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巧巧
(浙江省乐清市中医院,浙江 乐清 325600)
神州药房
茜草与大叶茜草比较鉴别
黄巧巧
(浙江省乐清市中医院,浙江 乐清 325600)
茜草作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名茜根,味苦,寒,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之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等[1]。
中国药典所载茜草来源于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南等省。而作为地方习用品的大叶茜草则来源于茜草科植物大叶茜草Rubia sehumanniana Pritz.的干燥根茎[2]。主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别名川茜草、西南茜草,四川省中药材标准1987年版就已收载,亦名茜草,作为四川省的地方习用品一直在使用[3]。
茜草:根茎呈结节状,下部着生数条根。根常弯曲或扭曲,长10~25cm、直径0.2~1cm。表面红棕色或棕色,具细纵皱纹及少数细根痕。皮部易剥落,露出黄红色木部。断面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可见多数导管小孔。气微,味微苦。
大叶茜草:根茎细长,横走,弯曲,具明显节,节间长1~2cm,节上生细小须根,根茎长10~20cm、直径1~3mm。表面红褐色,具纵沟,有时皮部皱缩。断面质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红色,木部色较浅。气微,味淡。
茜草:根横切面见木栓细胞6~12列,含棕色物。皮层薄壁细胞有的含红棕色颗粒。韧皮部细胞较小。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占根的主要部分,全部木化,射线不明显。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
大叶茜草:根横切面见木栓层为数列类方形细胞。皮层细胞2~4列,类圆形。韧皮部细胞较小。形成层不明显。木部占根的主要部分,全部木化,射线明显。髓部的薄壁细胞较大,类圆形,细胞常破裂成空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和草酸钙针晶束。
茜草与大叶茜草同属茜草科,而且两者在性状、显微方面既有相似处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使用上需加以鉴别。由于茜草的野生资源较为匮乏,分布不均匀,而同科属的大叶茜草在西南地区产量较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茜草的使用混乱。虽然大叶茜草作为地方习用品由来已久,但未被药典正式收载入册,仍属于伪品。两者临床用药应加以区别,大叶茜草不能作为茜草的正品药材来源使用。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47.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I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18.
[3]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中药材标准[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181.
R282.710.3
B
1004-2814(2013)01-066-01
201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