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飞
(潍坊职业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山东 潍坊 261031)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教学、生产和科研三者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2]产学研合作教育已经成为指导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基本依据,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和一种明确的办学形式,并成为当前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办学“支柱”。高职旅游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技术开发要求不高,而服务操作、管理性较强,这就决定了高职旅游专业在进行产学合作教育时,更多的是强调管理、服务模式创新,需要根据行业特点采取相应的合作形式。
高职旅游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由来自旅游业的技术专家、一线高级管理人员、学院学术专家共同组成。他们基于市场需求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共同制订旅游专业课程标准,共同编写适合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模式的教材,共同组织课堂和顶岗实习,依据企业需求提供教育服务,培养合乎旅游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此合作形式中,高职院校利益显而易见。然而,由于制度和体制上缺乏相应的措施,旅游业的技术专家、一线高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由旅游企业提出人才培养要求,高职旅游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教学,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旅游企业具备为院校提供包括资金、技术、管理、实习实训场所等内在的支持和支撑,专业要及时掌握旅游企业的需求信息,有适应“订单式”培养需要、经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和认可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完备的教学设施,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此合作形式中,培养的学生岗位针对性和适应能力强,能够缩短或者消除岗位适应期,减少旅游企业的运营成本,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受“订单”和师资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狭窄和单一,多种职业能力和转岗能力薄弱;同时在高职旅游专业教学建设和学生培养手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短期性,影响教育资源效益的全面提升。
“2+1”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共同制定“2+1”旅游专业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共同研究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组织保障体系,制定严格的、科学的考核方法,保证“2+1”校企合作顺利实施。在此合作形式中,产学研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合作,采用校内外双轨制进行教育教学,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将被合作企业或同行录用。在实际合作中,多数实习学生并不能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企业反而需要额外的开支,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同时教学、学生管理困难,实训基地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与技术。
旅游业有明显的季节性,旅游的旺季一般集中在节假日,而此时正是学生的闲暇时间,所以高职旅游专业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根据淡旺季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淡季学生在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旺季让学生充实到旅游企业,工学交替,实现校企“双赢”。在这种合作形式中,产学研合作、校企联合育人,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然而,旅游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安排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更多地是出于解决旺季临时性用工短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方面的考虑。对学生而言,临时性的工作心态导致学生对工作的投入不够。
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实行合作建设、合作教育、合作管理,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学校负责教学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情境,又可以使学校的教学紧密贴合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
在这种合作形式中,实现了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产学研教育方式。但是,高职旅游专业在发展校外实训基地上的能力有限,选择上没有计划、缺乏梯度,没有充分利用和维护校外实训基地。而旅游企业在为学生实习安排上也存在积极性不高、实训安排的空间不够等问题。同时,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不能很好地满足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高职旅游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五种形式都有其优点和实施困境。针对高职旅游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现状,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以下一些优化对策。
高职旅游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重组,提高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而不是在原有的教学计划下安排和组织实施教学。另外,考核方式与教育模式要匹配,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在合作教育体制方面,要建立和健全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法规,形成鼓励各方联合、规范各方行为的政策体系,并应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保障机制;在合作教育制度上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互惠互利,以此来提高旅游企业接纳实习生的积极性[3]。
“2+1”校企合作需建立良好的信誉与协调机制,与实训基地签订协议,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双赢的利益协调机制;实施“工学交替”,要慎重选择合作企业,改革教学标准的制定和管理,同时要加强学生在企业工作的安全感。
引入具有丰富从业经历、管理和实践经验的旅游行业资深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和高职旅游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长期成员,在课程改革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鼓励校内专职教师通过在职学习和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通过考核确定其上岗资格。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近四十位教师报名参加了先之国际饭店业职业经理人(IHMA)认证考试,汲取专业养分,获得职业权威证书,这对教师职称评定等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高职旅游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行业特色和职业要求,还要注重将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科研,将“产学研”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在年终评定、进修和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高职旅游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有效运行的物质保证,因此学校、企业双方为了各自的长远利益,要通过多渠道筹资,加大投入,以保证校内外实训基地正常运行。
高职旅游专业要彻底打破以往“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资源的互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要创造良好的条件,扩大带薪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规模,将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联系起来,开通实习就业的绿色通道,实现学校培养和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贴近企业发展的需求。此外,还应提升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福利待遇,加强心理辅导、就业引导,培养其职业价值观。
高职旅游专业应构建开放式培训体系,利用师资及各种教学资源,为社会、为企业开展各种培训,提供旅游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岗前培训等,这有利于合作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另外,开展专业培训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教育的终身化、个性化、大众化等发展需要的具体体现。如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向旅游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和咨询服务。企业新的管理方法可在学院进行试验、改进、推广,降低企业决策风险,节约企业成本,也增强了教学的现实性。
总之,高职旅游专业要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教育这个平台,整合学校、行业、企业优势力量,解决旅游行业,特别是亟待解决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课题,形成校企互补、产学研互动的良好发展态势。
[1]查吉德.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6(7):10-11.
[2]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9):19.
[3]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以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2):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