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志 (山东省蜂业协会 济南 250022)
加快促进山东蜂业健康发展的几点意见
李有志 (山东省蜂业协会 济南 250022)
养蜂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11年,农业部结合生产发展实际,制定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养蜂业的现状、发展重点、区域布局、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具体要求。山东蜂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省蜂群常年存养量不断增加,饲养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产品加工出口快速发展,带动增收作用明显提升,山东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蜜蜂主产省。
山东养蜂生产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之后进入了10多年的调整巩固期,近年来养蜂生产开始稳步回升,蜂群常年存养约35万群,客蜂60万群。每年全省蜂蜜产量2.6万t、蜂王浆产量300t,蜂蜜年贸易量约1.5万t,蜂王浆的年贸易量超过500t,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1.1 具有丰富的蜜粉源资源 山东蜜粉源植物多达400多种,养蜂经济价值较高的有刺槐、枣树、荆条、泡桐、苹果、山楂、油菜、玉米等。其中,刺槐、枣树、荆条、油菜、玉米等植物分布广、面积大,泌蜜粉丰富,是形成大宗商品蜜、粉的主要蜜粉源。这些丰富的蜜粉源植物,加之四通八达、连接成线的公路、铁路、水路运输网络,为山东省发展养蜂事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1.2 具备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 山东三大蜂产品集散地泰安、临朐、蒙阴正在发挥重要的原料市场的主导作用,部分加工龙头企业和养蜂合作社正在把蜂农组成联合体,带动蜂农致富。全省蜂业从业人员近万名,蜂业年产值近l0亿元,涌现出了莒县华康、济南济泉黄岩、枣庄海石花、临朐康宝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蜂产品龙头企业。目前全省有60多家企业通过QS认证,其中具有出口权的企业有20多家,蜂产品加工能力和出口数量大幅提升。
1.3 蜂业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2008年,原山东省实验种蜂场更名为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主要承担着全省蜜蜂遗传资源保护、良种繁育、养蜂技术推广及蜂业与蜂产品质量检验等工作职能。2012年6月,山东省蜂业协会成功完成换届,业务管理也顺利从省科协移交到省畜牧兽医局,行业管理体制运行更加简单明晰,省直单位会员66个,个人会员发展到1600余人。省、市、县级蜂业(养蜂)协会、学会、研究会、研究所34个,其中有市级蜂业协会9个,县级蜂业协会18个。
1.4 现代蜂业发展模式基本建立 养蜂业的根本出路还在于科技创新!在这个问题上,蜂业与其它养殖业没有什么两样,因为没有创新就谈不上标准化、机械化和规模化,更谈不上现代化。大型养蜂机械—养蜂移动平台在山东的研制成功,在全国养蜂界引起哄动效应,被养蜂界誉为革命性创举。该平台现己获得国家工信部批准批量生产,近日又顺利通过省级鉴定并列入农机补贴目录。养蜂移动平台的研制与推广,无疑为蜂业现代化提供了先导条件和理想模式。
蜂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的养蜂由于蜂场规模小、蜜蜂良种化程度低和疫病等因素影响,整个行业长期处于低迷和无序状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养蜂业的重视和养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应运而生,如标准化蜂箱、摇蜜机、养蜂移动平台等。这些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利用,在改善养蜂人工作与生活条件的同时,使养蜂人过上了安逸舒适的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蜂业的快速发展。
2.1 养蜂机械化是现代蜂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养蜂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没有机械化就没有规模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机械化,养蜂人就得吃苦受累,经济效益也就上不去。“养蜂移动平台”的研制成功,是我国养蜂业迈向机械化的关键一步,它把当代最先进的养蜂技术工艺与设施条件全部集中于一体,集养蜂生产、蜂群运输、蜂产品初加工等,都集中到了专用平台功能之中,成为现代养蜂新技术、新设备之大成。同时,装载平台的养蜂专用车设置紧凑,功能齐全,专门配有小房、视屏等休闲娱乐设施,既方便蜂群运输,又有利养蜂生产,还可改善养蜂人生活质量,使养蜂人能自由自主地追花夺蜜,大大提高了养蜂产量和效益。
2.2 中蜂资源的保护利用是产业振兴的基础 地方资源是人类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世间万物生息繁衍的重要基础,围绕中蜂遗传资源保护,应积极探索保护区保种和产业化开发的现代保种模式。首先,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设立保护隔离区的意义和目的。多年来,由于外来蜂种的大量引入,本省地方蜂种的繁育和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蜂群数量大幅减少、种蜂质量退化严重,目前幸存的中蜂数量还不足蜂群总量的5%。而设立费县和曲阜尼山中华蜜蜂保护隔离区,就是要减少中、西蜂的激烈竞争,利用人工授精或海岛隔离繁育等技术,进行中蜂良种的繁育,最大限度地保护中蜂这一宝贵的蜂种资源,全面推广中蜂良种、中蜂机具和箱体饲养等形式,充分发挥其利用零星蜜粉源的优势,不断提高种质资源的质量和生态价值。
2.3 优秀基因的培育是提振种群活力的关键 在优秀品种的引进利用方面,要注重引进和培育适合本省的优良蜜蜂品种,两者并举。目前,本省的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部门密切合作,利用蜜蜂人工授精技术及海岛隔离交尾措施,选育出了大量优秀种蜂王,主要种系包括美国、加拿大的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蜂、“山农1号”、“金环”、“金星”等;利用海岛自然隔离区和蜜蜂人工授精技术等优势,培育出蜜浆型(鲁蜂1号)、蜜型(鲁蜂2号)、蜜型三交种(意蜂、高加索蜂、东北黑蜂三元杂交)等杂交蜂种,使山东的蜜蜂育种工作整体走在了全国前列。下一步,应继续鼓励和加强这种良种培育模式,建立蜜蜂育种档案,逐步完善蜜蜂种业繁育体系,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2.4 标准化示范创建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 标准化示范创建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抓手,引领作用非常明显。山东蜂业要实现突破发展,主管部门就必须以发展现代蜂业为核心,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科技支撑、示范带动,实现养蜂业标准化规模生产、产业化和品牌化经营,提高蜂业综合生产和蜂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提升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技术支撑部门要坚持转变服务理念,主动与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对接,做好技术集成和推广工作,积极发挥示范场示范引导作用,应用现代畜牧科技,辐射带动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全面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协会组织也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优势,把建设、管理、创建的好经验推广开来,鼓励引导示范场与加工企业搞好结合,将示范创建与品牌创建、市场开拓有机结合起来。
2.5 政策支持是产业持续充满活力的有力保证 近几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对畜牧业的倾斜,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具体到今后蜂业的发展重点上,本省的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正在积极谋划,准备把启动“养蜂移动平台补贴”项目做为突破口。希望通过项目的有效实施,加快养蜂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养蜂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稳步提高蜂产品产量和质量水平,大大提高养蜂经济效益和蜂农收入。通过开展省财政支持“优质蜜蜂生产及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提高果品、蔬菜等作物产量,实现养蜂生产和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的良性互动。此外,山东蜂业协会也正在积极组织蜂农,通过提高规模养殖的数量质量,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强技术培训和打造蜂业著名品牌;通过组织体系的逐步建立,鼓励加工龙头企业和养蜂合作社加强紧密联系,共同打造本省优质高效和生态安全的原料基地。3 加快构建山东蜂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多年以来,山东养蜂业受产业规模小、重视程度低和技术水平差等诸多因素影响而长期在低位徘徊,与传统畜牧大省的地位严重不符。其中饲养方式陈旧、养蜂设施落后和机械化程度低是制约产业振兴的主因,而随着养蜂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和消费市场的掺杂使假问题严重,山东蜂业已到了生死攸关的危机时刻。而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继续加强行业自律和部门监管的同时,必须着力构建保证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3.1 制定出台山东省蜂业发展规划 以《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基础,全面总结以往本省养蜂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十二五”期间山东蜂业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从而从政策层面上对产业发展有一个明确定位,为全面建设蜂业强省提出鲜明主题。
3.2 建立科学高效的蜂业管理体系 以省级业务主管部门为主导,依托质监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的力量,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管理架构和服务体系,把技术推广、维权服务和产销对接等工作纳入常规管理,积极引导养蜂户登记备案,办理《养蜂证》,将养蜂者纳入规范管理,逐步构建协调统一、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
3.3 组织成立蜂业专家委员会 由省蜂业协会组织,汇集行业内大学、科研院所和养殖加工一线的专家人才,组建蜂业专家委员会。要重分发挥专家教授的技术优势,着眼于研究蜂业大的发展战略、技术和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规划、育种思路和技术创新等振兴方案,切实推动山东蜂业快速健康发展。
3.4 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目前,山东蜂业的政策市场环境非常优越,蜂产品消费量急剧增加,且呈继续旺盛增长势态,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很大。因此,山东省蜂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对行业的组织协调职能,在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要把加工企业、养蜂户、经销商和消费者打造成全链条的利益共同体,逐步形成有竞争力和可信赖的文明市场。
S894.2
B
1007-1733(2013)03-0056-03
2013–01–04)
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