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泽立 简国玉 徐琦 方天海 董蕾(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
气田水回注系统节能降耗技术措施探讨
高泽立 简国玉 徐琦 方天海 董蕾(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
泸州采气作业区气水同产井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气田水的处理方法主要依靠转水泵输送到气田水回注站注入回注井,电能消耗较高。通过对气田水回注系统现状及节能潜力的分析,作业区气田水回注系统采取了多项节能降耗技术措施:对自动排液装置就地自动排液流程进行改造,实现远程输水;对部分转水站转水流程进行适应性改造,实施越站转水;制定合理的转水制度,实施错时打水;充分利用电价机制,实施错峰打水,在用电低峰转水,实现降本增效。措施方案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节电效果。
气田水 转运 系统 改造 节能
泸州采气作业区管理着 11个气田和8个含气构造 , 产 气 量 约为 43× 104m3/d。其 中 , 气 水 同 产 井产 气 量 约 为 34 × 104m3/d, 占 总 产 量 的 80% 以 上 ,产 水量 2000m3/d 左 右 。作业 区 对气田 水的处 理 方法主要依靠转水泵输送到气田水回注站后注入回注井。目前建有气田水回注井8口,不同管径的输送管线 42 条,总 长度 261.82km; 有转水站 20 座, 转水泵 38台。气田水的输送、回注与泵的正常运转,已成为作业区完成生产任务的关键因素。减少转水泵的运转时间、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成为作业区一项重要工作。
作业区气田水回注系统由泸州江北片区和荔南桐片区2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成。江北片区回注井有 阳 33 井 和 阳 42 井 , 回 注 气 田 水 250~500m3/d。荔南桐片区有付 1井回注系统 (付 6、付 8和付29)、桐 8 井、福 1井和荔 1 井 6 口回注井,其中福 1井、荔1井和桐8井(即将修井下入电潜泵作为桐4井区二次开发排水采气井)作为付1井回注系统的备用回注井,付1井回注系统设计回注能力为3000m3/d。2 个回注系统均能满足回注需求。
通过对回注系统的适应性分析,认识到原有系统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疏水阀仅用于场站就地分离自动排液,远程输水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自动排液装置是近年才在采气行业大量运用的新型设备,部分技术人员未认识到疏水阀具有远程输水功能,致使工程设计时未考虑远程输水的流程。
2)采用“一站转一站”的传统方式,部分转水站间出现排量不匹配或扬程选择过大,造成能耗增加。作为老区,多为生产现场出现问题后,针对性进行整改,因此,回注系统的系统性差。主要表现为泵的额定扬程大大高于实际扬程,造成“大马拉小车”现象,只能通过控制泵的出口阀门开度来提高泵压以保证正常运行,所以能耗较大。现场应用中经常是未进行转水站海拔高差调查和转水系统水力学分析,没有考虑越站转水,也没有利用海拔高差实现两站的“自吸”转水。
3)未认真调查分析区块内气田水量分布情况,制定科学的转水制度。当多个转水站往同一回注站转水或同一回注井回注时,势必造成系统转水的无序;同时启泵,造成相关转水站泵压增加,泵的排量降低,增加泵的运行时间和功率消耗。
4)未充分利用用电峰平谷差异电价,制定合理的转水制度。电力供应商为了通过“移峰填谷”实现平衡供电,早在多年前已采用峰平谷差异电价,鼓励有条件的电力用户采取错峰用电,电价差异较大。未充分利用这一价格政策,延续传统的管理制度——白天转水,支出了更多的电费。
10.3969/j.issn.2095-1493.2013.004.001
高泽立,高级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开采及HSE管 理 工 作 , E-mail: gaozeli@petrochina.com.cn, 地 址 : 四 川 泸 州 龙马潭区沱江路 1段3号,646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