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琪洋
(海河水利委员会漳河上游管理局,河北 邯郸 056006)
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 “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漳河上游管理局(以下简称漳河上游局)要以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促进漳河上游流域水利新发展。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按照水利部和海委党组的工作部署,针对漳河上游流域水资源短缺、水事矛盾尖锐、用水效率不高、水生态系统脆弱等突出问题,漳河上游局与流域内三省水利部门及有关市县政府座谈、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建设“和谐流域、美丽漳河”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四个着眼”和“五个着力”的工作任务。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漳河流域以及漳河上游局新发展,需要认真细致的谋划。
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漳河上游流域历史悠久、社会影响力大,水事情势复杂,水事纠纷和水事矛盾突出,水事纠纷是历史上影响该地区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切实需要把加强水行政执法、保持良好水事秩序、构建和谐流域作为首要而关键的任务来抓。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水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性控制要素,面对漳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资源高强度开发利用、河流生态健康受到极大影响的严峻形势,大力建设流域生态文明、保护漳河的健康生态、建设美丽漳河就显得非常必要、非常迫切。
党的十八大从5个方面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漳河流经晋冀豫三省,还是冀豫两省界河,流域内人多水少、人多地少的问题比较突出,人均耕地分别为 0.13 (2.0)、0.07 (1.0)、0.06(0.9)hm2(亩),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分别为 0.02(0.3)、0.03(0.5)、0.04(0.6)hm2(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利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描绘了“中原崛起”的宏伟蓝图,漳河上游地区全部包含在中原经济区内。这一规划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对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漳河上游局必须尽快明确思路,制定策略,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水利发展目标和布局有效衔接,以水利的发展促进和保障区域协调发展。
漳河上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水资源开发利用早,从古到今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治邺修建了著名的引漳十二渠,唐代修建了万金渠,明代修建了永惠渠、任公渠、柴公渠,清代筑公益渠、万顺渠等,民国时期有民有渠。近现代,八路军129师1942年开凿了“将军渠”。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红旗渠、跃进渠、白芟一、二道渠、大跃峰渠、小跃峰渠等,使漳河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更是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和标志。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地区的浊漳河、清漳河和漳河干流河道上,相关市、县、乡、村之间为争夺水源和河滩耕地等自然资源,先后发生了河南省红旗渠、河北省大跃峰渠被炸和浊漳河干流两岸冀豫两省村庄互相炮击等30余起破坏水利工程和械斗流血事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漳河上游一时间成了全国水事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之一。1992年,在发生红旗渠总干渠被炸事件后,根据 《国务院漳河水事协调会议纪要》(国阅〔1992〕132号),设立了水利部海委漳河上游局。
漳河上游局成立后,依据1997年水利部批准的《漳河侯壁、匡门口至观台河段治理规划》,分4期实施了漳河上游治理水事纠纷工程建设,以工程措施建设逐步消除纠纷隐患,基本解决了沿河村庄的争地问题。组建漳河管理委员会,完善了漳河上游局和晋冀豫三省四市不同层面定期通报情况,成为研究水事的工作平台。通过实施跨省调水、分时段供水、雨供资源调度等,探索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方法,逐步缓解了水事矛盾。2012年,漳河上游局依靠水事工作平台,妥善解决河北涉县黄龙口隧洞工程引发的冀豫等省际水事纠纷,提出并实施《浊漳河水量分配意见(试行)》,初步实现了浊漳河冀豫两省分水,迈出了实现漳河全面分水的第一步。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以及沿河群众法制意识的增强和地方政府的配合,漳河上游水事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目前流域水事秩序总体上处于脆弱的稳定状态。流域水资源和水事秩序出现新的特点。
(1)流域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对漳河水资源依赖程度高。漳河流域及其所属的海河流域,属中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之一,人口密集,工农业相对发达。目前,山西省正在建设的“大水网”及长治市建设的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开展的国家级“煤变油”等系列项目,邯郸市的主要工农业用水,林州市70%的农业人口和3.6万hm2耕地以及保证具有重大影响的红旗渠不断流,都需要大量的漳河水资源。此外,漳河上游水资源还通过河南省红旗渠、跃进渠以及河北省大、小跃峰渠分别调水到卫河流域和滏阳河流域,为这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2)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远远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上游山西省境内建设了大、中、小型水库100多座,总库容约14亿m3;而漳河上游局直管范围内河南省红旗渠、跃进渠以及河北省大、小跃峰渠四大灌区(以下简称四大灌区)的总引水能力也达105 m3/s。1996年以来,河道内基流只有几个流量。目前,漳河水资源已经基本上处于“吃干喝尽”的状态。
(3)流域内小水电站开发程度高。仅在漳河上游局管辖的108 km河段内,就分布有梯级开发的小水电站35座,总装机1.458万kW,最小仅为55 kW,小水电站最短间距不到1 km。密集分布的小水电站造成了与沿河村庄和灌区的争水,形成了河道脱流现象,对河流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4)水事纠纷发生频率高。漳河上游上百公里的河道两岸,晋冀豫三省群众世代生于斯长于斯,靠漳河的水和相应的河滩地生产生活。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大家对引用水量、土地利用、水能资源开发、河道采砂、涉河旅游项目等非常重视又十分敏感。由于漳河水资源开发已经超过了其承载能力,任何新的开发必然造成利益格局的调整,引发水事纠纷。
(5)水资源分布、调控能力与经济社会用水需求的匹配程度低。在来水和用水的空间分布上,漳河上游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流域面积、产水量、用水量分别占 86.7%、79.9%、60%,9.9%、14.1%、27.5%,3.4%、0.6%、12.5%;在时间分布上,漳河上游降水量年内分布约73%集中在6—9月的汛期,而农业灌溉用水集中在3—5月的春耕及10月的秋种时段;漳河水进入河南、河北两省境内后,不再有调蓄工程,来水时间、调控能力与农业灌溉高峰不相匹配。
(6)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目前,漳河上游地区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为海河流域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2009年灌溉用水量为6.66亿m3(含区外供水),综合灌溉用水定额5 095.5 m3/hm2,灌溉水利用率仅为0.4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国家《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7)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程度低。目前,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配置机制尚未建立,浊漳河、清漳河水量分配方案尚未批复,无法实施全流域水量统一管理和调度。上游水库归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调度,流域管理机构缺乏调度能力和手段。近年来,由于各省间矛盾的加剧,对上游水库弃水的调度也较难成功。
(8)晋冀豫之间互信度低。漳河上游因争水争地多次发生的群众械斗、炸毁水利工程、炮击村庄等事件,伤害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直接导致上下游、左右岸对立情绪高,互信度低,甚至出现原本正常的水事活动都可能引起严重的对立局面。吴家庄水库工程的沟通协调难等情况,集中地表现出现阶段流域内省区间不信任的状况。
这“四高四低”的客观现实,给流域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急需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和谐流域、美丽漳河”的目标是漳河上游局党委积极响应国家建设 “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要求、主动适应漳河水利工作的新形势、客观分析流域水利出现的新问题后提出的,是漳河上游局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
建设“和谐流域”,就是要以保持漳河上游水事秩序持续稳定和建设和谐漳河上游局为主线,实现流域与漳河上游局自身的同步和谐发展;就是要有效控制和调解水事纠纷,构建全流域团结治水、依法治水的工作新格局;就是要积极营造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职工幸福指数,尊重职工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创造心平气和、怡然舒畅的工作环境。
建设“美丽漳河”,就是要统一调配流域水资源,扎实做好漳河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就是要充分提高水资源的效率和效益,有效服务流域内生活、生产和生态,更好地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建设“和谐流域、美丽漳河”,要从根本上解决全流域水资源问题,从推动流域民生水利新发展,从保持全流域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从建设和保护健康、美丽漳河这4个方面着眼,着力完成好五大任务。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和调处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直管范围内的水事纠纷矛盾早发现、早协调、早解决。强化依法行政,构建依法治水的工作新格局,实现水事矛盾处理由单一行政协调向依法行政转变,有效控制和调解水事纠纷。
加快推进浊漳河、清漳河水量分配方案制定与实施,研究建立覆盖全流域和市县两级行政区域、各灌区用水户的取用水总量和河流生态用水的控制指标体系。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作为抓手,积极推进直管河道沿岸村庄的末级渠系和全流域的引水渠系节水改造,大力推进漳河节水型流域建设。开展省界水体和入河排污口监测管理,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指标,保障岳城水库水源地、四大灌区和沿河村庄供水安全,协调好生态用水,开展河流健康评估。建设漳河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及调度管理系统,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尽快建设可调控的水源工程,为实行流域分水、解决关键时段缺水提供工程保障。抓紧制定和实施《漳河石梁、下交漳至观台河段综合治理规划》。尽快实施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快水文及基层水管单位基地建设,加快清漳河麻田等3个水文站、浊漳河林州基地、清漳河涉县基地、水文巡测基地和漳河上游水环境监测分中心建设,完善和升级改造现有水文测站。
要完善体制机制,构建现代科学的流域管理制度,构建流域机构与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用水户等广泛参与的协调、配合、合作机制,共商流域水利发展大计;进一步明确流域管理机构和晋冀豫三省的职责、事权,明确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之间、流域机构上下级之间的权责划分和调度运行机制,推动漳河现代流域管理制度改革。
强化全面规划,制订或完善计划,完成“蓝图”绘制。着眼于流域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的问题,积极组织开展流域重大水利课题研究,强化成果的应用。深入研究水费调价政策,积极做好前期工作,推动水价改革,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扩大自主创收渠道,加强队伍建设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推进“和谐流域、美丽漳河”建设,需要选好着力点,从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要完成三大支撑的顶层设计:一是管理支撑。制订“关于漳河上游流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美丽漳河的意见”,力争实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漳河上游流域的率先落实。二是工程支撑。制订“关于漳河上游流域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意见”,力争把漳河上游流域打造成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流域之一。三是体制支撑。制订“关于漳河上游流域构建现代流域管理体制、强化能力建设的意见”,科学探索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力争使漳河上游流域成为现代流域管理改革的试点流域。
作为流域管理机构,漳河上游局要在以下3个方面强化管理:一是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要明确漳河上游流域各省的初始水权和取用水控制指标,制订可操作的年度水量调度方案和调度计划;完善并出台《漳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明确流域机构对流域水资源关键时期的调度权限,强化流域机构的地位和权威。二是在水生态管理方面。要开展漳河河流健康评估,加强对灌区、水电站等引水的调控,确保河道生态基流。三是在河道开发管理方面。要探讨对直管河段河道及开发利用活动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小水电开发、河道采砂、旅游开发等涉河经济社会行为的管理,确保涉河经济社会活动强度与河流承载能力相适应,维护河流健康生命。
要强化3个方面的内部建设:一是强化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切实抓好选好干部、培养人才、落实责任、激发干劲等工作,强化管理基础,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创造力,让职工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二是严抓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学习型单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项规定,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密切群众转变作风。三是加强水文化建设。不断创新漳河水文化,把水文化建设融入“和谐流域、美丽漳河”建设之中,不断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以水文化建设的新成效推动漳河上游水利事业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