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华 杜 昊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19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骨髓增殖性疾病范畴。临床上以红细胞计数及容量显著增多为特点,以多血质及高黏滞血症所致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伴有脾大。PV有恶性变倾向,晚期可发展为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预后不佳。中医学对PV的病因病机认识、辨证治疗等均有独到之处。兹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PV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中医学中虽无PV的病名,但与PV临床症状类似的症状描述颇多,《灵枢·百病始生》载:“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灵枢·海论》载:“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免息面赤。”《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指出“设木郁有火,则血不和,火发为怒,则血横决……怒太甚则狂,火太甚则颊肿面青,目赤头痛”。《金匮要略》指出“病人胸满,唇萎、舌青……为有瘀血”。《温疫论补注·蓄血》指出“邪热久羁,无由以泄,血为热搏,留于经络,败为紫血”。基于上述中医学相关症状描述,现代中医学认为可将PV归属于蓄血证、瘀证、血证、癥瘕等范畴。杨淑莲等[1]认为,血癥更能概括 PV瘀、血、癥的临床特点,符合中医学对PV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PV病位在奇恒之腑—髓,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理改变为瘀血内停。PV病因不外内因、外因2个方面,外因与外感邪毒、烦劳过度、饮食不节有关,内因与情志郁结、体质阳盛、肝实阳亢、阴水亏弱有关,内外合因,终致骨髓增生亢进,血气过盛,血瘀气滞而发为PV[2]。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或病程的不同阶段,可兼有气滞、血热、痰湿、脾虚、阴伤等病机并见。若七情内伤,情志郁结,肝气不舒,肝郁气滞,而成气滞血瘀之证;若感邪致邪热内蕴,热郁血分,血行瘀滞,而成肝热血瘀、血气盛实之证,以瘀血为本,肝火血热为标[3];若素体阳盛,嗜酒和嗜食肥甘、辛辣等,致内生湿热,痰湿与热搏结,化燥灼津,以致血行不畅,而成痰湿瘀结之证[4];脾主运化,主统血,《血证论》指出“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另《难经·四十二难》指出“脾裹血”,故靳旭红等[5]认为PV发病以老年患者多见,因年高体弱,脾气衰惫,运行无力,久而血脉瘀滞;亦有王丽等[6]、韦巧玲[7]认为患者素体为阴虚内热体质,或阴亏阳盛,内蒸骨髓,或耗气伤血,致瘀血阻络。《医林改错》指出“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故或气滞而血行受阻,或痰浊阻于脉络,或邪热入血煎熬血液,或气虚而血运迟缓,终致气滞血瘀之病理表现,并贯穿整个疾病病程始终。
长期以来中医辨证治疗PV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均为各医家据其临床经验分型论治。我们总结近年来中医治疗PV相关文献,应用疾病分期、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将PV辨证分为瘀血内阻、肝郁气滞型,瘀血内阻、肝胆火旺型,瘀血内阻、邪热内蕴型,瘀血内阻、痰湿内蕴型,瘀血内阻、肝肾阴虚型,瘀血内阻、气血两虚型[8],并总结各型治疗原则如下。
3.1 疏肝行气,活血化瘀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血瘀为贯穿PV始终的基本病机,故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血证论》指出“凡瘀血,急以祛瘀为要”。史奎钧认为不同的患者或在病情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化瘀法[7]。崔徐江等[9]以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治疗PV,根据具体病情适当调整用药及剂量,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药、生地黄、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丹参。病情较重、血红蛋白(Hgb)含量高时,适当加用三棱、莪术、土鳖虫以破血逐瘀,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3.2 清肝泻火,活血化瘀 肝主疏泄,调节气机,若肝木失调,气火偏旺,致脉络瘀阻,治宜活血化瘀,清肝泻火,清泻肝之火热,疏化肝之瘀滞,病情得以缓解。代喜平等[10]以清肝化瘀中药[药物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青黛粉(包煎)、醋柴胡、牡丹皮、赤芍药、桃仁、当归、生地黄、牛膝、炙甘草]口服治疗PV 15例,疗程至少6个月。结果:治疗后Hgb显著下降;完全缓解和临床缓解共5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李慎贤等[11]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PV 55例。结果:临床缓解38例(69.09%),好转10例(18.18%),无效7 例(12.73%),总有效率87.27%。经3~10年随访,病情稳定无复发46例,病情反复5例,失访4例。
3.3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热邪内陷营血,血热互结,使血液黏滞而运行不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瘀。李德福等[12]认为,PV 早期是热毒入营血,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味(药物组成:犀角、生地黄、白芍药、赤芍药、玄参、牡丹皮、金银花、山药、甘草、白花蛇舌草等)。张峰等[13]认为PV以血瘀邪毒壅滞为主,治宜活血解毒,协调肝、脾、肾三脏功能,调节气血,应用活血解毒法治疗PV 12例。结果: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2%。
3.4 化痰祛湿,活血化瘀 痰、湿、热搏结,耗伤津液,血行不畅致痰湿瘀结,治宜化痰祛湿,活血化瘀。潘铭等[8]认为,PV 患者出现头昏头重,嗜睡,胸胁胀满,胃脘痞闷,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质淡胖,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滑数等,属痰湿瘀阻型,治疗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黄连温胆汤、通窍活血汤合方加减,药物组成:麝香、清半夏、丹参、桃仁、红花、天麻、茯苓、苍术、白术、陈皮、薏苡仁、柴胡、枳壳、竹茹、石菖蒲、胆南星、黄连、蝉蜕、生甘草、生姜、大枣,验之临床,疗效显著。
3.5 益肾养阴,活血化瘀 血瘀日久化热,瘀热内结,耗伤阴血或素体阴虚内热,故应在活血化瘀基础上酌加滋阴养血之品,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赵珍品等[14]根据PV存在血瘀、瘀热伤阴的病机,应用活血养阴法治疗PV 10例,药物组成:桃仁、当归、红花、川芎、生地黄、沙参、女贞子、墨旱莲、赤芍药、龟版、鳖甲、桑椹,疗程6个月以上。结果:临床缓解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Hg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均显著降低。姜松鹤认为,PV的病机为阴虚火旺瘀滞,治以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根据患者病程的不同阶段,养阴采取“阳中求阴”之法,治疗PV 1例,疗程3个月,治疗后患者Hgb由216 g/L降至143 g/L,随访 2年未复发[15]。
3.6 益气养血,活血化瘀 PV患者无论初期以何病因发病,随着病程延长,病情进展,后期均会出现气短懒言、心悸、体倦乏力等气血亏虚表现,故后期治疗应酌加益气养血之品。余丹等[16]在红细胞单采及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胶囊及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PV 23例,并与对照组单纯应用红细胞单采及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23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5.1 大蓟 大蓟具有凉血消瘀作用,《本草新编》指出“大蓟,破血止血甚奇”。刘育明[19]认为,大剂量大蓟与土鳖虫、水蛭等活血破瘀药配合应用,能增强活血破血的功效,改善血液的高凝、高黏滞状态,降低RBC,从而消除因RBC增多、血液高黏滞状态所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其应用大剂量大蓟为主辨治PV 1例,经2个月治疗,患者Hgb由200 g/L降至144 g/L。
5.2 水蛭 水蛭为噬血之物,专入血分,善于搜剔瘀血,功在凉血破瘀,消积散结。《神农本草经》指出水蛭“味咸平,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张霆[20]认为,PV是毒邪胶结、瘀血内阻为患,治宜破血散结,扶正培本,重用生水蛭治疗PV,经治PV患者血常规、骨髓实验室检查均基本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5.3 柴胡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退热的作用。《本草纲目》指出柴胡“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PV患者多表现头痛、头胀、眩晕、耳鸣等症状,故可用柴胡缓解PV患者的以上症状。王宝金[21]从PV的病机入手,兼顾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方式及柴胡的现代药理机制,应用中医同气相求理论,科学论证了柴胡能够特异性诱导红系祖细胞的凋亡来治疗PV。
5.4 玄参 《本草正义》指出“玄参,禀至阴之性,专主热病,味苦则泄降下行,故能治脏腑热结等证。味又辛而微咸,故直走血分而通血瘀”。张子臻等[22]根据PV病性为本虚标实,玄参功善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散结消痈,故其利用大剂量玄参治疗PV,病情控制后,缓解期坚持服用2年余,诸症悉除,疗效满意。
结 语 近年来,中医对PV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①目前中医治疗PV的病例数较少,多为个案报道,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②在实验中仍存在缺陷,尚缺乏动物实验和深入有效的中药药理研究,故仍需不断借鉴现代医学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使中医药治疗PV得到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支持。中医药治疗PV具有简单易行、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优势,开发中医药治疗PV临床前景广阔,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其机制和方法,从多角度证实中医药治疗PV的有效性。
(指导老师:杨淑莲、王茂生)
[1] 杨淑莲,杜昊,周振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西医治疗思路与方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16-18.
[2] 梁冰,李达.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血液病[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9-263.
[3] 高丽娜,杨文华.浅谈清肝化瘀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J].新中医,2009,41(12):105-106.
[4] 郭志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3):90.
[5] 靳旭红,俞姗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从脾论治[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3(4):172-173.
[6] 王丽,刘宝文.刘宝文教授辨证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6):21-22.
[7] 韦巧玲.史奎钧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经验[J].江西中医药,2005,36(7):7-8.
[8] 潘铭,楚文瑛.中西医结合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9例[J].中医研究,2010,23(4):39-42.
[9] 崔徐江,葛志红,梁冰.血府逐瘀汤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例[J].中医杂志,2006,47(9):685-686.
[10] 代喜平,李达,刘琨,等.清肝化瘀汤治疗初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5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7):931.
[11] 李慎贤,陈苏宁,张锦华,等.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55例[J].中医杂志,2007,48(2):153.
[12] 李德福,李利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8,10(1):86.
[13] 张峰,马少锋.活血解毒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2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2):20-21.
[14] 赵珍品,张惠臣,杨洪涌.活血养阴法为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2,34(8):15-16.
[15] 陈晓云,张宝文,姜松鹤.姜松鹤辨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验案[J].四川中医,2011,29(10):9-10.
[16] 余丹,程辉,张婷,等.血栓通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45-47.
[17] 刘基铎,何惠,古学奎,等.瘀毒清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3-4.
[18] 刘基铎,何惠,周迎春,等.瘀毒清诱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代细胞凋亡的研究[J].广东医学,2012,33(9):1218-1220.
[19] 刘育明.大剂大蓟为主辨证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26(4):46-47.
[20] 张霆.重用水蛭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得[J].北京中医,2002,21(6):354-355.
[21] 王宝金.关于柴胡诱发红系祖细胞凋亡来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科学论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0):46-47.
[22] 张子臻,李刚.玄参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J].中医杂志,2009,50(6):53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