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亚丽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三门峡472000)
笔者身处中医院产科临床工作多年来因地制宜,开展耳针干预的分娩,收集了具备自然分娩条件的住院孕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观察,干预组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0年1至12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经阴道自然分娩者共100例。年龄19~32岁,平均(25.5±5.6)均为具备自然分娩条件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经B 超和产科检查,胎位产道均正常,产程顺利进入活跃期,与孕妇沟通愿意接受耳针干预助娩方案者。
治疗方法 干预组 在宫口开大3~5cm 时,耳针神门穴(双)、交感穴(双)和内分泌穴。皮肤局部消毒,采用0.25mm ×25mm 不锈钢毫针(上海泰成科技发展有限公词)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根据患者耐受性和宫缩强弱情况,采取强、中、轻刺激手法,密切观察产程。
对照组 按产科常规观察产程,鼓励孕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和分娩姿势[1]。不采取其他干预手段。
观察指标 观察镇痛效果(宫缩时产妇表情及自觉阵痛是否较之前减轻);产程进展(通过产程图观察);产后出血(采用容积法和目测法计算);新生儿出生艾氏评分;宫颈有无裂伤。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For Window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治疗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干预组50例中,28例产妇耳针干预后阵痛较前明显减轻,15例产妇阵痛较前稍有减轻,7例产妇阵痛同前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86%,对照组阵痛较前无减轻或随产程进展渐加重。
两组产程进展比较 通过产程图描述进行总结比较,干预组:31例产妇从耳针干预开始至完成分娩2.5~4h,平均3.25;13例产妇4~4.5h完成分娩平均4.25;6例产妇4.5~6h完成分娩,平均5.25h。对照组:30例产妇4~5h完成分娩,平均4.5;16例在5~5.5h完成,平均5.25;4 例在5.5~6h 完成分娩,平均4.75;治疗组平均产程缩短1.75h,两组对比有显著性意义。
两组产后2h出血量比较 采用容积法和目测法对比,干预组50 例中出血在100~300mL,平均200mL;对照组50 例中出血在150~400mL,平均在275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宫颈裂伤比较 干预组50例中发生不同程度宫颈裂伤4例,发生率为8%;对照组50例中发生不同程度宫颈裂伤3例,发生率为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
新生儿出生艾氏评分 干预组50例中新生儿艾氏评分4分以下1例,5~8分8 例,9~10 分41 例。对照组4分以下2例,5~8分6例,9~10分42例,两组比较无明显性意义P>0.05。
讨 论 随着人们生育理念改变,临床上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往往是建议权在医方,决定权在孕妇自己掌握。单凭提倡和鼓励自然分娩已显的微不足道。我们必须做出一些实际工作尽量减少孕产妇的分娩痛苦,缩短产程,减少出血,减少对胎儿的危害,才能使更多的人接受和尝试自然分娩。我们本着发挥祖国医学之长的初衷。《妇人大全良方》论述因母而致难产病理,主要责之气与血,提出“唯气顺则血和,胎安则产顺”[2]。耳穴是耳部皮肤表面与人体脏腑、经脉、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也是脉气输注的所在[3]。正所谓“耳为气血汇集之处。耳穴中内分泌穴可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即“行气血,通阴阳”,使脏腑组织之间内外相互协调。该穴可刺激丘脑-垂体影响内源性缩宫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从而影响宫缩,耳穴中交感神经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可缓解内脏平滑肌的痉挛,对内脏有镇痛解痉的作用,被称为内脏止痛要穴。耳穴中的神门穴有镇静降压作用。亦被称为止痛要穴。
[1] 乐 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0-71.
[2]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56.
[3] 黄 丽.耳穴诊断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