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几种常见禽病毒性免疫抑制病

2013-04-07 13:27邵文晶山东省乳山市城北镇兽医站2645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法氏囊种鸡胸腺

邵文晶 (山东省乳山市城北镇兽医站 264500)

浅述几种常见禽病毒性免疫抑制病

邵文晶 (山东省乳山市城北镇兽医站 264500)

免疫抑制(immunosuppression)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损害而导致家禽暂时性或永久性免疫应答功能不全以及对疾病的高度易感。影响家禽健康的免疫抑制因素很多,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微生物毒素、霉菌毒素、化学物质、药物、营养缺乏和各种物理或环境压迫等,其中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影响最为重要。

免疫抑制性病毒除可引起机体发生原发感染导致死亡外,还能侵害家禽的免疫系统,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造成疫苗免疫效果不佳或失败,易出现其它病原的并发或继发感染。当前鸡场中,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单一或多重感染给家禽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禽的病毒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下面简要介绍几种禽的病毒性免疫抑制病。

1 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及淋巴细胞尤其B淋巴细胞是主要的靶细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于禽双

RNA病毒属(Avibirnavirus)。

1.1 免疫抑制机理 IBDV主要侵害禽法氏囊,也波及脾脏、胸腺及其它免疫器官和组织,但最特征性的变化就是法氏囊的病变。IBDV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后,与其相关的局部免疫组织,如哈德氏腺、肺支气管和十二指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组织、盲肠扁桃体、丕氏斑的浆细胞数量显著减少。IBDV经消化道感染后在肠道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初步增殖,然后随血流移到肝脏和法氏囊。IBDV的主要靶器官是法氏囊,引起法氏囊B淋巴细胞的凋亡,被认为是此病造成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

病毒定居在法氏囊组织后,大量破坏法氏囊及周围淋巴组织中来源于法氏囊的B淋巴细胞。髓质部未成熟带有IgM膜蛋白的B淋巴细胞是IBDV是最适靶细胞,IBDV在B细胞中复制引起细胞裂解,而在髓质部网状细胞中的复制引起细胞凋亡。而IBDV主要抗原蛋白VP2是诱导细胞凋亡的诱因,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膜上的某些特定受体有关。

IBDV也可诱导胸腺T淋巴细胞凋亡。IBD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与抑制性T细胞(Ts)有关。IBDV诱导的法氏囊T淋巴细胞能抑制正常脾细胞对分裂原的应答,这些细胞很有可能是Ts细胞,而且发现这些细胞培养物的上清液同样能产生抑制效应,说明可溶性细胞因子与免疫抑制的产生有关。感染IBDV后T、B淋巴细胞减少,IL-22活性水平下降,红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调节能力降低,法氏囊滤泡生发中心的淋巴细胞严重坏死,异嗜性粒细胞浸润,继之发生纤维组织增生而萎缩,最终导致机体全身性的免疫抑制。机体受到免疫抑制后反过来影响机体的生长、繁殖、代谢和营养物质的需要,进而导致生长抑制。

1.2 防制 由于IBD在外界环境中较为稳定,采取消毒和隔离措施来控制本病不易达到目的。本病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接种一直是防治IBD的最佳选择。首先要建立母源抗体保护,种母鸡在开产前最好能用灭活油乳剂苗接种2次。为了避免损害法氏囊导致免疫抑制及造成场地长期污染,应避免使用中等毒力偏强的活疫苗作首免。设法使母源抗体水平较低的雏鸡提早获得主动免疫,可考虑用中等毒力偏低的活疫苗提前首免(如1~3日龄)。既能克服母源抗体干扰,对法氏囊又无损害。出壳雏鸡需饲养在清洁卫生的环境里,防止被强毒感染(特别是2周龄内)。

2 鸡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鸡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肌肉、和皮肤的淋巴样细胞浸润、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是鸡群中常见的疫病之一。现在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个养禽国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养鸡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大。MDV属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γ疱疹病毒亚科,线性双股DNA病毒。

2.1 免疫抑制机理 (1)引起免疫器官的溶细胞感染。MDV进入体内后首先通过生产性感染产生大量的病毒粒子,很快在脾脏、法氏囊和胸腺这3个主要的免疫器官引起溶细胞感染。靶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也包括一些T淋巴细胞。MDV强致瘤株则可因严重的溶细胞感染而导致更严重的淋巴器官萎缩及早期死亡综合征的发生,被称为早期溶细胞感染。易感鸡则在第2~3周后,再次发生溶细胞感染,淋巴器官再次受到损害,导致胸腺和法氏囊更严重的萎缩。局部的感染灶则在各种内脏器官如肾脏、胰脏、肾上腺、腺胃等的上皮组织中看到,这被称为第二期溶细胞感染,其结果导致了机体持久的免疫抑制。溶细胞感染的程度主要受感染病毒株的毒力及3个宿主本身的因素(即疫苗免疫、母源抗体的存在和感染的年龄)的影响。(2)引发肿瘤转化(即转化性感染)。B淋巴细胞的溶细胞感染激活了T淋巴细胞,导致它们在局部大量聚集,其中被活化的CD4+T细胞发生肿瘤转化。在实验室条件下感染时,发生肿瘤转化的靶细胞包括T细胞的各种亚型:CD4+、CD8+和CD4-/CD8-细胞;火鸡还包括B细胞。

2.2 防制 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断出现MDV超强毒株(vvMDV)及特超强毒株(vv+MDV),使防制问题变得更为严峻。因而,避免MDV强毒株的感染就成为家禽防疫工作中的重点之一。要达到这一目标,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疫苗免疫、生物安全和抗病育种,缺一不可。

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单价苗、二价苗、三价苗及重组DNA疫苗4大类。单价苗包括致弱的MDV-1(如CVI988、R2-23等)和HVT(如FC126等);天然无毒的MDV2(如SB1和301B1等)通常与HVT联合成二价苗使用;三价苗是在二价苗的基础上加上MDV-1弱毒株而构成。

3 禽白血病

禽白血病(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肉瘤病病毒(RS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对鸡能引起许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ALV为反转录病毒科,禽C型反转录病毒属,其基因组全长约7.6kb。

3.1 免疫抑制机理 AL是以禽类造血组织中某些细胞成分过度增生为主的各种可传染的肿瘤性疾病,以淋巴白血病(LL)最常见。LLV可分外源性和内源性病毒,外源性病毒可以垂直和水平传播,内源性病毒只能垂直传播。经典型ALV可在机体的大多数组织和器官增殖,但在法氏囊淋巴滤泡内的持续时间比在其他造血组织内长,法氏囊、B淋巴细胞是发生肿瘤性转化的主要靶细胞。髓质巨噬细胞在感染向淋巴细胞传递方面可能是重要的。而且这些靶细胞必须是已经分化到一定程度的原淋巴细胞,而不是骨髓中的干细胞,因为在5月龄前摘除法氏囊或用化学方法部分破坏法氏囊可破坏LL的靶细胞,即可消除此病。ALV感染后,可使B淋巴细胞发生转化,形成肿瘤细胞并不断增生,转化的B淋巴细胞失去了由产生IgM发育为产生IgG细胞的能力。因此,转化的淋巴肿瘤细胞的表面仅带有IgM,而非IgG或IgA。这可能是由于功能性白细胞介素2(IL-2)的合成受到了干扰而导致B淋巴细胞成熟的停止以及抑制性T淋巴细胞发育阻断。此外,ALV-B亚群的病毒可导致T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故而,消除法氏囊可防止LL的发生。

3.2 防制 由于本病的垂直传播特性,先天感染的免疫耐受鸡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疫苗免疫对防制意义不大,目前也没有可用的疫苗。因而,种鸡群的净化应作为目前控制该病的首要任务。

4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指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群的反转录病毒引起的一群病理综合症,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综合症和淋巴组织与其它组织慢性肿瘤形成。等将REV T株接种雏鸡、火鸡和日本鹌鹑,证实其具有急性致瘤性,且据肿瘤病变中存在的主要成份将该病命名为“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

4.1 免疫抑制机理 (1)引起细胞介导免疫(CMI)功能抑制的机理。REV致使法氏囊萎缩和REV致瘤基因v-rel引起B淋巴细胞转化成肿瘤细胞(B淋巴细胞瘤)从而导致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同时,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CD+T细胞(辅助性T细胞)亚群数量的急剧下降,可能也影响了B细胞的免疫应答。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REV-A的基因组中gag和env基因均与病毒对体液免疫抑制能力的强弱有关。(2)引起细胞介导免疫(CMI)功能抑制的机理。一些REV毒株的前病毒DNA对T细胞基因组的插入,活化了其c-myc基因,导致了T细胞的转化(T淋巴细胞瘤),CMI的功能也受到抑制。如阿合买提等研究结果发现,SPF鸡1日龄感染后,其外周血中的T细胞在第7~49d均显著下降,表明CMI(包括在中枢、外周淋巴器官的)受到了抑制。

4.2 防制 目前尚无可用的疫苗,应综合防制。如消除垂直传播,建立无REV种禽群;严格消毒;无论是从国外引进还是在国内生产、使用各种禽用疫苗,均应重视对REV污染的检测。

5 鸡传染性贫血病

鸡传染性贫血(CIA)本病又称鸡贫血因子病(CA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骨髓脂肪变性,并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胸腺等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是鸡重要的免疫抑制病之一。

5.1 致病机理 CIAV可引起免疫抑制。首先CIAV感染后6~8d主要引起骨髓的成血细胞和胸腺皮质的成淋巴细胞的溶细胞感染,皮质胸腺细胞的死亡被认为是细胞凋亡所致。而这两个器官的淋巴细胞则需在感染后24~32d,才能恢复到正常数目。此外,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以及其他组织的淋巴集合也发现有同样的感染。结果导致机体的严重淋巴衰竭、骨髓损伤及淋巴器官萎缩。CIAV感染所引起的免疫抑制现象与机体发生的淋巴萎缩所表现的明显的肉眼及组织学变化密切相关。另有证据表明,感染鸡血清中存在有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的抑制因子。此外,巨噬细胞的功能及细胞因子:如IL-2、IFN等的产生也受到了暂时的抑制。

CIAV主要侵害骨髓造血组织和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导致骨髓黄化和胸腺萎缩,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CIAV会加重疫苗的免疫损伤,导致免疫失败或免疫效果差,CIAV的感染还增加了对MDV、IBDV、REV等的易感性。

5.2 防制 通过种鸡群的净化以及在母鸡开产前2~3周进行有效的免疫,避免垂直传播;避免雏鸡被CIAV及其他免疫抑制病病毒早期感染;引种时严格检疫,不从CIAV及其他免疫抑制病病毒污染的种鸡场引种。

6 禽呼肠孤病毒

禽呼肠孤病毒(ARV)属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ARV感染通常可以引起鸡群病毒性关节炎、生长阻碍综合征、肠道疾病、呼吸障碍综合征及免疫抑制等多种临床疾病。ARV造成的经济损失通常来源于鸡的跛行(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和总体生产性能低下,包括增重减少、饲料转化率低。

目前,针对该病毒的致病机理的研究还很少,其免疫抑制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病可通过净化种鸡群,消除垂直传播来防制。实施种鸡免疫,提供早期保护。用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免疫种鸡是防制本病的有效方法,既能通过母源抗体保护1日龄仔鸡(最易感),又可限制垂直传播。应注意有些疫苗毒株(S1133)和MD疫苗同时接种的相互干扰作用。

7 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共感染

免疫抑制病的共感染现象也比较普遍,并且这种共感染在致家禽的免疫抑制上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很多专家已认为近两年中我国鸡群中禽流感、新城疫的局部爆发与多种免疫抑制病毒的共感染相关。我国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共感染现象,可能与鸡群的养殖环境、人为操作、病毒的垂直传播等有着直接的联系,而目前国内大量应用一些含有外源病毒的非SPF鸡胚来源的弱毒疫苗或卵黄抗体也可能是一重要原因。因此,有针对性地消除上述影响因素,将会减少养禽业的损失。同时要密切关注种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情况,种鸡感染后导致受精率、出雏率、健雏率等明显降低,进而影响商品肉鸡群的质量,给种鸡场、孵化场及商品鸡场均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加强肉种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检测,及时淘汰阳性鸡,建立无免疫抑制病毒的肉种鸡核心群,以该核心群扩大生产,从而降低免疫抑制性病原对养禽业的危害。

S858.3

B

1007-1733(2013)03-0022-03

2012–11–20)

猜你喜欢
法氏囊种鸡胸腺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儿童巨大胸腺增生误诊畸胎瘤1例
胸腺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