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红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 矿山铁路分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3)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中的主要供电设备之一,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及时预防和减少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故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接触网线路的日常运营中,由于施工不严格、设计裕量不足、检修工艺不当、连接线夹在长期机械振动下松动、外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电气连接部位接触不良、连接处过热、导流不畅、绝缘性能下降、接触电阻增大,长期运行下去将会加剧这些现象,造成主导电回路不闭合、导电通道迂回、局部载流量过大、零部件分流严重,使一些不具备导流能力的零部件过流烧伤、烧毁,从而引发供电故障。
1)近年来铁路的提速和大功率机车的运行,既有线路线径的设计裕量已经不能满足机车持续载流需要,进而频繁引发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故障现象。例如云冈沟电气化铁路从2004年万t运煤专列运行后,牵引电流常达800 A以上,但其各车站内最初设计的铜接触线TCG-85允许载流量只有550 A,长时间过负荷导致烧伤;仅2009年,云冈沟新高山车站接触网导致4起电气烧伤事故。
2)多股道站场内立体交叉的接触网线索、锚段关节、线岔处等,因施工时未能严格执行安装标准,受风力、温度变化、电力机车通过等因素作用,有压差的带电线索的绝缘距离不够,发生弧光放电、烧伤设备的现象。
3)相同或不同材质的线索间的线夹,采用点线式而不是面面式接触、阻抗较大,加之连接件材质和压接工艺不合理、长时间运行温升过高,造成线索和线夹发生烧伤,例如馈线上网点采用的铜铝过渡线夹。
4)电力部门施工时立杆不当,造成短路接地;在上跨桥施工的临时电线电缆、工器具、材料等脱落造成短路接地;山体喷浆时浆液、碎石、锚杆、临时工具等造成的瞬时短路接地。例如2008年6月17日,云冈沟大西四场至小站分相处,因电力部门立铁塔时碰触到分相带电的另一侧,造成接触网导线短路接地,严重烧伤、张力下降,无法正常运行,停运近720min后通车。
接触网主导电回路,由承力索、接触线、附加导线、隔离开关及其引线、分段和分相绝缘器、电连接等设备组成,这些设备之间通过各种型号的线夹连接,总称其为电气连接。
1)连接线夹因长期受机械振动、外界环境、接触线和承力索张力影响,或年久失修,导致连接件处因杂物、氧化等原因接触不良,电阻增大、造成线夹处过热烧熔,其它零部件(如吊弦、定位装置等)烧损,接触线和承力索断股、断线。
2)隔离开关引线与设备线夹、接触网上线夹的接触不良,烧坏线夹或烧断引线、接触网设备。隔离开关未定期检修,动静触头接触不良,合闸时大电流使触头烧伤、烧损。
3)接触线、承力索、附加导线接头处的导电情况不良,造成接头处烧伤,线索断股、断线。
4)接地线损坏或丢失,在绝缘子发生击穿、闪络造成漏电时,泄露电流不足以使馈线开关保护动作、跳闸,较长时间不能正常放电,致使接触网支柱和隧道埋入杆件烧毁,设备过热损坏。
现行的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中,对电气连接的各部件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使得供电管理部门检修时没有具体的技术依据;加之运营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对接触网设备很难定期更换,对运营中的电气连接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容易造成设备隐患的排查疏漏,最终导致接触网设备烧伤。
1)在煤矿铁路的定量装车点和重污区附近的接触网设备,由于长期处于煤渣和粉尘的污染中,导致悬式和棒式绝缘子、分段绝缘器、隔离开关等电气连接设备的绝缘性能大大降低,经常造成放电接地等电气烧伤故障。例如为了防止装卸时煤炭和车体冻住,云冈沟各矿定量装车点在冬季装车时都要喷洒防冻液(油质液体),受风力的作用,防冻液常被刮到装车点附近的接触网设备上,导致绝缘子、分段绝缘器等的绝缘性能降低、引发接地烧伤故障。
2)异物落在接触网上造成短路、接地,烧毁线索和设备。例如跨越线、细铁线、垃圾、树枝等受恶劣天气影响、被风刮到接触网上。
3)隧道结冰、漏水、遮导板脱落造成接触网短路接地、设备烧伤。例如为开创大同云冈旅游业,市林业局对马武山隧道上方的树木定期浇水,仅2009年冬,就有6起因隧道漏水结冰引起接触网设备的烧伤故障。
4)供电操作人员误送电、误停电、误操作,电力机车内部故障、电力机车司机误闯无电区、弓网故障等,造成接触网短路接地,烧伤接触网。例如2005年5月23日,云冈沟黄土坡接触网专用线隔离开关操作人员在机车进站时误操作(带负荷打开隔离开关),造成隔离开关、分段绝缘器、接地线烧伤。
5)接触网附加导线对接地体的绝缘距离不够,造成附加导线对地放电及其跨越接触网放电;树木侵入安全限界、鸟巢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接触网短路接地。例如2006年3月18日,云冈沟云西站173号处回流线与瓷瓶脱开,被风刮到接触网的钢支柱,造成短路接地、烧伤回流线及钢支柱。
上述接触网设备初始设计不合理、技术状态不好、施工不规范、弓网接触不良、外界灾害、维护不到位等原因,均可造成接触网烧伤。所以要从设计、施工、维护三方面进行预防,可按接触网相关规程及接触网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检修细则,切实提高设备供电质量、减少设备电气烧伤现象。
1)新建或改造接触网线路时,都应认真执行《牵引供电设计规范》,结合铁路重载、提速的趋向,合理选定接触网的设备、线材、悬挂类型等;对既有线路长期承受大电流的小线径线索,要及时改造,以适应大功率机车持续载流的需要。
2)施工时要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实行全面质量监督管理,认真编制实施施工组织方案,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并做好工程质量的验收工作。
3)大电流(500 A及以上)区段,尽可能增强主导电回路的畅通无阻、降低接触电阻。①在载流承力索区段、电力机车经常起动的区、站场两端咽喉区,增设股道电连接;在既有线路改造后,横向电连接的间距由200~250 m减至为100~150 m。②采用铜合金整体吊弦、载流吊弦,减少环节断点,降低接触电阻,增加导流量。
4)馈线上网点处的电连接采用双股连接方式;铜铝过渡线夹采用内包式,并规范安装程序,涂绝缘防护层;以增大导流面积,降低接触电阻和氧化程度。
5)按照技术标准和要求安装电连接器,定期检修和紧固连接件,打磨线夹和电连接线氧化部位,并涂导电膏。
6)在上跨桥下的接触网导线两端加装绝缘套管,避免异物落下造成供电设备故障;在多股道站场内立体交叉的接触网线索处,加装等位线连接两交叉线索、消除压差,或调整交叉线索间距,保证带电两线索间的绝缘距离大于200mm。
7)选派业务素质高的技术骨干,每周对接触网线路进行夜间巡视,及时发现接触网设备受热发红、闪络放电的隐患。对线岔和锚段关节处的电连接、站场的股道电连接、上网点,要利用“天窗”检修点重点检查,要及时更换不良线夹和电连接线。
8)对既有线路和改造后的线路要缩短检修周期,制订适合本供电区段的检修计划,对线夹和线索连接处定期进行检查,消除接触部位的氧化物、电腐蚀物,对内部烧伤严重的连接零件要及时更换,确保电气连接状态良好。
9)对上跨桥和接触网附近的施工,供电部门要签订安全协议,建立联系方式,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并在这些地方设立警示牌,监督检查施工现场作业程序,危险施工段要派人全过程盯守,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受控。
10)加大科技投入,购置先进测试仪器,要定期对接触网设备进行温度及技术数据的检测,发现异常立即检修整治。
随着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故障的防治越加重要;供电管理部门只有提升设计、施工、检修运营水平,采用先进的设备、施工工艺、智能化监控手段,才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整治,减少接触网设备的电气烧伤故障。
[1]张道俊.接触网运营检修与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2]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电气化铁道接触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