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敏
(武隆县鸭江镇畜牧兽医站,重庆武隆408500)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但动物在接种猪伪狂犬疫苗后常出现免疫副反应,对动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现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对猪伪狂犬疫苗免疫副反应的原因进行剖析。
2013年5月对武隆县羊角镇石床村某猪场30头后备母猪分别注射猪伪狂犬病疫苗,注射后出现下列临床症状,大部份母畜在注射疫苗后出现轻度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温稍高,1~2 d可自行恢复;30头猪共有5头猪出现此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眼结膜充血、发抖、皮肤发紫,在刚注射完此疫苗后,动物马上出现强烈的副反应。
1.疫苗本身的原因。疫苗本身对机体产生的一定刺激,存在强烈刺激性,可引起局部基础全身的严重过敏反应。不同厂商疫苗质量也存在差异,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免疫副反应。
2.操作不规范。防疫员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注射部位及处理办法不当,同一种疫苗,不按规定温度保存疫苗,疫苗过期、变质等均可引起免疫副反应。
3.疫病潜伏状态。在注射疫苗前动物处于某病原感染的潜伏期,注射疫苗后诱发或加重疫病发生而出现免疫副反应。
4.环境及气候影响。如气温过高,栏舍湿度大,饲养密度高,均易导致注射疫苗时发生免疫副反应。
5.动物个体因素。个体体质弱的动物易发生免疫副反应。
1.慢性型免疫注射后出现体温升高、呼吸急促、食欲减退或废绝、皮肤发红。此阶段不宜对生猪使用抗生素或退热药物,应注意适当休息,供给电解质多维并自由饮水,以缓解反应症状。
2.最急性型的救治。当发生免疫副反应时,应迅速用肾上腺素现场抢救。每头2~3 ml肌注;也可以用5 ml地塞米松肌肉注射,3~5 ml/头;用上述药物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和增强血液循环。增强肌体代谢功能,缓解副反应的发生。如果副反应严重,可以连续2~3 d用药即能康复。
3.已休克家畜的救治。针刺耳尖、尾根、蹄头、大脉穴等部位,放血30~50 ml。必要时可将去甲肾上腺素2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待家畜苏醒,脉律渐恢复后,撤去此组药物,换成5%葡萄 糖注射液 500 ml,加 入 VC 1 g、VB6 500 mg 静滴,之后再用 5% 碳酸氢钠液 100 ml静滴。
1.加强免疫前临床检查至关重要。随着近几年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只疫病随之增多,有很多都是肌体常在菌,处于亚健康状态,在群体表面上很难发现。因此村防疫员必须在免疫前采取群检和个体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必要时个体进行测温,观察食欲,精神状态、可视黏膜有无变化等。如发现异常情况可以缓免,以便减少或降低免疫副反应的发生及死亡。
2.村级防疫员要按正规操作,剂量达标,免疫后观察10~20 min。严格要求村级防疫员对所使用的注射器材进行消毒,坚持一畜一针。疫苗稀释后必须保证12 h内用完,减少污染疫苗和应激副反应发生的机率。
3.适时温度和气候条件。给家畜注射疫苗要采取冬暖夏凉的原则。冬天疫苗稀释后温度要略低于室温,特别散养家畜在冬天注射时最好避开早晚,夏天避开炎热中午。减少因寒冷或热应激引起的副反应。
4.生产生物制品疫苗本身的致敏因素。有的疫苗生产厂家,不做临床实验将疫苗急于投放市场,而造成较多的免疫副反应及死亡。因为任何生产厂家在选择原材料,辅助材料时都存在热源(热源质)。如果处理不彻底这些热源伴随疫苗进入肌体后,肌体的免疫蛋白与热源发生反应,就会导致全身热源反应(过敏反应)或出现免疫副反应现象。因此在选择疫苗使用的问题上,也是杜绝或减少副反应及副反应死亡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