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东 ,杜晓燕 ,梁 红
(1.济南市水利局,山东 济南 250099;2.商河县水务局,山东 济南 251600)
经济社会用水调查中的汇总平衡分析是指以各类调查对象的用水调查表成果为基础,对其进行汇总和分析,确定各行业用水大户用水量和一般用水户用水指标的推算采用值,然后结合区域经济社会指标,分析推算计算单元的净用水量。最后,考虑取水口至用水户之间的输水损失获得毛用水量,并结合供水量进行平衡分析,确定区域用水量成果。
经济社会指标数据来源为统计部门,然后进一步对获取指标数据进行排查,存在疑问的与统计部门协调,同时确保最终市级统计数据要与县(区)统计数据汇总结果一致或接近。
首先,将规模以上灌区实际灌溉面积、工业用水大户总产值、第三产业用水大户从业人员指标分别按所在水资源三级区汇总。然后,根据乡(镇)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土地面积等分布情况,对剩余部分拆分至各水资源三级区。如在对济南市某区进行三级区拆分时,其中一个水资源三级区土地面积数据过大,但当地经济社会水平不高,如果直接按照土地面积进行拆分,会导致最终水量不合理,因此,重点对经济社会指标进行了逐级汇总,确保了拆分的合理性。
典型调查对象填报经济社会指标应与上报统计部门数据一致,避免出现数据前后不一致现象。
一是分级多人全方位严格审核,重点排查极低和极高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二是对调查结果根据不同内容进行排序,剔除明显不合理或存在特殊情况无法使用的数据。
一是尽量保证典型计算值作为推算采用值。二是与省级行政区发布的用水定额标准以及以往相关成果进行比较分析,调整差距过大的典型计算值。三是考虑县际间典型计算值差异的合理性分析,确保相同条件普查区推算采用值的相近性。
此次经济社会用水调查中,用水大户用水量直接采用其调查对象填报的调查表汇总获得,非用水大户用水量根据其典型用水户调查成果和经济指标分析计算获得。
按13个行业分类汇总计算单元(县套水资源三级区)、行政分区(县、地、省)、水资源分区(三级区、二级区、一级区)的经济社会净用水量。净用水量汇总成果与以往相关成果比较,检查其合理性,对于不合理现象应核实和修正,若修正后仍有较大差异需作出必要说明。
毛用水量指包括从取水水源至用水户之间输水损失在内的用水量,重点在于跨县灌区输水损失的确定。对于灌区管理机构掌握输水渠系的输水损失资料的,可以根据水量、距离等因素将跨县输水损失直接分摊给各县。对于不掌握输水渠系输水损失资料的,可根据公式计算损失量。
一是地表水供水量的核定。其中:1)采用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中的河湖取水口普查成果,核实其取水量是否全部被用水户使用或重复统计,未被用水户使用和重复统计的水量应予以扣除,不作为供水量。2)未计入河湖取水口普查的山泉水和塘坝等供水量,参考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中塘坝普查表的总容积和复蓄系数,以及相关统计分析资料确定,作为地表水供水量的一部分。3)对于沿河流动取水的,由于未列入普查内容,在统计供水量时予以增加,根据当地实际亩均灌溉水量和灌溉面积进行合理确定。二是地下取水量的核定。采用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成果。三是非常规水源供水量统计。采用相关统计成果,其中再生水利用量只包括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直接回用到用水户的水量。四是调入调出供水量统计。市内所辖各区因城市供水集中供给按照主城区进行汇总,暂未进行调入调出。存在调入调出的情况仅包括引黄灌溉涉及的济阳、商河、天桥和平阴,已按照实际调入和调出情况进行汇总。
对供水量进行汇总,同时与其他相关成果(包括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公报等)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汇总成果的合理性。
理论上,同一计算单元内供水量与毛用水量应相等。但由于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实际计算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差。按照误差比例范围,若两者相差大于5%,需要重新进行原因查找和数据修正。一是重新检查计算过程是否存在错误。二是重新检查供水量是否存在错误。三是重新检查用水量是否存在错误。如用水大户的关键指标是否正确、推算采用值是否正确、输水损失统计是否全面等。若两者相差小于5%,可将供水量和毛用水量初步成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将供水量调整前后的差值按水源水量比例分配给各项供水量,将毛用水量调整前后的差值按行业用水比例分给各项毛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