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昱旻 郭宇 华华
当归饮,又名当归饮子,由四物汤加益气解毒祛风之黄芪、甘草、防风、荆芥、白蒺藜、何首乌组成。是临床治疗多种皮肤病的常用方。因该方配伍得当,疗效显著,深得后世医家所引评。据笔者初步统计,现存可查阅的民国之前各类医书古籍中有记载的就有二十多部,包括方书、医案医话、专科汇编等。运用或评论的医家近20 人,虽多以研究外科为主,亦被广泛收录于综合类书籍中。
现认为该方最早出自南宋医家严用和《严氏济生方》(公元1253 年)。《疥癣门·疮疥论治》载:“当归饮子,治心血凝滞,内蕴风热,发见皮肤遍身疮疥,或肿,或痒,或脓水浸淫,或发赤疹……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在其主治中提到的疮疥一病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中有所阐述:“疥者,有数种:有大疥,有马疥,有水疥,有干疥,有湿疥。多生手足,乃至遍体……此悉由皮肤受风邪热气所致也。”故古代疮疥的范畴为一种以瘙痒症状为主,伴或不伴有渗出,且可遍及全身的皮肤病,类似现代湿疹、皮肤瘙痒症或掌跖脓疱病等。赤疹在《诸病源候论》中有多处记载。《风病诸候下·风瘙身体隐轸候》云:“若赤轸者,由凉湿折于肌中之热,热结成赤轸也。得天热则剧,取冷则灭也。”《风病诸候下·风候》云:“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状如麻豆,甚者渐大。”应属西医荨麻疹范畴。以上可见严用和应用当归饮子治疗皮肤病范围之广。
在《济生方·疮疥论治》中严用和指出了应用当归饮子治疗皮肤病的病机及治法:“素问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多由心气郁滞,或饮食不节,毒蕴于肠胃,发见于皮肤。治之,内则当理心血,驱散风热,外则加以敷洗,理无不愈。”
自严用和之后,众多方论及外科专著每论及瘾疹、疥、癣或血风疮大多提及当归饮,更有不少医家阐述其方解或临床运用心得。
元代危亦林之《世医得效方》(公元1328 年-1337 年)载:“增益四物汤,治一切恶疮。川芎当归地黄甘草芍药(各等分)防风荆芥凤尾草(酌量加入)上锉散,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煎服……”与当归饮相类同治外科疮疾,因名“增益四物”也可视为当归饮的一种变化。
明代早期医家薛己十分推崇以当归饮治疗皮肤病。在其著作如《外科发挥》、《疠疡机要》、《外科枢要》、《女科撮要》中均记载使用当归饮治疗皮肤病病例。
如《外科发挥》载:“当归饮子,治血燥作痒,及风热疮疥瘙痒或作痛……妇人血风疮:脉浮者祛风为主,益气佐之。脉涩者,祛风为主,佐以养血。脉浮而涩者,祛风养气血。”病案也有诸多描述:“一妇人遍身赤色,搔破成疮,脓出不止,以当归饮子及蛇床子散而愈……一妇人作痒,午后尤甚,以当归饮子,数剂少愈,更以人参荆芥散,数剂而安……一男子久不愈,搔起白屑,耳作蝉声,以四生散,数服痒止,更以当归饮子,数剂而瘥……一男子搔痒成疮,日晡痛甚,以四物加芩、连、荆、防,数剂而止,更以四物加蒺藜、何首乌、黄芪,二十剂而愈。”《疠疡机要》载:“一女子常患疙瘩,时或作痒……余先用羌活当归散,其痒顿止,用加味逍遥散,其热顿痊,又用当归饮而疮亦愈。”薛己《女科撮要》言:“妇人血风疮,因肝脾二经风热郁火血燥所致。其外证,身发疙瘩……其内证,月经无定……若发热发痛,乃肝经风热血燥,当归饮加柴胡、山栀主之……”清代肖慎斋对此按曰:“以上妇人有足疮、疥、血风诸证,总归湿热,责之肝脾损者居多。故立斋论治,以补养气血为主,此治病求本之要道也。”肖慎斋认同肝经郁火血燥为妇人疮疥、血风类疾病的病机,强调应用补气养血法(如当归饮)是治疗妇人皮肤疾病的首要思路,可见薛己对应用当归饮应用之广影响之深。而后世医家如汪机、张景岳、王肯堂等在评述本方时亦每多引用薛己之验案,更证明他对于本方治疗外科顽疾的发扬传承至关重要。
明代后期医家陈实功之《外科正宗》(公元1617 年)描述疥癣之血虚风热的病机:“湿火潜隐皮肤……近则变为疥癣,久则变成顽风,多致皮肤枯槁,浸淫血脉,搔痒无度。”并于方论中指出当归饮适用于风热疮疥及血燥皮肤作痒。他还首次运用此方治疗手足皲裂。《外科正宗·手足破裂第九十九》:“手足破裂,破裂者干枯之象,气血不能荣养故也。因热肌骤被风寒所逼,凝滞血脉,以致皮肤渐枯渐槁,乃生破裂……以玉肌散洗擦,润肌膏润之,甚者兼服当归饮子为妙。”此为对气血不得荣养肌肤所致瘙痒皲裂的诊疗经验,其提出的“血燥皮肤作痒”也为现今以当归饮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奠定了理论基础。
清代日本医家丹波元坚之《杂病广要》(公元1853 年)在《身体类·身痒(身如虫行)》中载:“经曰诸痒为虚。血不荣肌腠,所以痒也。当以滋补药,以养阴血,血和肌润,痒自不作矣……血虚皮肤痒者,宜四物汤,加防风七钱半。”并引用一案例:“一人年逾六十,形瘦苍紫,夜常身痒,搔之热蒸皮内,肉磊如豆粒,痒止热散,磊亦消矣……余诊之。脉皆细濡近驶。曰∶ 此血虚血热也……遂以生地、玄参、白蒺藜、归、芎、芍、黄芩、甘草、陈皮煎服,月余而安。”此疗法与当归饮之病因病机如出一辙,药味亦大体相近,是当归饮子在皮肤病中运用的一则有理有据的阐述。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吴谦编撰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公元1742 年)所载:“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夜痒重者,宜当归饮子服之。”首次根据昼夜发作轻重差别采用不同方药治疗,荨麻疹的发作时间规律对于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尤为重要。吴谦在当归饮的运用上加入“夜痒重”一个重要条件,为后世根据时间医学治疗荨麻疹奠定了基础。在其《幼科心法要诀》中,当归饮运用于一新领域,《初生门·初生无皮》载:“婴儿生下无皮……故生下或上半身赤烂,或下半身赤烂,甚至色带紫黑……胎元不足者,内服当归饮,外用稻米粉扑之。”其中重点描述,当归饮用于面白肢冷者,或与天生胎元不足,气血不充有关。
清代医家许克昌之《外科证治全书》(公元1831 年)疥疮门中记载了应用当归饮子的经验:“疥证皆由气虚血热,荣卫不清之故……燥盛则生干疥,血热凝滞则生沙疥……夫疥虽似有余之证,而恒患于不足之人,故治不可专攻其有余,尤当先顾其不足……治干疥、砂疥以当归饮子主之。”其运用对当归饮的药味有所加减,强调了疥疮不可但泻不补的治疗要点,值得深入研究。
当归饮作为皮科验方之一,在各类方书中广为引用,如《外科集验方》、《普济方》、《奇效良方》、《医方集宜》等。各类医案医话亦诸多描述,如元末明初之《玉机微义》言:“此疏风热之剂,手足三阴药也,血虚者不可缺此。”元末《丹溪心法》、明代《古今医统大全》在论述大致相类。后又于《医学入门》有论述云:“疥疮,乃心血凝滞,久者,当归饮。血风疮,乃三阴经风热、郁火、血燥所致……当归饮加柴胡、山栀主之。”包括明代医论巨著《景岳全书》、清代《类证治裁》等均有记载评析。日本医家栗园浅田亦有著作《先哲医话》曰:“血燥皮肤为痒,及风热疮疥为痒痛者,宜当归饮子。”可见当归饮此方传抄之盛、影响之广。
现代医疗中运用当归饮子治疗的皮肤病种类繁多,疗效均稳定突出,大多有循证医学证据。荨麻疹的治疗中当归饮子对比口服氯雷他定,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复发率低。皮肤瘙痒症的临观中显示,复方当归饮子治疗瘙痒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无不良反应,能降低复发率,并能降低血浆强啡肽水平,减轻中枢致痒作用。另外,在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白癜风、斑秃、痒疹、玫瑰糠疹及银屑病中,亦有疗效极佳的报道[4]。还有医者运用于久治不愈的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亦值得研究。
当归饮首创于严用和,发扬于薛己,更有后世外科、疡科医家的论注评点,并附其运用心得。而经过多人传承,又验证了其在治疗手足皲裂、小儿皮肤赤烂及妇人皮肤病中更有独特的疗效,这与历代医家勤勉不辍地验方传抄、方论撰写、运用对比、分析总结皆是密不可分的。
[1] 黄永昌,褚玄仁.当归饮考[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6,9(2):38.
[2] 冯霞.中药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1):52-53.
[3] 陈红,郭渝南.中药复方当归饮子治疗瘙痒症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03,26(1):76-77.
[4] 李广瑞,李晓燕.当归饮子临床新用[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