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处理机制问题研究

2013-04-08 08:54:59黎雨苗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危机应急

吴 娣,黎雨苗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城西校区),海南海口571101)

引 言

1999年首都高校数千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2003年非典肆意蔓延,2008年湖南大学凯迪拉克砸车门等现实生活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波及到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不同程度上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对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干扰、对高校声誉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尽管,在处理问题时取得一定成绩,但被动处理不应当成为常态性处理模式,应建立从事前预警到善后处理总结一系列完善机制。

突发事件,通常也称之为“公共紧急状态”或“危机”,书面语解读是指一种突发的、紧急的情况或者事件。罗伯特·希斯说:“他们使用不同术语来描述同一个概念—紧急情况、灾难或危机”①罗伯特·希斯著,王成等译:《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荷兰著名危机理论研究专家罗森塔尔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②Uriel Rosenthal etc.SPRINGFIELD,Illinois:Charles C.Managing Crisesahe:Threat,Dilemmas,Opportunities ,Thomas Publisher Ltd,2001。。“欧洲人权法院认为,公共紧急状态即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③祁明亮等:《突发事件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管理评论,2006(4)。。我国两部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和国突发事件应对

一 高校突发事件界定

(一)突发事件概念

法》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②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中,对其突发事件也有明确定义,对于突发事件的界定,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在我国,其本质内涵和外延都达成了共识。

(二)高校突发事件概念

由突发事件概念衍生出来的高校突发事件概念,在国内外虽有着较为相似的理解,但在各国大文化背景下也不尽相同。就美国而言,其教育部于2003年颁发的《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指出:“危机是学校的领导在信息,时间和资源都不充分的条件下必须面对和做出一个或多个重要决策”③刘阳:《中国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长春:吉林大学,2010。。也有其他美国学者提出:“高校危机是指突然、未曾预料的事件,学校总体上或重大部分也可能受到严重的、消极的影响,通常包括严重伤害或死亡④R.Liehtenstein,D.Sehonfeld,M.Kline.School crisis response:Expecting the unexpected.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3)。。在我国,有学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校园环境破坏和对全校或者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⑤赵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郑州:郑州大学,2006。。国内外对高校突发事件概念内涵和外延都有所区别,国内学者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更能够体现突发事件的本质内涵,也更加符合我国实际。

二 高校突发事件成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与西方世界联系愈加紧密,但彼此之间冲突却从未间断,尤其是隐性的意识形态之争也更为激烈。国内外一些反动敌对势力宣扬着所谓人权主义价值观念,捏造和扭曲事实真相,利用青年大学生爱国热忱和民族情怀,误导大学生对国内一些社会、政治问题的看法,妄想利用学生情绪波动下做出一些不理智行为来破坏社会稳定和谐以达到目的。大学生知识文化水平高,对时事政治有较强敏锐度,思维活跃,信息面广,但情绪易波动、行事易鲁莽,对政治问题、社会矛盾或者涉及切身利益问题等容易持有偏激看法,如果不能控制自己情绪,将由个例衍生为群体事件,其也是导致高校突发事件诱因之一。

(二)社会因素:社会转型中矛盾加剧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社会上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现象滋生、权钱交易泛滥、失业率提高等问题凸显。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塑造过程中,意志不够坚定,容易敏感,做事冲动,又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蛊惑人心。当面临这些社会问题时,大学生自身难以理性应对,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往往容易采取过激行为来表达自身意愿或者实现自身需求。

(三)学校因素:学校管理体制僵化和服务理念缺失

上世纪90年代末,高校不断扩招,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各项硬件和软件并未随着学生人数增长而有所提升,继而导致学校资源紧缺,如教室、图书馆、仪器、经费等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学生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存在落差,也导致了学生不满情绪堆积。学校体制虽在不断改革完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但在管理模式上,仍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办学模式的严重影响,高校管理中缺乏服务意识和理念,单纯把学生当作被管理者来管理,而不是当作一个受教育者来培养,未能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甚至有些高校对学生采取压制性和逼迫性管理模式,管理者缺乏与学生有效沟通。在这种情形之下,一旦出现问题,将迅速激化学生矛盾,升级演变为高校突发事件。

(四)学生因素:自身发展缺陷

当今大学生以90后和独生子女为主,心智都处于从成熟走向未成熟状态,(这句话欠妥,请斟酌!)缺少挫折教育,自我中心感较强。在大学里,他们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渐渐也将衍生出心理问题,轻则是自残,重则杀害他人,如复旦大学投毒案、马加爵案就是印证。如果不加以重视,对其进行有效疏导和沟通,也将成为高校突发事件诱因之一。

三 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处理机制

(一)预防预警机制建立

1.危机意识养成

防患于未然的预防理念是危机管理中最优化原则,理念的灌输更使之认同度增强。高校日常管理中,要形成危机意识,加强危机教育①危机教育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危机的关注意识、危机的防范意识、危机的道德意识、危机的科学意识、危机的心理承受意识等。载肖鹏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养成防范危机习惯。主要应采取以下方式:第一,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危急情形下求生技能,在对学生入学教育时,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高校突发事件常识;第二,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维权意识;第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个案学生,做好心理排查工作;第四,开展情景模拟演习,定期演练、常演常练,培养学生应急处理能力,如开展消防演练等。

2.信息收集处理机制

信息处理预警是前提条件。信息处理得当,往往可以避免突发事件发生或可以将其危害降至最低。建立信息处理机制,其信息可以上传下达,通常要自下而上建立起信息收集处理机制,构建纵横交错、灵敏高效,以寝室为基础、班级为单位、院系为抓手,落实驻班和驻楼党员、驻班和驻楼学生干部,自下而上建立起迅速的信息收集和反馈阵营,及时妥善解决通过信息收集反馈出来的问题,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做好信息收集,将信息反馈到学院层面,根据事态严重性,决定是否上报学校及相关政府部门。

3.电子预警体系建立

突发事件应以预警和监控系统为预兆②任世强:《高校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研究》,教学实践研究,2012(6)。,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十分有必要,根据这个系统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全面把控和检测、同步跟踪动态,也有利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制定科学、全面、具有实效性的应急预案。目前,在高校具体实施中只是停留在单个事件的处理和整理,并未形成体系,以目前的科研水平,信息化一体校园基本上可以实现,可以建立一套电子预警体系,根据以往发生的各种高校突发事件,建立一个数据库,对其数据进行分析,进行突发事件危害预测,根据危害预测制定应急方案,根据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是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学整合。

4.高校突发事件事中应急处理

高校突发事件一般处理的步骤为:第一,识别危机;第二,隔离危机;第三,控制危机;第四,发布信息③任世强:《高校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研究》,教学实践研究,2012(6)。。具体来说,事中应急处理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根据电子预测预警机制,判断突发事件类型④目前,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政治性事件、治安安全类事件、公共卫生类事件、高校管理类事件及自然灾害类事件。和等级;第二,启动符合该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第三,协调学校内各职能部门,及时向有关当地政府行政机关报备,以便获得各项资源的支持和迅速到位;第四,做好危机控制,做好舆论导向和宣传报道,客观真实反映事态发展过程,避免有心人士借此大肆渲染,散播反动言论;第五,专项处理小组要及时跟进事件发展各项动态,必要时可成立专家小组对此进行专项研究。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要遵循相应程序,如此才能保证高效稳妥应对突发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在目前新形势下网络媒体的舆论力量,及时处理和回应夸大的舆论,避免臆想猜测造成的人心恐慌和社会动荡。

(二)高校突发事件善后处理及事后评估

1.善后处理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结束后并不意味着事件完全结束,接下来更为重要的是做好补救和安抚工作,根据危机造成损失,给予危机直接或间接受害人补偿,要做到补救得当。同时,还要做好安抚工作,通常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对受害人给予经济上补偿之后,一般还要给予情感上安慰,要获得受害人及其家属的情感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给予造成严重后果的突发事件发起者、怂恿者予以相应处罚(包含法律上制裁、校纪校规处罚在内的各种处罚),对受鼓动被动参与的大多数人要进行思想上的引导教育。

2.事后评估

事后评估是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突发事件进行一个评估总结,分析事件起因、事态发展整体趋势、应急预案实施成效、善后处理满意度(主要含受害人及其家属、尤其是对社会大众有一个满意答复)。相关部门应当重视事后总结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总结评估,继而形成突发事件整体报告,并录入信息处理系统内。

结 语

高校的稳定和谐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群体性等特点。深入分析高校突发事件形成原因,就目前现有处理机制而言,仍不能做好突发事件全面预控和全面处理,从这个层面上,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处理工作,仍是任重而道远。

[1]罗伯特·希斯著,王成等译.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祁明亮等.突发事件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管理评论,2006(4).

[3]R.Liehtenstein,D.Sehonfeld,M.Kline.School Crisis Response:Expecting the Unexpected[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3).

[4]刘阳.中国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5]赵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6.

[6]任世强.高校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研究[J].教学实践研究,2012(6).

[7]陈卫东.维稳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突发事件分析与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责任编辑:张玉秀)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危机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英语文摘(2019年4期)2019-06-24 03:46:08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5
停电“危机”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2
“危机”中的自信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35
突发事件
小说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