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艳,贾 鹏
(历城区水务局,山东 济南 250100)
济南市南部山区是城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该区域在保持区域生态环境平衡,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确保全市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南部山区的发展与保护,对保证济南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保持泉城风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济南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南部山区的生态规划治理工作,2001年济南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济南市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2002年山东省将该区域列入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010年济南市政府批复了 《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2007—2020)》,将南部山区作为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建设区和示范工程区。
历城南部山区河道均为季节性河道,靠雨水补给。枯水期多数河道干涸,连基本的河道生态水位都难以维系,故而点源和面源污染对河道的影响尤为显著。村庄密集、乡镇驻地处河道、河道两侧农家乐聚集处,均有未处理的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固体废弃物排入河道,河道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是南部山区水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季节性较明显。生活污染源主要是村民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由于污染源分散,整治起来难度较大。再加上人口多、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污水难以被集中处理,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人工湿地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大型水体水质的有效方法。人工湿地的原理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有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卵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污染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曲折地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在床体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等),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对污染水进行处理。
湿地挺水植物选择芦苇、香蒲、野菠菜、美人蕉等;沉水植物选择马来眼子菜、苦草、黑藻等;附着植物选择苔藓、地钱等。河流中生活着浮游动物、鱼类、虾以及底栖动物等水生动物。通过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强化,为河流中的动物栖息和繁衍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在湿地段人工放养水螨、鱼类等水生动物。另外,河流中内源性微生物对水体净化有着重要作用,在河流中充当分解者的作用,维持自然生态循环。
河滩植物选择以本地优势树种垂柳、水杨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以紫惠槐为主的灌木林,以河岸坡地上的苔草为主的草本生物群落,形成由乔、灌、草共同组成的河岸带滩地景观生态系统。
为有效地拦蓄南部山区雨洪资源,创造水利景观,可采取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等综合措施来实现。
1)水土保持措施。小流域治理工程按照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思路,围绕水土保持三大措施,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在水土流失区,按照自上而下的治理顺序,先细毛沟,后支干沟,节节拦蓄,层层设防,分段控制的原则。工程方面,通过改造地形,减短坡长,修筑截流、导流和防冲排泄工程,分散坡面径流,减少集中侵蚀。沟道治理主要是通过建设拦沙谷坊、塘坝等工程措施,蓄水拦沙,改变沟床比降,稳定侵蚀基点,防止沟壑扩展和对沟口以外河流的危害。
2)水利工程措施。对小水库、塘坝进行除险加固,提高拦蓄能力。南部山区共有55座小型水库,332座塘坝,设计总库容7785万m3,目前大多数小型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对南部山区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治理可扩大汛期拦蓄洪水能力,有效利用雨洪,减轻下游河道行洪压力。
对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河道、玉符河、西巨野河、北大沙河等进行防洪、生态综合规划治理,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在满足河道行洪的前提下,适时修建拦河堤坝,实现河道梯级拦蓄。
腊山分洪道工程实施后,可将兴济河、大涧沟、陡沟的洪水调入玉符河,拦蓄于玉清湖水库,既减轻了市区小清河干流的行洪压力,又拦蓄了雨水资源。
在玉符河下游建设玉符河下游湿地,汛期拦蓄玉符河洪水和腊山分洪道的分水,非汛期调蓄南水北调的水。
现状南部山区的河道主要是自然护坡,在险工段及村镇区域部分采取浆砌石护坡、护岸,现状护岸坍塌严重,险工段多,行洪时危及堤防及群众安全。生态护岸除能满足防洪安全的功能外,同时兼顾了环境美化,促进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
1)自然驳岸。在河道顺直、流速缓、腹地大的河段,采用自然驳岸。按照较缓的坡度对河岸进行削坡,并在边坡上加植根系发达的植物,如:五叶地锦、锦鸡儿、狗牙根、马里拉、紫惠槐、矮生百慕大等,使河流边坡固土,保证水陆生物的多样性,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2)半自然驳岸。对边坡坍塌,水流冲刷大的河段,采取在坡脚以天然抛石、干砌石、经防水处理的木材或混凝土仿木桩进行护底。既能增强堤岸抗洪、抗冲刷能力,又维护了水陆边界条件的自然景观和相对生态性。
3)人工渗透型驳岸。在湿地景观河段、险工段采用新型人工渗透型材料宾格护垫、宾格挡墙、生态袋、混凝土方格植草护岸,有利于水土交换,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克服了浆砌石护岸的呆板和生硬,既满足了险工段护坡的功能要求,又实现了水利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进一步加强南部水源地山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村里设立了垃圾投放点,建立一系列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体系,包括“村级收集、镇级管理、区级中转、市级处置”等,使其达到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水库周边、行政村村内垃圾“日产日清”的要求。建议农民使用农家肥和生物肥,严禁使用剧毒农药,使化肥、农药、地膜、养殖等污染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果园、菜地集中的河段,修建防渗漏护墙,严防农药、化肥等污染水源。
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结合环卫城乡一体化工程建设,将各村的生活垃圾运输至专门的垃圾场进行集中处理。建议每20户设1个垃圾桶,每村固定专人对本村的垃圾进行收集、分类、运输;每村设垃圾站1处,镇(街道)按8000人/台配备小型垃圾运输车。
进一步提高防治水环境污染的力度,在村镇驻地、人口集中聚集区和主要水源地附近规划铺设给排水管网,集中收集生活生产污水,建设污水处理站处理;设专人管理,保证管网和处理站的正常运转、达标排放;建立完整的农村自来水管网体系,大力宣传保护水源水质,逐步引导村民改变在水源地、河道内清洗衣物的习惯。
在生活污水处理中,历城区已建设南全福中水处理站、仲宫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分别为1.0万t、1.5万t。污水处理后,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另外,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较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有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能源消耗、缓解水资源危机、节省投资、有效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等优势。分散式收集生活污水的村庄,优先采取沼气发酵池对污水进行处理。通过实施以户用沼气综合利用模式为重点的农村能源改造,对农村人畜粪便和农用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缓解农村能源短缺的现象,实现农用废弃物资源化、农户家居清洁,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