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强
(永济市水利局,山西 永济 044500)
曾家营村位于永济市东北部卿头镇境内,南邻董村农场,西接关家庄,北邻永喜庄,东接盐湖区西王村。项目区内耕地面积933hm2,人口4010人。农作物种植以棉花为主,约占40%;小麦秋粮约占40%;经济林约占20%。
项目区属涑水平原区,根据《永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976年农田供水水文地质普查时发现,在曾家营及周边井灌区形成曾家营漏斗区,为永济市两大漏斗区之一,且地下水位以1~1.5m/a的速度下降,井深由原来的60~80m增加到340~280m。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不仅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水源井及提水设备不断被迫更新、更换,导致一次性投入持续增加,运行费用逐年增高,农业增产产生的效益被不断增加的运行费用抵消,造成农业生产增产不增收,农民实际收入增长比较缓慢。
2011年,永济市被列为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的高效节水试点县,曾家营被列入2011年项目计划,在曾家营发展半固定式喷灌800hm2。
对现有50余眼水源井进行筛选,根据地块分布情况,选择48眼井泵符合设计条件、位置适中的水源井作为喷灌水源井,主要种植小麦、棉花。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首部枢纽48套,安装直径125mm的PVC输水管道9900m,直径110mm的PVC输水支管12800m,配套直径76mm的铝合金管18000m,PY120喷头960个及其他附件。
选用PY120金属摇臂式喷头,工作压力300kPa,喷嘴直径7mm,喷头流量2.96m3/h,喷头射程18m,喷灌强度2.63mm/h。
喷头采用全圆喷洒,一条支管布置多个喷头同时喷洒。根据《喷灌工程技术》,设计风速在1.6~3.4m/s时,采用等间距布置,喷头间距18m,支管间距24m。
首先安装第一支下阀体,安装完成后开始喷灌,连续作业5h后打开第二支下阀体,同时关闭第一支下阀体,第二支开始喷灌作业。第一支停止4h后,将喷灌设施移至第三支,待第二支作业5h后打开第三支,以此类推移动喷灌设施,可完成一个地块的作物灌溉。
工程竣工使用后,由于喷灌单次作业控制面积较大,曾家营村对每眼井控制面积内的土地集中喷灌,专人作业,农户只分摊费用。每次喷灌完成后,将总费用与总土地面积相除,每位农户根据土地面积付费。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喷灌单次灌溉可同时灌溉0.6hm2,灌溉时间5h,电机37kW,人工费50元,维修费1元/h,综合计算每公顷费用241元。管灌单次灌溉0.07hm2,灌溉时间1.4h,电机37kW,人工费14元,维修费1元/h,综合计算每公顷费用606.3元。与管灌方式相比,采用喷灌方式每公顷可节省费用365.3元。
根据实际运行分析,计算可知,喷灌每公顷用水量450m3,管灌每公顷用水量1050m3,可节约水量600m3。
项目区有部分经济林,不适合喷灌灌溉,故效益分析仅考虑棉花、小麦、玉米等低杆作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320hm2,小麦、玉米种植面积347hm2。
4.2.1 节水效益
棉花等作物自播种开始至作物枯竭,共需灌溉4次,经计算,采用喷灌年共需水量57.6万m3,采用管灌共需水量134.4万m3,可节水76.8万m3。小麦自播种至收获共需灌溉4次,玉米等自播种至收获共需灌溉3次,按70%面积为小麦加回茬玉米,30%面积为一料玉米,经计算,采用喷灌年需水量90.5万m3,采用管灌年需水量211万m3,可节水120.5万m3。三种作物年可节水197.3万m3。
4.2.2 节电效益
经计算,棉花等作物采用喷灌年用电量39.4万kW·h,采用管灌年用电量99.5万kW·h,年可节约60.1万kW·h。小麦、玉米等作物采用喷灌年用电量84.4万kW·h;采用管灌年用电量212.8万kW·h,年可节约128.4万kW·h。
上述两项年可实现节电量188.5万kW·h,按农村深井灌溉电费0.402元/kW·h计,年可节约电费75.78万元。
曾家营喷灌项目区运行以来,曾家营村委会经过精心组织,制订了较为规范的管理运行体制,运行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节水效益明显,对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对农民增收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实践表明,在纯井灌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对缓解全市地下水严重超采,防止地下水位连年下降,确保地下水止降回升,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