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

2013-04-08 04:40:27雷荣兰唐伟高明焕杨标张超雷彩彬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肠系膜腹部缺血性

雷荣兰 唐伟 高明焕 杨标 张超 雷彩彬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是因肠系膜动脉的急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临床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误诊率及死亡率均较高[1]。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对26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的术后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43~75岁,26例通过CT、立位腹平片、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患有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的术后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良好,住院时间缩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多数患者存在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病房,鼓励患者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根据情况给患者讲解此病的知识,配合的重要性,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2.2 生命体征的监测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病情复杂,需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护士每30min~1h观察一次,同时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

2.3 腹部情况的观察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常感到伤口疼痛,24h内疼痛明显,2~3d内逐渐减轻。若腹痛逐渐加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特别是合并心房纤颤等心脏病的患者应警惕再次栓塞的可能,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腹痛的性质、部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4 腹部按摩 为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于术后6h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以脐为中心,避开切口顺时针进行,同时沿切口两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按摩,10min/次,3次/d,动作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2.5 营养支持的护理 营养液输注速度要遵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原则,使病人有耐受适应过程,一般速度由30ml/h过渡到150ml/h,通过输液泵泵入,温度控制在37℃[2],容量由150ml/d过渡到2 000ml/d。

2.6 体位护理 全麻术后去枕平卧6h后改为半卧位,以促进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有利于引流,以减低机体的炎症反应,提高术后的舒适度。

2.7 早期肢体活动的指导 术后帮助患者活动肢体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3],具体活动措施:术后2h用小枕垫高患者的脚后跟,帮助患者进行双侧足踝运动,为患者按摩腓肠肌、股二头肌等,按摩方向由远端向近端,膝关节伸屈运动;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有护士帮助进行第一次翻身,以后每隔2h翻身一次;清醒患者鼓励主动活动。

3 小结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急性肠系膜缺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占急性肠系膜缺血中90%以上,病因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局灶性缺血[4]。通过对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的细心观察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发现肠系膜再次缺血的可能,26例患者中5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通知医生采取治疗措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腹部按摩及适当的体位护理可引起肠道反射及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肠道蠕动,缩短术后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早期肢体活动可加快下肢血液循环是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通过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患者主动配合护理工作,自觉按康复计划进行锻炼。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吴再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60-461.

[2]高勇,彭南海.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3(3):191.

[3]黄淑君.3种方法预防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154-156.

[4]吕俞敏.缺血性肠病的诊治[J].中国消化内镜,2008,16(2):13-18.

猜你喜欢
肠系膜腹部缺血性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2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基层中医药(2018年7期)2018-12-06 09:25:46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01: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