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华,乔 金
(1.山东女子学院 科研处,山东 济南 250300;2.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自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来,低碳化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1],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低碳旅游在低碳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低碳旅游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低碳旅游的核心内容,也是低碳旅游有别于其他旅游方式的主要特征。因此,发展低碳旅游成为新时期的重要战略,是旅游的未来,探索低碳旅游景区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低碳旅游”是在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提出的,报告指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研究表明,2035年以前,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以2.5%的年平均速度增长[2],因此,旅游景区发展生态、低碳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对于正在摸索低碳旅游可行性措施的旅游业来说,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景区环境的承载力大,由于景区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比较脆弱,以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人流的需求,最终人们的旅游不仅得不到精神的放松,也造成了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粗放型旅游模式占主导地位,人们对于“低碳旅游”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不知道如何进行旅游的低碳化,在旅游过程中依然是传统的粗放型旅游模式。第三,对经济效益过于重视,景区的收费已成为牟利的一种手段,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虽然景区的低碳化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国为使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引导旅游业走低碳经济之路,倡导全社会为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也做出了不少努力。2010年6月,我国启动了“生态景区中国行”的大型活动,提出在全国创建一批“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而且在实践层面,民间的低碳旅游早已进行。九寨沟通过景区的规划指导来发展低碳旅游,进行“智慧景区”的一期建设,着力于景区管理精细化、低碳化、移动化方向,共同推动“智慧景区”的实施建设,来打造景区的低碳产品,促进景区内设施的低碳化,优化低碳服务和塑造九寨沟的低碳品牌。泰山景区成立专门的低碳减排办公室,对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分类管理;对公厕、排污设施、供电供水设施进行了改造,实现垃圾全部清运下山,推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
低碳旅游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可量化的新模式。所谓模式,它是一种软科学概念,是人们对研究对象本质的认识和把握,具有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和对事物进行预测的功能。多年来,国内外对绿色旅游及低碳景区发展做了积极探索与研究。孟玲、李华等(2013)提出了从旅游目的地建设低碳化、旅游企业行为低碳化、旅游消费方式低碳化及旅游政策低碳化旅游景区低碳开发模式[3];张菡、肖琼花等(2012)以大兴安岭为案例对旅游景区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低碳规划,强化生态优势、推进低碳旅游[4]。
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方针,以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发展方向,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探索出一条符合景区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低碳旅游城市的进一步延伸。基于以上思想,本文设计了低碳旅游景区的发展模式,包括“四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模式、开发设计模式和数字智能化的综合管理模式。
(一)“四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模式
低碳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发展战略模式,本文提出了“四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模式,其中包含了4个参与主体:政府、景区、企业和游客。低碳旅游景区的发展战略模式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往复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是若干子系统的综合体现,其基本着眼点是旅游景区的远期利益。
(二)开发设计模式
1.层次主题开发模式
旅游景区的资源开发可以采用层次主题开发模式,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之内,开发某一特定的资源,不是单纯的以原有的自然环境为原型,而是独立的创造出特色的人文景观,实现景区旅游产品的创新。虽然是人为创造,但是具有一定的欣赏性与可塑性。层次主题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突出自己的文化特色,把人文景观与当地的历史、风俗、自然相结合,并且不断强化,显示出独有的特色与魅力。山东省济南市的园博园旅游景区就是以各省市及世界著名建筑为模型而构建的。
2.循环利用模式
循环利用模式是建立在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基础之上,使资源消耗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及时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排放。景区的循环利用模式是从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的效益进行考虑的,经济上要能够有所收益,环境上要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社会上给游客以身心的美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
(1)景区的产业链拉伸。在景区内拉长产业链建设,建立具有资源耦合特点的循环经济旅游景区,以旅游产业链条的拉长提升竞争和经济优势。如种植区、养殖区、宾馆、沼气池等进行有效地链接,合理布局,实现景区与共伴生资源在产业链条上“再利用、再循环”。每一种上游景区的废弃物都是下游景区的原材料,实现了从资源产品到废弃物,再到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
(2)景区资源的重复利用。景区的生态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要强化对景区资源的循环利用,特别是景区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对于轻度污染的水源可以直接用来冲洗厕所、花木的灌溉和景区的喷水,对于重度污染的水源,经过过滤、净化之后可以作为轻度污染的水源继续使用,有机物质作为肥料用于养殖区和种植区。
(3)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景区内的垃圾大部分是由游客带入的,由于景区游客的基数大,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较严重。对于景区垃圾的处理,经过初步的分类,可以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部分,可回收的继续利用,不可回收的经二次资源化提炼,一部分可回收利用,仍不可回收利用的采取填埋或焚烧等措施。
(三)综合管理模式——数字智能化
建设低碳化景区,需要强化低碳管理的思路,促进传统的粗放型旅游管理模式向现代低碳、生态、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转变,节约资源能源,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智能化”管理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景区旅游的管理之中。充分发挥景区信息化建设后发优势,以视频监控系统、电子门票系统、三维景区GIS系统、旅游车及人员GPS定位调度系统为主要建设内容,从景区保护、管理、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努力打造国内风景区信息化精品系统和亮点工程,达到创新管理模式、整合景区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的建设目标。
加强景区旅游的低碳化宣传,建立景区的官方网站,从各个方面宣传景区的生态保护,促进旅游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在景区内由传统的化石能源向低碳或零碳能源转变,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使用频率和利用效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低碳旅游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低碳旅游的核心内容,也是低碳旅游有别于其他旅游方式的主要特征。低碳旅游景区发展模式的创建,将会促进景区资源再生化、景区容量规模化、景区管理智能化、配套设施环保化,既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操作性诠释,又为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和新的方向。
[1]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3(1):43-46.
[2]石培华,冯凌,吴普.旅游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2.
[3]孟玲,李华等.构建“低碳旅游模式”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14-15.
[4]张菡,肖琼花.强化生态优势、推进低碳旅游——大兴安岭低碳旅游模式初探[J].旅游纵览,2012(2):45.
[5]曾宪灵.从发展实践中深化生态文明内涵[J].贵州社会科学,2012(1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