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2417)周淑颖
血塞通注射液是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的纯中药制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Rg1,具有降低机体耗氧、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和扩张心脑血管等药理作用。主治活血化瘀,通脉活络,临床上常用于各种血管性和出血性疾病、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视网膜中央静脉与动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眼内出血及其他眼底病等。在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度使用血塞通注射液(云南白药集团,国药准字Z53021498)的全部患者中有一例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散在皮疹。
患者燕某,52岁女性,阵发头晕3天来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半年前颈动脉超声示动脉斑块形成。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测血压130/80mmHg,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心电图正常。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12年10月15日门诊给予氯化钠注射液250mL,血塞通注射液500mg静脉滴注,在患者左手背建立静脉通路。输液过程中无不适。输液后第2天患者复诊诉颈部、左前臂皮疹红肿伴瘙痒,面部潮红,睡眠困难。门诊给予停用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10%葡萄糖500mL+维生素C 2.0g,10%葡萄糖酸钙20mL静脉滴注,口服西替利嗪10mg,Qd。连续治疗两天后,患者皮疹颜色变浅,红肿消退,但仍有痒感。此后患者中断治疗,于2012年10月20日出现全身散在充血性皮疹,融合成片,皮温高,自感尿少,自行到上级医院就诊,查血白细胞13.1×109/L,嗜酸性粒细胞0.4×109/L,尿血(++),诊断为“过敏性皮疹”,予静脉点滴甲基泼尼松80mg,维生素C 1.0g,10%葡萄糖酸钙20mL,治疗1日,外用莫米松乳膏,炉甘石洗剂。次日,甲基泼尼松减为40mg,加用口服甲泼尼松20mg,每天一次,治疗3日,24日停用静脉甲泼尼松,减口服甲泼尼松为8mg,每天一次。患者皮疹渐渐消退,但仍诉痒感,面部发热,测体温正常。一周后查体可见颈部、左前臂、前胸部大量脱屑,患者睡眠如常。
本例患者既往没有对任何食物药物过敏的现象,此次输注血塞通2天后出现皮疹,症状重且顽固,病程多达两周之久,用药种类多,经过综合诊治,症状缓解。追问病史,患者在输液期间未用其他药物,考虑皮疹为输注血塞通注射液引起。鉴于此,笔者提醒临床医师在工作中须详细询问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熟知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禁忌症,谨慎合理用药;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护理,避免药物过量,输液速度过快。考虑到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肝肾功能和疾病情况等个体差异因素,可能导致患者对药物产生的反应不同。因此,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做出处理:停药,保留静脉通路,稳定患者情绪,同时向患者耐心解释出现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必要时使用抗过敏药物,激素治疗,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对症处理。如患者病情仍未平稳,则应及时将患者转诊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综上所述,血塞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注射时间长短、合并用药数量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据相关文献报道,临床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可产生胸闷、胸痛、心慌、哮喘、腹痛、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是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1][2][3]。鉴于此,虽然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在临床中比较少见,但因其疗效肯定而在基层应用广泛,因此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容易忽视此药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
总之,笔者建议临床医师在使用血塞通注射液时应提高警惕性,发现患者一旦出现类似不良反时应能够及时处理,将药物不良反应的损害降到最低,以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