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聪 (山东省诸城市龙都畜牧兽医管理站 262200)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尤其是特种动物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产生的大量粪便、污水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养殖业粪污污染已成为生物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养殖场粪便、污水等若未经处理随地排放,将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规模养殖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场粪污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发展已成为养殖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畜禽养殖场污物处理应坚持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采用污粪减量化生产技术,生产固体粪肥或固液混合粪肥。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并处理及时,实现粪污无害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提倡建设大中型沼气池、有机肥等高效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有机肥。
规模化养殖场每天排放的废水量大、集中,并且废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如重金属、残留的兽药和大量的病原体等,因此如不经过处理就排放于环境或直接农用,将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和农田的严重污染。因此要采用科学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1.1 建雨水沟 实行雨污分离,减少沼气池废物处理量。雨水沟的坡度为1.5%,分流的雨水直接外排。沼气发酵的沼液要尽量还田利用,不能还田利用的要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1.2 厌氧处理 由于养殖业废水属于高有机物浓度、高N、P含量和高有害微生物数量的“三高”废水。因此厌氧技术成为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对于养殖场这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可在较低的运行成本下有效地去除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COD去除率达85%~90%,而且能杀死传染病菌,有利于养殖场的防疫。
1.3 防止二次污染 不适于进行大规划处理的少量污水,排放前要进行严格消毒净化,确保杀死病原微生物,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2.1 建干粪堆放处 堆放处地面要全部硬化,必须防雨防渗,并定期疏通。四周建浸出液收集沟。收集沟与沼气池连通。堆放处容积大小视养殖场规模而定。
2.2 建粪污沉降池 对冲洗的粪便及其它固体物质进行二次收集。
2.3 建沼气池 即以畜禽养殖为中心,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粪便、尿液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可满足场内生活及部分生产能源,使废物得到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提高效益,形成一条良性循环的生物食物链,达到可持续发展。沼气池大小视养殖场规模而定,要配置合理,实现良性循环。
2.4 建生物发酵池 池深可1m左右,下挖0.8m,砌0.2m。发酵池必须防雨防渗并定期清运。
2.5 建生物发酵床 生物发酵床具有十分明显的技术优势:零排放、无污染,节省饲料,省人力,抗疾病,畜禽品质得到提高。生物发酵床是利用我们周围自然环境的生物资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菌落,通过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土著微生物原种,再将培养的土著微生物原种与锯木屑、豆壳、米糠、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以及一定量的泥土、天然盐充分混合,让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发酵形成有机垫料,然后将这些垫料铺垫在畜禽舍内,只要畜禽密度合理,有机垫料可实现一次投入,多年使用。
2.6 绿化 在生物滤地四周栽种绿化树进行绿化,不但有利于美化场区环境,还可吸收大气中有害物质,过滤、净化空气,减轻异味,改善场内环境。
2.8 综合利用 将畜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等有机结合起来,走立体养殖、综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路子。实行互为利用,变害为利、变废为宝,大力发展生态型、环保型养殖业,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多级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畜牧部门要加强对畜禽养殖污物处理的监管,同时要通过技术服务、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等多种形式,引导畜禽养殖场区搞好污物处理,从宏观上保障养殖业污物无害化处理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