的监督功能,使教学变得省时高效,尽快实现教学目标。
目前,普通本科院校普遍选用的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该套教材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最新形势,而且具有配套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按照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人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要求,大学英语读写课应采用“课前预习—课堂面授—口语练习”的三段式教学方式,既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平台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又能做到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以致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利用自主学习平台的“布置作业”板块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时,重点强调课文中的某些语言结构和词块,使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就有意注意目标语言结构,同时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难点和疑惑。凭借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面授时语言输入的复现机会就会增多,学生对目标语言结构和难点的注意也会自然增强。
2.采取注意吸引手段提高学生注意力
读写课堂教学分为课堂面授和口语练习,每周一般为2~3课时。课堂面授时,教师应以文化背景、词块、学习策略为导向讲解重点和难点知识,并通过会话互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注意吸引手段提高学生注意力:一是对目标语言结构加黑、加粗或加下划线增强突显度。二是对语块知识及其语用规则进行单独讲解、强调。三是设计针对目标语言结构的选择题或填空题,使学生既注意语言结构或语块也关注应用语境。四是针对重点句子、段落提问,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对重点知识的关注。五是适时加强学生的元认知和认知策略培训,使学生保持较强的学习动机,增强注意力。教师要充分发挥知识传授者和主导者的作用,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既注意输入的内容也注意相关形式,促进语言吸收。
3.创设任务促进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转换
在进行口语输出练习时,教师应努力促进学生在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相互转换,遵循任务设计原则,创设基于内容和主题的任务,要求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结构和语块。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安排以下的输出练习发挥学生的注意作用:一是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二是围绕课文主题或相关内容发表见解或评论。如Book One Unit3 Section A谈论的主题是作者从身患残疾的父亲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教师可以就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当前人们的道德素质等话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发表见解。三是按照课文内容设计角色扮演、采访、报道或发表个人演讲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四是让学生观看经典英文电影或美剧,并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中对人物进行模仿配音,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五是安排学生阅读英语童话或寓言故事,并将其改编为话剧表演,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阅读量。各项活动在设计时应以小组讨论或双人对话为主,减少学生焦虑心理,让每位学生都有口语练习的机会。而且会话互动在输出过程中作用重大,它能将输入、注意与输出有机联系起来,学生通过输出和会话互动会注意到自身错误的语言知识表征,填补表达空缺,调整语言输出,从而发挥注意的最大功效,使其英语水平得到发展。可见,互动反馈也是提升学生注意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学生发言时要适时做出正确的互动反馈。
注意机制在二语习得各个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是影响注意机制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注意可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改变当前英语教学现状。提升注意有助于二语习得已在学界形成共识,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注意的功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二语教学效果等问题,期待更多学者关注并开展深入研究。
[1]Schmidt R.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90(11):129-158.
[2]Posner M I,Petersen S E.The attention system of the human brain[J].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1990(13):25-42.
[3]Tomlin R,V Villa.Attention in Cognitive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4(16):183-203.
[4]Robinson P.Attention and memory during SLA[C]//Doughty C,M Long.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3:631-678.
[5]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6]Krashen S D.The Input Hypothesis[M].London:Longman,1985.
[7]刘世理.论语言认知中的“注意”机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4):72-75.
[8]Swain 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G]//G Cook,B Seidlhofer.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125-144.
[责任编辑:赵 凌]
Application of Noticing Mechanism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LIU Xiaoxing, QI Yanjing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Department, Hebei Finance University, Baoding, 071051, China)
Noticing mechan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every stage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oticing mechanism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gives it great inspiration. Taking measures to stress the role of noticing mechanism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ill improve the effec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practical English capacity of students.
Noticing mechanism; College English;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319.3
A
1671-4326(2013)02-0090-03
2012-12-06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129004)
刘小杏(1981—),女,河北蠡县人,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部讲师,硕士;
祁艳晶(1982—),女,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部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