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与对策研究

2013-04-08 08:54:59刘茹花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刘茹花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人才资源,是国家希望、民族未来。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黄金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关键阶段。进入21世纪,全球化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挑战,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题。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和特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目标对受教育者思想、行为进行教育、引导,或对受教育者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受教育者产生排斥、抵触、厌恶等情绪的心理现象。逆反心理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阻力,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特征如下:

(一)个性化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表现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追求自我、突出个性。在求新求异心理下,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反感,不是为了与别人作对,而是为了展示、突出和表现个性。

(二)情绪化

大学生意志处于逐渐成熟阶段,他们情绪波动很大,对周围环境和人很敏感,反应强烈,一旦学习与生活不顺利或不被理解,就会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同时,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冷漠对待、不受教、消极抵抗,不喜欢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把教师、学校规章制度等一并列为其倦怠范畴。

(三)极端性或偏执性

大学生思维模式已接近成人,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了很大程度发展,但偏激性很大,固执、易走极端。罗素说过:“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意味着人们对它的更大兴趣。”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宣传不信任、不认同,甚至极度抵触逆反,而对于社会上不良现象却容易缺乏理性思考一味追随、认同与接受。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严重脱离实际,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和恋爱等方面缺乏针对性指导,造成大学生对未来茫然,对生活积聚过多负面情绪,从而对学校教育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造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原因主要如下:

(一)社会环境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政策实施,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改变。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国家一味追求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交易缺乏相应公平监督机制,市场经济弊端侵入到党的政治生活中,党内政治腐败、违法乱纪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社会丑恶现象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怀疑、迷茫与困惑。

(二)高校宣传教育不当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缺乏新意,没有从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实际出发,这是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最直接的客观原因之一。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更新内容,不能把握时代发展要求,过于理论化、过于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与感染力,不能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单纯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充分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没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无法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另一方面,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仍然采用大班教学、集体授课和填鸭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因此,学生多以逃课方式来表示逆反心理。

(三)受教育者自身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大学生正处于心智与生理逐渐成熟阶段,他们逐渐形成一套关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评价体系,有着一种趋向自主、摆脱外部控制的心理趋向,不愿受他人指挥和控制,但他们人生阅历少、人格不稳定、易冲动,对事物仍停留在感性且肤浅认识表层,所以很难对事物进行客观公正的准确评价。

三 预防和纠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对策

应以积极态度对待大学生逆反心理,不断研究新情况,采用新方法,切实采取有效对策,消除或规避逆反心理不良影响。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重视示范作用

1.教育者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示范是一种无言教育力量,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真诚和守信赢得学生尊重和欢迎,用自身模范行为与人格影响和教育学生。

2.教育者要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广博文化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和知识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丰富知识是无法胜任这一工作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拥有扎实知识,具体包括:(1)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2)根据学生和所处环境需要掌握有关知识。教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知识才能与学生有较多共同语言,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及时准确发现学生问题;(3)其他相关知识。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知识,才能从其他相关知识中汲取养料,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3.教育者要具备良好道德素质

高校教师道德品质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力量。只有具备了高尚道德情操,教师工作才能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更好引导大学生向社会所要求方向发展。高校可定期开展各项有针对性培训,如,让高校教师集体性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文件等。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建设

学校教育实践证明,营造宽容、民主、公平、善意友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改善学生逆反心理、攻击性心理和行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作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有利于纠正和抑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大课堂。”我国古代哲人也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些都生动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们思想品德起着熏陶与感染作用。因此,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新秩序,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和谐利益经济关系;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法律法规建设;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道德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净化社会风气,改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在良好社会环境熏陶下追求真、善、美,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三)改进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要运用各种手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感召力与渗透性。

1.民主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说话,要尊重和维护学生主体地位,坚持双向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民主的方法,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特点和规律决定的。首先,民主题中之意是参与,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自己的积极性,积极融入思政课当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其次,民主的灵魂在于公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融入心理专家的做法,进行心理专业测试,同时可以邀请学生的亲戚朋友在场,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专业分析,而且使亲友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针对性的帮助;最后,民主的精髓隐于讨论之中,集中集体的智慧。可以定期以专题会的形式针对大部分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原因进行讨论,学生积极献言献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坚持民主的方法是符合大学生思想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大学生处于这一年龄阶段,他们渴望得到尊重与理解,对教师的专制行为产生厌烦与逆反情绪。所以,高校教师,特别是担任高校思政课的教师要遵循与运用民主的方法,教师必须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和维护大学生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中创造民主的氛围。

2.渗透的方法

所谓渗透方法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工作与生活当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只有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做好工作,才能摆脱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两张皮”、“空头政治”状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只在课堂教育中,而且还要渗透到学生的各种行动中。首先,学生可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活动,以周期的形式在校园设置固定宣传点,这不仅有利于宣传的学生提高自身责任感也有利于被宣传者思想意识提高;其次,合理设置文娱活动,让学生以设计者身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其以活动的形式释放心中的压抑;最后,在板报设计或学校组织的班活动中,积极将党的方针政策融入其中,加大对党的思想的宣传力度,宣扬社会上感动中国的人物和事件,接收社会正能量。因此,高校教师要具备和强化渗透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渗透到学生实际生活当中;高校各级领导部门要相互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结构,使各方面教育力量形成合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主动接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要遵循大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不可生硬灌输,要寓教于无形,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与生活中接受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3.把握适度的艺术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意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意的东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因此,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掌握适度的艺术,要做到适度的言传与身教、适度的批评与表扬、还要做到适度的情感投入。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掌握“火候”,对学生要注意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理性,分阶段、有步骤进行,切不可“狂轰滥炸”。这样会引起学生由于消化不良而产生厌烦和逆反情绪。因此,教师应细心体察,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把握适度的艺术,从学生实际出发,关心、尊重学生,相信处处充满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定能赢得学生的欢迎。

[1]欧巧云.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防范[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

[2]吴晓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0).

[3]张慧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透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

[4]陈焕随.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5]袁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6]刘鑫.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商品与质量,2010(6).

[7]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8]李翠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