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预警机制研究

2013-04-07 23:01刘艺婷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危机预警战略

刘艺婷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北京 100010)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阶段,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都会对健康经营产生影响。因此,企业预警指标的建立和设计就需要从企业经营环境和面临风险的根源入手,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现状和趋势进行评价,寻找潜在的业务风险,提前预警信号,并采取预防策略,规避企业在经营方面出现危险状态,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正常运行。

一、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企业经营的预警监测指标选择应该遵从以下的基本原则:

准确性:所选指标的变化能准确、科学、及时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综合后的预警监测指标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矛盾。

有效性:所选指标能让使用者直观、清楚地对全局有所把握,并且与实际情况或校验的结果保持一致性,从而保证综合预警指数的有效性。

前兆性:所选指标能够与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基本一致或有所超前。这样才能够敏感地反映企业面临的不确定状态,存在着机会还是风险,为企业预警的实施提供一定的提前期。

二、企业预警监测指标体系建立

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结构是从企业内外部两个方面来设计的,其中内部运营的指标体系包括财务能力、人力资源、企业战略以及企业文化等四个方面;外部环境的运营指标体系则包括自然环境、产业环境、技术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构建具体的企业危机预警监测指标体系。

(一)外部环境指标

企业危机预警外部环境预警监测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产业环境要素、技术环境要素以及法律政策环境要素。

1.自然环境要素。对于企业,自然环境包括灾害环境(天气、自然灾害)、资源环境(主要包括水土和资源储存量)和交通环境(主要包括空运、水运和陆运等)。自然环境对企业安全构成直接威胁,采取超前的预警措施、可以化解和减少这种威胁造成的危机或损失。

2.产业环境要素。产业环境是企业最为关心的经济环境要素,也是对企业所在行业市场影响最大的要素,通常受经济发展走势、经济周期、相关产业发展以及环境制约等因素的影响。

3.技术环境。技术环境主要包括三大要素:

(1)技术准备。这是企业所面对的基本技术环境,它包括相关技术,共有技术、主体技术和基础技术等方面的拥有程度。

(2)信息技术体系。这是企业面对的信息技术环境,它包括外部信息资源和内部信息技术体系的完备情况。

(3)技术成长性。这是企业技术的时间环境,对于导入期技术、成长期技术、成熟期技术、饱和期技术和衰退期技术其成长性是不同的。

通常我们用技术准备度和信息技术体系完备度以及技术成长指数来分别描述企业在技术环境中的相对位置[注][美]詹姆斯.P.沃麦克、[英]丹尼尔.T.琼斯:《精益思想》,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3-49页。。当企业现有技术与所处技术环境一致时,企业处于安全状态;如果落后于所处技术环境,就处于不安全状态。

4.法律政策环境。面对法律环境,企业只能适应而不能改变,所以分析法律环境安全主要是分析企业的管理行为与现行的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法律产生的冲突,并针对这些冲突进行行为调整,使法律成为企业安全的保障,而不是企业安全的威胁,即创造安全的企业法律环境。

政策环境。企业发展的速度、方向和规模甚至是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比如,国家实行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相反,企业面临的风险则会增加。

(二)企业危机预警内部管理指标体系

1.财务能力预警监测指标

财务能力是指企业拥有的财务资源的操作和控制能力及财务资源开发的能力。在同一时间,它是由各种相关的财务管理业务所归集的企业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企业财务能力往往体现了企业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财务能力是一个子系统,包括财务管理、财务活动和财务表现能力三部分内容,三者之间相互连接和作用,形成一个影响企业财务能力的互动机制。财务表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并由其决定。应该合理确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财务的活动力、表现力以及管理能力。在企业的财务能力的三大要素中,财务管理能力是核心,它决定了财务活动的能力。而财务管理能力又由财务表现能力和财务活动能力来表现和反应。

(1)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一系列专业知识和经验活动的有机结合,这些活动由企业的组织、规划、控制和协调构成[注]冯丽霞:《企业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8-102页。。它主要包括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协调和财务创新等能力。

(2)财务活动能力。财务活动能力是一种独特的企业融资、使用资金以及其他财务活动或表达的能力。包括筹集资金的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

(3)财务表现能力。财务表现能力是表现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所体现出关键指标的能力,具体由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构成。

2.人力资源预警监测指标。关于人力资源的预警管理指标体系,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可以从制度、结构、效益和成长性几个角度进行构建。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组织运作规章规程,人力规划管理制度,岗位素质标准,工作岗位责任管理制度,考核管理制度,员工激励管理制度,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等。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状况及建设途径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时期,能否具备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能够得以有力地执行,将是评价和预测人力资源状况的重要方面。

(2)人力资源组织结构,涉及到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结构比例、技术人员比例、人员在岗配备的合理性以及员工的文化和年龄结构等,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

(3)人力资源的效益指标,这里是指能反映出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益的人力资源指标。包括招聘到岗率、岗位空缺率、核心员工离职率、职能岗位合理度、工作失误率、出勤率、工作满意度、薪酬公平感、考核通过率以及沟通效率等。

(4)成长类指标,反映人才在企业中职业生涯的规划、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对员工的重视程度和培养情况。岗位培训是保持知识型员工素质优势和发挥自身成长潜力的重要途径,知识型员工需要不断的学习以满足自己工作创新的需要,从而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造价值;人事变动是指员工在企业内部的岗位调动、轮换、晋升、降职、解雇、退休等;工作压力指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应付各种刺激因素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企业做好压力管理有利于将压力转化为员工的进取力,从而高度调动员工自身的潜力;团队凝聚力是衡量员工行为协同效应以及为实现企业目标而相互影响的程度,也是企业创造和谐氛围的体现。

3.战略预警监测指标。战略预警管理,是对战略管理过程的监控,对战略管理的状态、趋势的判断,以及对战略管理过程中偏差的预警与控制。其管理监测对象是“战略管理”,而不是重复战略管理的过程[注]刘广第:《质量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9-92页。。因此,企业危机预警战略管理指标的建立侧重于反映战略管理过程所处的状态。

其警素体系的建立可以从战略管理的外部效果变化和内部效果变化及战略管理过程三个方面来考虑。战略外部评价主要从市场效果、竞争力两个方面测评;战略内部评价主要通过相关的财务指标来衡量;战略管理过程评价则通过战略管理指标的测评来衡量。

基于这种分析,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了企业危机预警战略管理指标的构建:

(1)市场变化指标,它反映出企业战略管理所产生的市场效果,主要包括销售增长率及其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产品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及其变动趋势与幅度。

(2)竞争力指标,这是反映企业战略管理的竞争力效果,主要包括企业盈利率、行业盈利率、主要竞争对手的盈利率等方面的相对比率。

(3)财务指标,该指标从企业的内部变化来反映企业战略管理的效果,主要包括权益报酬率、负债情况及其变动方向和幅度。

(4)战略管理指标,该指标从战略管理过程来反映战略管理所处的状态,包括战略管理部门人员增减、结构变化以及接受培训状况;战略管理经费状况;战略的改变频率;战略规章、制度的完备度等。

4.企业文化预警监测指标。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它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业务流程、管理体系乃至创新与变革能力等的具体象征。因而,企业文化对生产经营管理始终发挥着巨大作用,能否使其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对解决企业的危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现从其功能方面作以下分析:

(1)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企业目标的指引。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企业文化的制度约束性。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注]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26-33页。。同时,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遣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

(3)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

(4)企业文化的激励性。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因此,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是反映企业文化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5)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体现出其外向渗透性,它通过传播媒体、公共关系活动等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由于企业对广告、形象和声誉的重视,企业文化对社会辐射作用越来越大,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文化的辐射度,是衡量企业文化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方面。

三、企业预警机制的工作流程

根据预警系统的原理流程,可以明确系统的工作流程。预警管理系统主要有两大功能,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其中预警分析主要由监测、识别、诊断、评价、报警几个环节构成;预控对策包括组织准备、风险控制、危机处理计划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预警分析

1.监测。监测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两种形式的监测内容,它是危机预警管理的前提。其中企业内部的监测对象主要包括那些对企业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活动环节和领域。企业外部的监测对象包括企业所处行业现状、市场环境、客户变动、竞争对手等。监测的具体工作就是对监测对象的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建立信息档案,形成企业的情报数据库。

2.识别。识别指标是建立在企业基本情况和经营趋向上的科学实用的评价标准[注]张长江、温作民:《企业财务预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年第1期。。它是在横向纵向比较的双重评价之下,针对企业经营实力和特征经营发展趋势下应该实现的绩效和实际结果的比较,而不是企业自身在运行业绩方面的纵向对照和与其他企业的横向比对。识别需要结合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调剂,来综合判断企业是否处于危机状态,在哪些环节和领域可能出现。

3.诊断。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在诸多的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主要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财务问题、销售计划、组织体制等进行分析,明确不同现象的出现原因和规避措施。诊断的工具是企业特性和社会共性相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4.评价。评价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评价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的,对企业的经营起着导向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5.报警。通过经营评价的结果与临界值比较,当超过临界状态时发出警报,根据预控措施作出准备工作。根据不同的警情将“警度”分为轻警、重警、巨警等级别;报警方式可以用指示灯颜色来表示(红——很危险;橙——危险;黄——值得注意;绿——安全等)。

因此,财务预警分析是企业经营预警机制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数据化管理方式和财务数据,将企业已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隐藏的问题,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

(二)预控对策

1.组织准备。组织准备是预控对策的基础,包括对危机管理小组的集中任命、任务安排、制定具体的活动纲领、日程以及规章制度等。组织准备的目的是保证危机控制在组织机构和运行方式上达到统一、有条不紊,以期危机控制高效率地完成。同时,组织准备还包括对危机管理小组进行预备训练,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危机时的心理素质训练;二是危机处理的专业技能训练。

2.危机控制。危机控制需要根据不同的危机范围和深度进行危机警报和控制实施,尤其要重点监测报警系统发出的危机警报并召开内部会议。在危机控制过程中还要根据相关责任人的认定,通知其进行纠正和处理,以防危机范畴的进一步扩大[注]曾敏:《新形势下强化企业经营管理的对策思考》,《科技风》2012年第22期。。为控制危机的扩散和危害,需要通过组织架构定岗定责,设立专门的危机控制负责部门,对危机管理和控制活动进行统筹规划。

3.处理计划。危机处理者应能在关键的刹那认识危机已经降临,并立即辨认,是何种危机,随即确定处理方向。另外,日常管理工作中要能掌握危机的趋势与结构,在危机处理上,方能作出有利的决策,不致弄巧成拙,带来许多无谓的损耗。

因此在新时代,企业或组织更应该建立起完备的危机紧急处理系统,并懂得如何运用新的技术全方位地有效传播和收集信息,使损失降低至最低限度。

猜你喜欢
危机预警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战略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战略
“危机”中的自信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预警个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