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呼唤人本的包容的社会体制和发展战略
——关于21世纪世界历史走向的一些思索

2013-04-07 13:58奚广庆
关键词:包容性体制发展

奚广庆



历史呼唤人本的包容的社会体制和发展战略
——关于21世纪世界历史走向的一些思索

奚广庆

进入21世纪,怎样推进发展、创造未来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聚焦之点。研究表明,欧美发达国家五百年来所以能够实现发展繁荣、走在世界前列,重要一条就是逐渐摆脱压榨性体制,建设了一种包容性的社会体制,而包容性体制只有贯彻人本的精神才能够取得持续的繁荣。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世界文明发展大道,吸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积极成果,形成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人本的包容的发展体制和战略。当代中国发展伟大成就的取得,就在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把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融于一炉,开拓了一条以人为本的包容和谐的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体制和新战略,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认识是我们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政治思想基础。

包容性体制; 以人为本; 欧美国家; 中国;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21世纪人类社会走到新的历史档口,社会的理智和智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继绝学、开太平,成为当代世界精英人群的一个显著特征。回望历史、面向现实、总结经验、分析变故,思考当今世界发展难题,探寻人类社会未来走向,成为国际社会的聚焦之点。笔者观察这个世界性大探索,结合当代中国的变革实践、创新经验和未来趋向,形成了关于人本的包容的社会体制和发展战略的一些看法,写下来和同仁交流讨论。

人类社会在21世纪走向包容性世界是历史的呼唤

当今中国已广泛深入融进世界经济社会体系之中,成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在和全球化世界密切联系、彼此互动中发展。用全球化视野,关注当代人类发展进程和走向,探究中国社会发展体制和战略的变革创新,也是中国学术界和国际学界交往的重要层面。

笔者在2011底完成的一篇论述新兴经济体崛起的文稿中提出,历史将表明:人类世界不可阻挡地走向自由、平等、人本、和谐、幸福的新社会①奚广庆:《新兴经济体崛起的世界历史内涵和意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年第2期。。2012年5月,笔者在阅读友人文稿《包容性体制创新论新探》②常修泽:《关于包容性体制创新探讨》,《天津日报》2012年5月8日。时,对其弘扬我们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思想,借鉴国际社会关于“包容性发展”理念和实践,探索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面对的挑战和难题,独创性地提出中国需要制度创新、全面构建包容性体制的观点,很是赞赏。我给友人的邮件说:“21世纪就是人类走向包容世界的时代。”这可以从古今中外的理论和实践来研究和阐明。17世纪的英国,18、19世纪的法国、德国,其现代化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个根本因素在于逐步形成包容的思维和理念,建设一种包容性的社会体制。20世纪以来,美国在世界的崛起,资本主义在两次大战浩劫后的复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新兴经济体的兴起,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都贯穿一个共同的东西:包容的思维和理念、包容性的发展体制和战略;而且已经创造出具体的社会形式,如混合所有制经济、民主协商政治、多元思想文化、社会各阶层的融合共存等。笔者乐观地预测:“人类会从这些历史经验中在21世纪走向包容世界。”

无独有偶。笔者在和友人讨论建设包容性体制之时,看到美国学界同仁也在进行这种研究的资讯。

2012年7月下旬,笔者看到沈睿博士介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荣·阿斯莫格鲁与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詹姆斯·罗宾森合著的《权力、繁荣与贫穷的根源:为什么国家会失败?》一书的文章*沈睿:《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新京报》2012年7月21日。。9月上旬,又有吕品介绍该书的文章:《国家兴旺新解:“包容性”与“压榨性”》*吕品把书名译为“国家因何衰落”(Why Nations Fail),载《深圳特区报》2012年9月7日。。该书2012年3月出版,全书十五章、五百多页,目前中国大陆尚无中文版本。该书论述了包容性体制对国家盛衰的决定作用。作者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研究了人类社会为什么有的会繁荣与昌盛,有的却停滞与衰落的问题。诸如英国、美国以及西欧等国家从十五世纪以来调整它们的经济与政治体制,从而使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另外一些国家诸如拉丁美洲、非洲国家等在现代社会却贫穷落后。条件差不多的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为什么却天壤之别,根源不在地理、文化、历史的不同,而在经济和政治体制。一个社会的体制决定这个社会的命运。成功、繁荣的国家有良好的体制,采用一种“包容性体制”,而那些将失败或已经失败的国家,无不采取一种恶劣的体制:“压榨性体制”(沈睿译为“攫取性体制”)。包容性体制保障私有财产、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投资和技术创新,允许社会各阶层成员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参与政治的决策过程,政治权力确保国家基本设施、教育、医疗等的建设。压榨性体制则让少数精英垄断决策大权,独占社会财富;虽然通过强制分配资源获得经济增长,但大部分社会成员缺乏激励机制,发展无法持续。在包容性体制下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得到保护,创新和努力得以施展,得到回报,从而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包容性体制不是一下子建设起来的,而是通过“创造性毁灭”使体制不停顿地发展变化逐步演进而来的。英国是一步步这样发展起来的,而美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才彻底打破压榨性体制。应当说,这个观点深入总结五百年来社会文明发展成果,揭示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规律和体制条件,为探索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历史线索。

拓展视野,笔者发现,这种观点在欧美萌生已经有相当时日。苏东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失败后,欧美一些学人面对发达世界遭遇的严峻挑战和衰落趋势,一直思索资本主义的命运和出路。199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莱斯特·瑟罗出版的《资本主义的未来——当今各种经济力量如何塑造未来世界》一书指出,为了繁荣兴旺,人类需要有一种对更完美社会的想像力。乌托邦思想包括的一些有益因素、150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福利国家制度也提供了这种新思想的来源。现在这两种制度都走到了终点,资本主义失去了竞争的对手。于是出现了“兼顾包容的观念正在破灭,取而代之的是适者生存式资本主义制度的复活”*[美]L·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当今各种经济力量如何塑造未来世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7页。的局面。它将不得不经历一场深刻的质变。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明显的内在问题(不稳定、不平等上升、流氓无产者)依然存在,有待解决。它还有由于资本主义越来越依赖人力资本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只有学会用新规则所要求的新战略参与新赛局的人才会是赢家。而谁能最好地适应一个新的世界——这是某种必须回头看才能确实弄明白的事*[美]L·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当今各种经济力量如何塑造未来世界》,第319页。。美国著名金融史家尼尔·弗格森,在2010年底完成的《文明》一书的序言中说,我们正处于西方经济运势的拐点,西方的主导地位将终结于我们这个时代。东西方差距在我们这个时代开始缩小,尤其是中国1978年后的崛起,其中一半原因是因为这些国家成功地借鉴了西方的经验,而另一半原因则是西方国家自己逐渐摈弃了这个成功的秘诀*参见由曾贤明、唐颖华翻译的、介绍尼尔·弗格森新著《文明》的书摘,载《深圳特区报》2012年2月27日。。弗格森在最近出版的《大退化——制度如何衰败,经济体如何消亡》一书中,更阐明:大致而言,包容性体制是人们提供新发展和新财富力量实现兴旺发达的制度,压榨性制度是人们试图提供压榨伙伴获得财富来实现兴旺发达的制度。他将这种包容性制度的起源追溯至1688年革命后各项宪法原则在英格兰取得的胜利。其他国家纷纷起而效尤*[英]塞缪尔·布里坦:《为西方衰落把脉——评尼尔·弗格森新作〈大倒退〉》,《参考消息》2012年11月19日。。显然,这些思索已经把包容性概括为国家成功实现繁荣的思维方式、社会体制和发展战略。

笔者的探究方法和理论背景是科学社会主义,和美国学者不同,但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殊途同归:都认为包容性发展思维和理念、制度和体制,是21世纪世界各国实现繁荣富强必须采取的发展道路和战略。大家具体认识会有异见,这正好推动不同文明背景的学人开展深入讨论和交流。

两百年来欧美国家在不断建设包容性体制中走向繁荣

在过去200年里,欧美国家通过创新科学技术,推进工业革命,创造了世界最先进生产力、最丰富社会财富和最高生活水平。有统计表明,它们的生活水平曾经是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的20倍。现代西方国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除了掠夺全世界这个因素外,还有“资产阶级时代生产方式的不停顿革命本性,制度体制的自我积极扬弃,社会体系与观念创新的宽容妥协,政治民主的发展完善,思想文化的开放自由,世界经济体系的分工调整和自由流动等”体制的精神的文化的因素*奚广庆:《新兴经济体崛起的世界历史内涵和意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年第2期。。进一步回顾和总结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和经验,笔者认为,首先可以把这些概括为包容性思维、制度、发展体制和战略的形成和完善。

首先,15世纪以来,欧美国家都是通过不同的路径建立包容性的经济政治体制而崛起的。

英国资本家阶级形成后,曾举行革命推翻了国王与贵族的统治。但是结果适得其反,于是进行“光荣革命”,国王、贵族和资本家阶级实行妥协,创建了现代历史第一个包容性体制——君主立宪制度。在这个体制下,英国工人第一个建立了自己的经常性同盟——工联,依法开展活动,和企业主进行斗争,进而发起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组成了宪章派——工人政党。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也是在英国伦敦举行代表大会宣告成立,并通过了工人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科学纲领《共产党宣言》。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恩格斯被德国专制政府缺席判刑,英国政府准许他们毕生都在英国从事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活动。1864年他们领导第一个国际劳工阶级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正是这种理智的包容性思维和体制,使英国形成了良好社会环境,在欧洲首先掀起了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创立了先进的现代生产方式和相应的制度体制,走在世界前列,成为19世纪最强大的国家和世界霸主。

18世纪后期的法国大革命是十分彻底激进的,不仅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革命家丹东、罗伯斯皮尔也被处死。这使革命后的法国,社会动荡不定、派争激烈,经济发展缓慢。拿破仑称帝后法国虽然被称为“自由帝国”,但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法国成为革命风暴的一个中心。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旧制度和大革命》对此有精辟总结。数年之后,法国开始逐步建立包容性体制,1864年通过第一个劳工法。1871年巴黎公社工人革命后,新的共和国立法允许法国工人党成立,参加议会选举,政治社会趋于平稳,经济较快发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北美十三州原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取得独立后,一度曾是一个欧洲白人资本家的天下。在南北战争之后,林肯提出把“民有民治民享”作为社会发展目标,加快了逐步建立包容性社会体制的历史进程。19世纪末,美国形成了强大的工会组织和团体,参与政治社会斗争,终于,在1960年,广大黑人争取到了选举权,至此,美国基本建立起包容性的社会体制和发展战略,美国也进入了它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时称“丰裕社会”。

其次,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和社会体制蕴含着包容的性质,通过不断地自我扬弃和变革,形成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包容性混合型经济结构和多样的政治形式。资本主义容许工人们建立和发展工人工厂、各类合作社,进而大规模地建立和发展各种股份公司,逐步成长起庞大的遍布世界的跨国公司,让普通民众也能够入股持有股份和股票。它把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加以分开,允许一个强大的经理管理阶层形成壮大起来,经营管理着大型现代企业和强大股份公司并拥有其股份。在知识经济时代,通过推动人力资本的发展,许多拥有技术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人群,建立和发展了许多现代知识产权性的新型的股份公司。19世纪以来,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也建立了一些国有企业。同时实行经济开放,允许别国、新兴经济体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它们的国家进行投资、开办、经营和收购企业。这样在发达国家比较普遍地形成了具有包容性的经济体制,经济学家把它概括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早在18、19世纪就允许空想社会主义者进行各种乌托邦的试验,欧洲著名的共产主义者、工人运动活动家欧文甚至把这种共产主义试验公社办到了北美。直至现在,这样的乌托邦公社还在世界各地存在并积极活动。发达国家已普遍允许劳苦大众建立政党团体,依法行使政治社会权利,出版报刊书籍,举行表达自己诉求的集会、罢工和游行,甚至通过选举参政执政。欧美各国都有各类工人政党和团体开展各种活动,其结果不是加剧了矛盾斗争,而是更利于进行沟通意见、协调关系、化解争端。

再次,20世纪以来,欧美发达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曾发动过无数次的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使全世界遭受了空前浩劫。血的历史教训,使它们认识到,在国际关系和世界交往中,各国也需要采取包容思维,建立包容性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有建立国际联盟的尝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终于建立了联合国和一系列相应的组织。1944年几十个国家在布雷顿,讨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世界的国际货币协定草案,据此先后建立了国际货币组织、世界银行,形成了国际关贸协定和组织等,从1945年在美国纽约建立了联合国后,一系列的国际政治文化社会组织建立起来。这虽然没有完全避免争夺,但是在国际关系中,妥协和包容的精神逐渐得到显现,有了讨论协调平台,首先使大国之间的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终于得以避免。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拓展,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产业分工的调整,尽管以西方利益为主导,但是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空间,新兴市场经济体就是从中形成起来的,并发展为国际舞台重要力量。

包容性体制背离以人为本理念势必丧失社会繁荣

笔者没有读到《权力、繁荣与贫穷的根源》一书原文,不知道该书有没有关注发达国家近20、30年里贫富差距拉大、繁荣与财富分配极不平等的情况及其成因。事实表明,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已经退回到20、30年以前。就是说,20、30年间人们创造的巨大财富多被1%的富人所攫取,而99%的人群没有享受到发展的成果。2011年9月在美国纽约华尔街发生的占领运动的旗帜,就是代表99%,反对1%*众石:《99%为什么反对1%》,《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11日。。所以这个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响应,形成了世界性浪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另一经济学教授、地球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从现代各国发展实践中,研究和总结出更为明智的成功的发展思维、体制和战略。他说,在历史上许多最成功的经济改革中,明智的国家都借鉴了其他国家成功的政策并使之适应本国国情。今天,只要更多的国家都能花点时间学习他国的成果经验,这种“政策套利”的巨大机会依然存在。我们可以总结的是,幸福感最高的国家都强调平等、团结、民主问责、环境可持续性和强大的公共机构。他推荐可供效法的经济模型如:德国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瑞典的退休金,法国的低碳能源,加拿大的医疗保健,瑞士的能源效率,美国的科研好奇心,巴西的扶贫项目及哥斯达黎加的热带幸福感*[美]杰·萨克斯:《探讨国家繁荣的途径》,《联合早报网》2012年10月2日。。在杰弗里·萨克斯看来,实现持续的全面的成功的繁荣,要有汇容百川的胸襟,结合国情借鉴他国的一切好经验,需要有平等、团结、民主、博爱的精神,建立更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和环境。就是说真正成功的持续的惠及全体人民的繁荣,是需要把包容性体制同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体制互相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指明了资本主义传统模式衰落的根源和对之进行变革改造的理路。

早前,西方主导的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6年:公平与发展》就提出,最好的减贫政策需要建立包容性的制度,提供广泛的机会,而不是将增长政策和公平政策割裂开来*引自吴晓波、姜雁斌、吴东:《包容性发展理论解读》,《世界经理人杂志》网站2011年7月7日。。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先后成立研究小组和召开研讨会,提出“包容性增长”的命题,阐明包容性增长就是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的增长,保证社会各阶层都能平等地参与过程并受益。最终目的是把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让普通民众来受益。如果放任收入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经济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2008年发布的世界银行《增长报告——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的战略》提出,通过一种规范稳定的制度与安排,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让困难的群众得到多方面的保护,得到政府政策和投入方面的优惠*引自李惠斌:《包容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概念》,《北京日报》2009年1月16日。。在2009年9月到2011年5月先后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三个国际会议上的讲话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阐明,包容性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成果惠及各国和所有人群,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可见,包容性体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个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让普通民众平等地享受发展成果,这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共识和价值取向。

历史实践表明,人道主义思潮在发达世界有着正能量的作用。发达国家的发展日益把改善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优化生存环境放在重要位置,绿色政治与社会运动在广泛发展,民主参与和民众自治得到不断扩大,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在发展完备中,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广泛推进和不断拓展,国家间的人道援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交往的重要准则,乃至企业把利润的追求和社会责任的担当紧密地结合起来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社会文化,等等,这都说明,人本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和理智的变革实践,正日益广阔地不可阻挡地融入世界历史演进过程。当然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这种演进,不会一蹴而就、一帆风顺,而是缓慢的、艰难的、曲折的、长期的,需要不断开拓路径,开展各种较量,特别是基层民众和左翼力量的斗争推动。

历史昭示人们,在未来的、首先是21世纪的世界里,人类理智的强健和智慧的丰富,必将在各种力量的合力作用下,一步一步地把人类世界推进到人本的包容的新境界。

人本的、包容的社会体制和发展战略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历史实践表明,人本包容的思维与理念、制度与体制、发展战略,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和本质的要求。

现代世界是由遍布地球的广泛人群组成的现实的人的社会。社会主义要感召人和凝聚人,就要高擎自己的人道主义旗帜。欧洲资产阶级用自己建树的人道主义强大精神武器,战胜了中世纪统治人们头脑的封建神学,让人民从神学牢笼里解放出来,建立起新的民主的共和的现代制度,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更高的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年轻时期都受到那个时代先进的人道主义精神文化的熏陶,成为革命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者。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总结继承资产阶级社会思想的优秀成果,进行彻底思想变革,形成了“以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为立脚点的即以人为本的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历史观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实现了人类社会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把他们追求的未来更高的人类社会形态表述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联合体。在那里,“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8、760页。。恩格斯晚年通过对他们新的世界观形成发展史的总结,把自己的历史观科学概括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1页。。可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争取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核心,是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历史事实反复证明,讳言和忽视现实的人的疾苦、诉求、自由、平等、权利和福祉,建设社会主义就必定走偏方向和陷入困境甚至失败。科学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根本立场。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石唯物辩证法也要求包容和谐的思维。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以各个阶级阶层的共存为前提的,没有这样的制度和文化就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建设和进步;在这中间会发生一定形式的斗争有时甚至是互相残酷的厮杀与战争,但是最终还是达成某种妥协而融合成为一个各阶层人群接受的新的共同体,才推动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进步。据此马克思阐明,“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44页。。这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史过程。所以人本的、包容的理念和体制,是人类社会辩证运动的内在要求和必备条件。在历史上,忽视社会共存合作是发展的前提,不懂得在一定条件下融合为某种形式社会共同体的必然性,把各阶级阶层关系理解为绝对的势不两立、你死我活,无休止地争斗和动乱,是对历史辩证法的误读和曲解,成为阻碍和破坏社会发展进步繁荣的重要思想因素。20世纪的世界历史发展,充满了这样的事例。21世纪,在世界日益的科学化、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和福利化的现时代,人类已经创造了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争斗的途径与手段、积累了促进社会辩证运动的丰富经验,妥协、宽容、合作和共赢的理智和智慧不断得到增强。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人类社会时代精神和先进思想的代表,应当深刻总结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丰富经验,提升自己对历史辩证运动的科学认识,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运用包容的人本的思维、社会体制和发展战略,让一切创造社会繁荣的力量和智慧、主动性和创造力都充分涌流出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辉煌事业。

恩格斯阐明,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问题是阶级的消灭,并不是由于人们认识到阶级的存在同正义、平等相矛盾,也不是仅仅由于人们希望废除阶级,而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新的经济条件。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以前生产力不大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的剩余,就是说,只要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在这被迫专门从事劳动的大多数人之旁,形成了一个脱离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它掌管社会的共同事务:劳动管理、国家事务、司法、科学、艺术等等。当然,恩格斯没有见到,现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金融化,使科技开发和经营管理成为最为繁复最费心血创造极高价值的高级脑力劳动的情形,这是需要专门来研究的。“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56页。由于分工规律的作用,落后国家走上建设新社会的路程,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鲜明的社会阶层差别:一边是大多数专门从事体力的服务性的劳动人群,一边是脱离劳动的少数的掌管劳动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国家政法事务、科学、艺术工作的人群,不能够立即完全消除社会分层的不平等。吉拉斯的《新阶级》看到这个历史现象,但他对历史的理解过于简单、直线、形而上学。“历史是不能靠公式来创造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3页。必须懂得,既然这些国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还需要那少数脱离劳动、专事管理事务的人群,那就必须给予这个少数人群必要的权限和合理的利益,以使他们尽职尽责尽力进行国家社会管理、推进科学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但是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和国家的人民性质,这些国家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立场和制度,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基本权益,保证人民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权,让建设的成果公平地惠及全体民众;还要建制立法,严格防止他们对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资源的垄断,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形成脱离劳动群众的特殊利益和特权阶层。显然这样的社会历史进程,呼唤开创一种人本的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新体制。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之道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和追求,自19世纪中叶以来,就在世界广泛地感召、催动和指引劳动阶级和先进的人们,为建设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新社会,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特别是进入20世纪,在世界各地,他们的思想越来越变为亿万人民的广阔实践,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取得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成果,积累了许多变革社会、改变世界的宝贵经验,改变着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世界,推进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这些历史经验,集中的一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适应世界文明发展的要求,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坚持人本的包容的思维与理念、人本的包容的制度体制和发展战略。这也是在21世纪探讨人类历史未来走向的一座智慧宝库。

20世纪以来,欧洲发达国家的工人党开拓了民主的改良的渐进的社会变革路径,尽管起起伏伏、曲曲折折,艰难前行,但在发达国家还是最大的左翼力量,在推动世界科技革命、经济发展进步、政治民主变革、文化多元活跃,福利保障完备、人民生活提高,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北欧的社会民主党政府对联合国关于发达国家每年交纳援助发展中国家基金的规定执行得最好。这些成就的取得,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社会发展变革的过程中,他们一贯运用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在内的欧美社会思想发展的历史成果,坚持兼容并取的多元的人本的思维,自由、平等、团结、互助的价值目标和社会民主化福利化的路线,也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渐进地改变资本主义压制性的发展体制,推行人本的包容的发展体制与战略。

同时,在20世纪从俄国十月革命起,一系列不发达国家的共产党人,带领劳动群众开展可歌可泣的武装斗争,取得了政权,开始了目标高远的艰苦卓绝的建设新社会的伟大尝试,最初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然而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苏联东欧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陷入了严重困境,最终彻底失败。苏共解体10周年时,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总结说,苏共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错误地大搞垄断真理的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垄断权力的政治法律制度和垄断资源与经济利益的经济制度*引自李冰封:《“垄断”漫笔》,《同舟共济》2002年第2期。。这十分切中要害。列宁之后,苏共领导集团日益陷入一种僵化的封闭的思维,违背社会主义本质,损害人民主体地位和基本利益,拒绝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时代发展潮流,坚持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和缺乏生机活力的发展战略,并在国际上推行社会霸权主义和军事扩张主义,也就是一种官本位的损害群众的压榨性体制,这不仅严重压抑了广大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造成长时期发展缓慢乃至停滞,人民生活贫困低下,甚至出现重新争夺必需品的争斗,更在党内培育了一个独揽大权、高居民众之上、具有特殊利益的、背离社会主义的特权统治集团,终于使苏共完全变质,彻底瓦解,导致苏联社会主义一朝崩溃。

中国共产党人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汇入世界文明发展大道,把世界文明与中华文明成果融为一炉,独立自主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发展战略,即人本的包容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新体制、新战略。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和包容和谐的科学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创立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根本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等制度,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投身现代化建设,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框架,形成一种民营经济得到极大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让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行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把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队伍,对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加以团结,鼓励他们的创业精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表彰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从而形成全社会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方向,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积极建设人本、自由、平等、公正、和谐、法治、诚信的价值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建设和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抓紧解决学有所学、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最现实的人民利益问题。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大胆构想和成功实践。我们打开国门,创造各种适宜形式和政策,进行中外经济文化合作,加入WTO等各种世界组织,从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吸取知识创新、科技发明和人文进步的一切最新成果,实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建设布局,又好又快地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在国际活动中我们高扬、和平、发展合作大旗,坚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进世界的包容性,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人们看到,在一代人时间里,中国取得巨大进步,创造了发展繁荣的局面,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且是减贫扶贫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坚定地走在发展繁荣的人类文明大道上。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这套新道路、新体制、新战略,前无古人,还处初创阶段,不能不经历一个复杂艰巨漫长的历史变革创造过程,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必须坚持开拓前进,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不断实验探索试错、逐步落实完善充实,绝不能够僵化停滞,放松变革创新。

中国能够成功开拓这套道路和体制,得益于在当代世界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中国发展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融会起来,同时也使华夏大地以人为本的、包容和谐的传统文明成果在现代得以弘扬。孔子说“仁”、“爱人”*张以文译注:《四书全译》,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74、420页。、老子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吴兆基编译:《老子·庄子》,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年,第24页。,孔子还提出和为贵、和而不同等丰富的包容思想。《中庸》则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张以文译注:《四书全译》,第53、25页。等。中华历史文明的这些思想精华,就是我们人本的包容的社会主义在21世纪形成的文明渊源。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人,洞见了这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文明基础,勇敢地担起回答这一世界性伟大历史课题的使命。北京大学教授叶自成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要成为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明必须和中国历史文化精华相结合,这就是华夏主义*叶自成:《“华夏主义”助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参考消息》2012年12月20日。。107岁高龄的著名思想家周有光先生也写下了《儒学的现代化》的文章,并发表在国外报刊上*引自王绍培采访周有光先生的文章:《周有光:儒学要更新,就要现代化》,《深圳特区报》2012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继承升华这些思想成果,使之成为共产党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制定制度体制和发展战略的智慧源泉,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我们要深度融和中国的和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阐明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逻辑,形成一种新的人本的包容的历史观发展观,使中华历史文明放射璀璨的现代光芒,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人类文明的大厦更加壮丽辉煌。

同时,这也已广泛进入了国际政治观察与学术研究的视野。前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政府原总理施密特1988年对邓小平说过:“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是孔孟之道的党。”邓小平理直气壮回答道:“那又怎么样!”*关愚谦:《前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最有希望的国家是中国》,《中国青年报》2005年4月19日。美国国际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一书中也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同旧有的、相对来讲更为深入人心的价值观念日趋协调,把人们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文化融为一体,预示着中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美]兹·布热津斯基:《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20页。。哈佛大学博士、韩国国师金容沃教授更认为:中庸是“人类最高的智慧。”“中华文明当然有先秦时代的包容性,而且是任何文明都不具备的,即使20世纪的美国文明也不具备。”*金容沃:《中国古典智慧才是人类的未来》,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xwh/gxxc/2012/1026/69749_3.html。走向世界的中国,有责任大力开展高水平的富有成效的现代研究和密切沟通,用人本的包容的思维理念的最新成果,研究和提出现代世界发展战略策略,丰富当代人类社会绚丽多彩的智慧之林。

[责任编辑:李春明]

HistoryCallsforHuman-OrientedandInclusiveSocialSystemandDevelopmentStrategies:ThoughtsontheDirectionofWorldHistoryinthe21stCentury

XI Guang-qing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Socialism,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P.R.China)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a focus of the contemporary human society is how to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hape the future. Research has proved that one reason for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development, prosperity and leading role is their discarding of the oppressive system and uphold of an inclusive system. It is noted that an inclusive system can help achieve sustained prosperity only through adhering to the human-oriented principle. Scientific socialism argues that socialism must follow the route of world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bsorb all of the positive achievements of human civilizations to build the human-oriented and inclusive development system in line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guided by scientific socialism, China has been making great achievements. By combining the excellent achievements of human civilizations with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of 5,000 years, and integrating these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in the grea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opened up the human-oriented, inclusive and harmonious new route, new system and new strategy, namely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is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basis of our confidence in the socialist road, theory and system.

inclusive system; human-oriented spirit; Western countries; China; capitalism; socialism

奚广庆,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济南250100)。

猜你喜欢
包容性体制发展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