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娟
(忻州市农村供水排水站,山西 忻州 034000)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辖14个县(市、区),有190个乡镇、4859个行政村、5322个自然村、农村总人口273.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8.88万人。全市山多川少,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86%,十年九旱和水资源短缺的自然条件,造成了广大乡村普遍缺水的困难局面。因此,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保障乡村群众饮水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忻州市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稳定解决、注重实效、建管并重”的原则,先后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和饮水安全全覆盖等民生水利工程,全市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改善乡村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加快农村稳定脱贫和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到2012年底,全市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4524处,其中:集中(联片)供水工程3396处,分散式(个户或联户)供水工程1128处,全市5322个自然村、273.94万农村人口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全市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累计达238.6万人,其中入户208.03万人,分别占农村总人口的87.1%和75.7%。
尽管市饮水安全工程在维护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部分饮水安全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了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的长期发挥。
一是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忻州市属于黄土高原区,山地丘陵区占总面积的86%。而位于山区、丘陵区的村庄窝铺大多山高沟深、路途偏远,工程铺设管路长,且村民居住分散,加之对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营管理比较混乱,对工程设施保护不力,导致工程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维修养护,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二是养护经费短缺。由于工程运行多年,建设标准较低,配套设施不健全,很多管线和蓄水池老化、损毁严重。由于全市大部分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力有限,管护经费短缺,致使损毁工程因缺乏维护资金而得不到及时检修和日常养护,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造成诸多不便。
三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近年来,全市兴建了诸多集中连片供水工程,使用了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水质处理、自动化控制设备,对工程管理运行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但由于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且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设备得不到应有的维护和管理,直接导致供水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第一,建管并重,强化运行管理。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树立“精品”意识,强化工程管理,严格质量标准,提高饮水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工程的管护力度,坚持“谁投资、谁拥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对每处农村饮水工程明晰产权,合理确定工程的管理主体、法人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供水效率,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和效益长期发挥。
第二,强化培训,提高业务素质。鉴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人口众多,覆盖面较广,以及工程管理不善、老化失修,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强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维修保养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定期对乡镇水利员和较大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人员进行机电设备、供水构筑物、管道、水池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以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第三,加强水源保护,确保水质安全。要加强对集中连片、乡镇供水等重点农村供水工程的水源地、主体工程设施划定管理保护范围;加强对饮水工程的水质监测工作,定期对水源地进行水量观测和水质化验,确保向用水户提供达标的生活饮用水。
第四,加强协会管理,落实管护责任。要进一步健全农民用水管理协会制度,实行群众公开、民主管理监督,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科学、健康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增强用水户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农民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来,使饮水工程得以永续利用。
第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意义,普及农村饮水安全知识,使农民群众真正了解饮水安全工程,认识农村安全饮水的重要性,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