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琴
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论创新研究
许小琴
福建省福州第十中学
该文从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论创新的重大意义分析入手,论述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亟待提高的地方,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思路,即:要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教学过程互动;推进启发式教学,开发学生历史思维;凸显问题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从而更有效、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创新
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使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不断扩大自身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逐渐形成自身观察外在世界的正确视角,进而尽可能企及以古鉴今、古今互参的理想效果。简言之,历史学习对初中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育以生为本,尤其是初中历史教育,要特别重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如何保障初中历史教育的实效及长效,本文认为要把检验教学实效的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而方法论创新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关键所在。
教学方法论的创新应该说在初中各科目教育中已经形成了普遍性的共识,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但是,认真考察种种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论创新及其成效,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整体取得了一定层面的进步,但总体来说并没有达到改革最初的理想目标。本文认为,造成这种落差固然是种种因素的综合,但其核心关键在于整个教学方法的创新目前仍是处于“坐而言”的阶段,即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因素限制,教学方法创新的推进总是显得缓慢。而要突破这层困境,则迫切需要我们从“坐而言”上升到“起而行”,以最大程度彰显出教学方法创新的重大成效。
第一,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论创新有助于养成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育大计,以生为本。初中历史教学的成效如何,尽管需要教师的引导,但其出发点和归宿地仍然都在于学生是否接受并由此深切感受到历史学习过程自身的主体性。如果整个教学过程过于传统、刻板,则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整个教学过程过于随意发散,则容易造成学习目标的多维化,无法容易聚焦到历史教学的重点上来。而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以己推人”,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主体性意识为主要目标,那么,同一教学内容会彰显出不同的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精神面貌也会呈现出另一番新气象。
第二,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论创新有助于构建互动性学习模式。所谓互动性学习模式,就是要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形成一种师生互动、教学互长的理想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一直以来在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上得到校验并被证明是成功的,从孔子到朱子等伟大教育家都无不重视互动学习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提供互动学习的最佳科目,因为这是一项交流性最强的科目,初中历史教学既需要教师的精彩讲解,也需要学生自身的主体式参与,更需要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论创新的一个重要维度恰恰就在于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产生润滑剂和催化剂的功效,使学生的学习成效大大提升。
第三,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论创新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成长的不稳定期,在这期间所接触到的各种知识都会对其世界观的确立产生冲击和碰撞。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外实践训练提供的正确价值观,加之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地融入到初中历史教育过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进而通过历史学习帮助自身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初中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渠道越来越广,帮助初中生在种类纷繁、信息庞杂的多元价值观念中形成正确的社会历史观是今天初中历史教育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应当占有的重要位置。但是,由于中国目前的初中教育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期间所夹杂的阵痛和冲突使得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创新仍旧显得比较迟缓及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总的来说,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改良和创新教学方法的理论指导武器。换句话说,教学理念的是否先进直接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能够直接满足广大同学们的学习乐趣和知识需求。当前初中历史的教学理念总体来说仍然是较多停留于传统的应试型教育理念上,仍然是以希望帮助学生在中考成绩上获取高分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所得在“教”,所失在“育”,重“教”轻“育”的教学理念直接带来学生无法自觉地将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内化为自身所有,而相应的,教师也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教学。长此以往不难想见,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高,学生的个人发展必然受到阻碍,更无从谈起教学理想的实现。
当今的初中生大多数是2000年左右出生的,其身上带着着强烈的新世纪青少年的时代特征,崇尚标新立异,有着较强的创新意识,无法满足于传统行之有效的那套教学手段。如前所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仍是以获取高分为目标的,这就注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多把重心放在传统课本知识上,而疏忽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种传统型的教学手段尽管也重视提问、回答的互动教学模式探究,但其互动更多的是关心课堂知识本身的被接受与否,而非学生主体本身的接受与否,从而无可避免地导致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进而使历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重要特征便是要求利用一切可以充分利用的人、事、物为现代教学服务,也就是说,当今的初中历史教学也应当也只有大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形式创新,才能为广大学生所喜爱和接受。总的来说,现在的初中历史教学形式相较于之前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比如会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基础上抽出一些课时数进行相关主题的多媒体视频播放。但是,客观的说,仅靠播放视频来进行创新是远远不够的,离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统一的理想效果还有不小的距离。
初中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所要教授的内容相当丰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多层次性、内在联系强的特点。因此,我们在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当牢牢把握这个显著特征,紧紧围绕这个特征,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敢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尝试与摸索一些能够与时代特征相贴近的教学新方法,以期能够更好、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目标。本文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论创新的努力:
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在整个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自身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初中历史的重要性,产生对初中历史的自觉认同,从而能够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积极主动的讨论与交流,打破教师“一言堂”课堂局面,发挥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满足自身的求知欲。在形成这种良好教学氛围的基础上,还应当进一步发挥历史内容具体实际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创设具体、形象的历史情境,通过让学生“真正走入历史现场”当中,更为深切地了解到历史发生的过程及自身在此种历史场景中会做何种选择等,利用生动、鲜活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形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历史的良好互动。
客观地说,启发式教学在现在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了,因为实践证明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有效方式。但是,这种简便有效的教学方式往往很容易直接被粗暴地窄化为简单的提问,即一问一答。这种简单的提问很容易会使提问失去其魅力,从而适得其反使学生失去上课兴趣。因此,我们在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论的过程中应当要特别注重推进启发式教学,要把重心从简单的提问转移到提问的内容及提问的水平上,换言之,要注重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要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又能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回答,且能顺着往下不断探究,从而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开发学生自身的历史思维,养成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无论是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推进启发式教学,其中心点都无法闪避通过问题参与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而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相一致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为推崇的教育方式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也说过,“思维始于问题和惊讶。一切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可见,问题参与式教学方式是现代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论创新的关键所在,而必须特别指出的是,问题参与式教学的核心又在于必须让学生在问题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有主动参与的吸引力、认真思考的凝心力和回答过后获取自信的魅力,从而既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长效性,也培养了初中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总之,我们必须坚持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初中课堂教学的实效与长效,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发展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里一蹴而就,因此,这需要并要求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师们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更有耐心、更有恒心、更有决心,与学生共同一道攻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这个历久弥新的难题。
[1] 刘继田.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J].学周刊(教育科学),2013(1): 142.
[2] 贺书林.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技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 85-86.
[3] 杨荣敦.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2(40).
[4] 黄占林.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J].中国—东盟博览,2012(11):118.
[5] 焦海军.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J].才智,2012(27):84.
[6] 马勇波.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