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建刚
(建水县职业教育中心,云南 建水 6543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机事业在农村中得到大量的发展,大量的农机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农民机手的操作不但意识不强,农机伤人的事故时有发生,养成良好的操作驾驶习惯,是减少农机事故主要措施,培养农机操作手的良好的操作习惯,是农机培训的责任,是降低农机安全隐患的主要有效途径之一,是构建和谐农村有力的措施。
养成式教育是指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校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在农机培训中,我们不能改变学员的文化水平,但我们可以改变学员的操作驾驶习惯,良好的操作驾驶习惯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有益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交通的基础,农机培训中,农机操作手必须养成以下几种良好的习惯。
(1)要养成良好的车德。无论干什么都要讲个“德”,做人要讲社会公德,搞文艺的要讲究“艺德”,从事医生职业的要讲“医德”,开车的也要有“车德”,许多时候,造成交通事故,并不是驾驶员的技能不好而造成的,出事的主要原因就就因为他们没有“车德”。每一位农机操作者,都是社会中一分子,良好的社会公德都由每个够成。在马路上也面临着两种选择,是文明礼让,遵章行车,还是违规、违章、野蛮驾驶。马路是面镜子,它可以照出每一位驾驶者的素质,每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人们都希望驾驶员在行车途中都能遵守车德,文明礼让。在农机培训中,我们要求教练员、学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严于律己能自觉的遵守法规,。车子毕竟只是一个铁的外壳,里面的人才是决定因素。社会公德实际是一种社会规则,是法律的前身,遵守社会公德是一种自觉履行契约的行为,再好的法律制度,也不可能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更不可能自动地全过程地盯着每一个人,良好的“车德”其实就是驾驶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一种自觉意识,“手握方向盘,公德记心间”。切实履行驾驶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良好的“车德”包含:
文明行车:①遵章守纪,礼让行车,不争道抢行。②不开英雄车、赌气车、冒险车。③不违章载客,不酒后驾车。
安全礼让,助人为乐。①若越后车发出超车后靠边避让;②低速尽量靠右行,及时给予对方帮助。③有人需援助时给予对方帮助,助人就是助已。
(2)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良好的心态。农机操作手作业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顺序上进行。绝不能图方便,简化操作,往往会由于一时之便造成一身的遗憾,许多机手就是无视操作规程,而付出血的代价。良好的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的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凡是形成习惯的事情,做起来不勉强、不费力。一名农机操作手必须养成以下习惯:①作业前检查。以检查、紧固和补给为主,检查联结部份是否牢固,燃油是否充足,润滑是否到要要求。②作业中检查。有无异常的响声,有无异常的味道。③作业后检查。以清洁为主,及时清除有关的杂物。④有无"四漏",即漏油、漏水、漏气、漏电现象。⑤不疲劳作业。⑥酒后不操作机械。⑦作业时,必须有两人在场。⑧良好的心态。
不良的心态是安全驾驶、安全操作的最大隐患,经验证明,凡是做到安全行驶、安全作业的操作手,其心理活动一定是积极的,反之,凡违章肇事,不按操作规程的机手,其心理活动是不良的,消极的。
在一般情况下,机手在满意、愉快、高兴、欢喜时,反映灵敏度提高作业中、行车中、精力充沛、精力集中,处理情况迅速果断,作业效率高,没有安全隐患,不良的心态,往往会埋下安全操作隐患。良好的心态有:①劣势心态。大丈夫能曲能伸,农机操作手应保持一种劣势的心态,一种恻隐之心,要尊重路上的车辆、行人,你哪一样都惹不起,哪一样都避开它。②辨证心态:辨证地看待行驶中的现象,农机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为农民增收服务。超车、飙车不代表你机技术好,你技术高。而是你的素质差。③谨慎、平和心态。农机操作手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时刻保持谨慎平和的心态。一辆机器,无论它再好,都是人类控制,能否让它安全工作,关键取决于人的意识,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大喜大悲”的情绪波动,减少操作中的安全隐患。
(1)示范法。示范教学法是教练员每天都在使用的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就是有目的地以教练员的示范作为有效刺激,以引起学员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成效掌握必要的技能,是实作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农机培训中,教练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员方法移默化的作用,教练员的驾驶操作习惯都直接影响学员。身教重于言教。在示范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三点:一是示范要标准,要到位。不能一个教练员一种教法,让学员无所适从,不能随心所欲随便教,要边说边做,说的要详细,做的要到位。二是示范要严格,要严格要求每个动作,要做到位,保证每个动作都质量,讲清做不到位的后果,同时要求学员做到的,教练员也要严格遵守。三是示范要重复,人与人不同,有的一教就会,有的比较慢,每一个动作要不断的重复,让每个学员不断的领会,直到每一个动作都能有机的协调起来。习惯是从某种特定的环境成长出来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事相同的事情,不断重复,不断思考的事情,在农机培训教学中,我们从一些简单动作做起,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直到把每个动作有机地统一协调起来。
(2)警示法。就是通过对实际案例、宣传光碟来警示教育机手,使之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通过一幅幅血淋淋的画面,一场场血淋淋的现场,使每个机手的内心达到共鸣,达到震撼,从而让机手感知到养成良好操作习惯的重要性,遵守法规,遵守操作规程的自觉性。观看宣传光碟、《关爱生命、平安出行》,以当地发生事故为例加以讲解。
(3)强制法。好习惯不是以生俱来的,任何一种习惯的培养不是轻而易举的,特别是农机驾驶操作的驾驶员,他们都是农村人员,文化水平有高有低,他们往往都有少量的驾驶操作经历,有一定的不良习惯,你要让他改进有点难。教练员要充分讲清楚不良习惯的要害,指出每个机手的毛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严格要求,强制使他改进,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些不能改正的,我们绝不发证,绝不能让一个不合格的产品出去。否则会违害社会。
通过养成式教学,让农机操手们养成出车(作业)前检查机械,尽量减少机械事故的发生;行车中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注意行人,尊重行人和车辆,遇到别人有困难时,尽量给予帮助;保持良好的心态,时刻牢记身上的责任,你要对你的家人负责,同时你也要对别人负责,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