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存琼
反复多次化疗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化疗药物大多刺激性大,如果不慎漏出血管,轻症患者可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皮肤及组织损伤,严重患者可引起坏死,甚至影响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因此,白血病患者的血管保护非常重要。2010 ̄05—2011 ̄05笔者所在科在对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分别采取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前臂静脉留置针两种途径输注,并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白血病患者60例,根据患者选择的输液途径分为两组,接受PICC途径输注者为A组,接受前臂静脉留置针途径者为B组。A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14岁,平均 7岁;置管时间 30~300 d,平均 120 d。 B组 30例,男 12例,女18例;年龄1~14岁,平均7岁;置管时间1~7 d,平均3 d。两组均为首次接受化疗的患者。
1.2 方法 ①A组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型号为3F、4F;选择好肘部静脉即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用皮尺测量穿刺点至同侧胸锁关节向下反折至第三、四肋间的距离,消毒皮肤铺无菌孔巾,沿静脉走向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所量长度,移去导丝,连接可来福接头,穿刺点放1个碘仿酒精棉球,用10 cm×15 cm无菌透明贴膜固定,穿刺结束拍正位胸片确定导管位置;②B组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8~20 G静脉留置针;选择前臂弹性好,粗直的血管,消毒穿刺部位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见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沿血管前行1~2 c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6 cm×7 cm透明敷贴固定。
1.3 静脉炎判断标准 静脉炎分级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的静脉炎判断标准。Ⅰ级:穿刺局部轻微疼痛或微红,静脉无条索状改变;Ⅱ级:穿刺局部中度疼痛和(或)轻度肿胀,静脉呈条索状改变;Ⅲ级:穿刺局部疼痛剧烈呈中/重度肿胀,静脉呈条索状改变,有硬结、水疱。疼痛程度按数字疼痛程度评估表 (NRS),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
2.1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 A组3例静脉炎发生于置管后第3天,沿导管走向出现轻微疼痛,皮肤发红,确定为机械性静脉炎。经温毛巾湿敷局部,5 d后症状消失。B组18例静脉炎发生于化疗后2~4 d,均给予拔管重置,其中Ⅰ、Ⅱ级静脉炎局部用50%MgSO4湿敷,7~10 d红肿痛消退,1例Ⅲ级静脉炎于输注柔红霉素过程中发生渗漏所致,经封闭、冷敷、、涂药、换药及加用抗生素处理,20 d愈合(局部留有色素沉着)。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0%,B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疼痛情况 A组疼痛率为20%,B组疼痛率为6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疼痛率有显著性差异。疼痛程度方面,A组只有轻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1例,B组除轻度疼痛8例外,还有中度疼痛5例,重度疼痛4例。两组轻度疼痛用50%MgSO4湿敷后好转,中、重度、剧痛遵医嘱使用了镇痛剂。
2.3 两组主要并发症 A组1例导管渗漏发生于置管52 d,患者活动时不小心由坚硬物碰撞所致,1例脱落发于换药时,2例堵塞是液体完后未及时加液,家属自行关闭导致。B组7例导管渗漏,4例脱落均发于化疗完毕输注液体患者活动时不小心致导管移位;6例堵塞是患者活动后导管打折,未能及时发现而引起堵塞,均给予拔管并再次行静脉留置针。导管脱落后,局部用50%MgSO4湿敷后好转,未引起皮肤及组织损伤。A组并发症率为13.3%,B组并发症率为56.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 两组留置时间 A组留置时间全部在30 d以上,最长的已留置300 d仍在带管使用。B组则分别留置1~7 d,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留置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PICC导管是经外周穿刺插入上腔静脉的导管,较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具有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留管时间长等优点。保护血管是白血病患者化疗护理中重要护理措施之一。随着白血病患者生存期延长,化疗药物种类和使用剂量增加,疗程间隔时间缩短,保护血管日趋重要。PICC一次置管,据临床报道最长已保留近2年,置管后的PICC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化疗药物通过PICC导管注入中心静脉,既避免了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及组织外渗性损伤,又消除了每次化疗的静脉穿刺痛苦,而且PICC导管还可为部分血液检查提供标本,减少对静脉的破坏,减少穿刺疼痛,减少局部感染,减轻患者紧张心理,护理技术满意度大大提高。
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留在血管内塑料套较短,最长达2.5 cm,肢体活动较剧可引起液体自穿刺点缓慢溢出,引起炎症反应,留置针若位于关节处,更易出现上述不适,甚至自行脱落,限制了肢体活动,而PICC导管穿刺点位于肘关节处,留在血管内的导管长达15~30 cm,且无液体外溢等情况出现,由于导管软,异位导管短时可自行恢复,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得到真正体现。PICC管生物相溶性极佳[1],不易与血管内物质融合发生反应,因此凝血及细菌感染发生率极低,穿刺全程导管在X线下可显影,且不易引起气胸、血胸等并发症。
重视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儿科护士的重要任务。在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着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使患者躯体和心理都处于较舒适,较满意的状态。即使患者不能治愈,也要减轻他们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帮助他们重返社会。预防和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方面,因为白血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引起的症状,往往超过白血病本身所致的症状。前臂留置针患者化疗时常因担心化疗药物外渗卧床输液,保持穿刺侧肢体制动至输液结束,同时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通常出现注射侧肢体的血管和肌肉疼痛,不同程度地造成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睡眠,影响患者对治疗的态度,甚至想放弃治疗。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治疗途径,为保证化疗计划的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患者对治疗信心增强。
总之,与前臂静脉留置针相比,PICC置管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麻醉及缝针,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患者痛苦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受影响。在白血病化疗中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
[1]刘 煊.中心静脉导管的最新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2,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