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延丽 王 华 指导 梁君昭 陕西中医学院(咸阳712046)
梁君昭教授为西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中医治疗心动过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其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所选62例病例均来自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间在西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患者。男37例,女25例;年龄42~75 岁。心率32~58 次/min。其中心动过缓48例,窦性停搏2例,窦房阻滞2例,病态窦房综合征3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原发病为冠心病52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原因不明2例。全部患者均有心中悸动、气短、胸闷、乏力、头晕、脉沉缓或结代等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采用扶正通络法,治疗心动过缓组方:党参、淫羊藿、桑寄生、鸡血藤、茯苓、薤白各15g,清半夏、桂枝、檀香、地龙、苏木、延胡索各10g。加减:气虚明显加黄芪30g;血瘀明显加红花、桃仁各15g;湿浊明显加石菖蒲15g;腰酸乏力加熟地20g;口舌干燥加麦冬、玄参各10g;夜眠不安加炒枣仁30g;心悸甚加远志15g;便秘加火麻仁30g;尿少浮肿加泽泻、猪苓各15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每次1袋,7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4 个疗程。治疗期间每周查2 次体表心电图,并观察心率、血压、临床症状、舌脉象等变化。
疗效标准[1]①单纯心动过缓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平卧心率增加10 次/min以上或心率达到60 次/min,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平卧心率增加3~5次/min,相关理化检查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相关理化检查用药前后无变化。②窦房传导阻滞疗效标准:显效:用药后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用药后窦房传导阻滞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间歇较用药前缩短或不出现2个窦性周期的间歇;无效:用药前后无变化。③房室传导阻滞(AVB)疗效标准:显效为I度和II度AVB消失,或II度AVB变为I度;有效为I度AVB 的P-R 间期缩短0.04s以上,II度AVB 高度传导比例较用药前增加,III度AVB 起搏点上移或心室率〉50次/min;无效为用药后无变化。
治疗结果 本组显效30例占48.4%,有效24例占38.7%,无效8例占12.9%。总有效率占87.1%。
讨 论 心动过缓属于中医“心悸”、“迟脉”、“胸痹”、“昏厥”范畴,临床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室上性和室性逸搏等。西医一般使用α、β受体兴奋剂、M 受体拮抗剂、非特异性兴奋传导促进剂等药物治疗,但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就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风险,不可持续服用;而安装临时、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价格昂贵且为有创治疗,使得相当数量的患者选择中医治疗本病[2]。
中医文献记载“迟为阳气不足”,心阳不足导致心脉瘀阻;肾虚衰,损及肾阴而成阴阳两虚;心肾阳虚,损及脾阳,脾失健运,湿聚痰阻,气血瘀滞;脾为后天之本,脾虚阳衰,气血生化乏源,则心肾气阳愈虚。梁老师认为本病病因为阳虚瘀阻,涉及心、肾、脾,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阴阳不足,心脉不荣,血脉不得充盈,鼓动无力,脉气失于连续;标实多为血瘀、寒湿、气滞、痰浊,脉道痹阻不畅,心脉闭塞不通,搏动循行失常。故应采取补虚泻实,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调整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为其治则,主张以扶正固本、助通心络为法组方。方中党参、茯苓补气扶正,助心健脾,鼓舞血行;淫羊藿、桑寄生培补心肾,兼固其本,助心脉运行;鸡血藤行血活血,养心通络;薤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桂枝温心通阳、疏通心络;清半夏升清化浊,充养心气;檀香、延胡索活血宽胸、祛瘀化浊;苏木、地龙行滞活血、走窜通络[3]。全方在扶正补虚、注重心肾脾的基础上,突出温养心经、疏通心络、行滞祛瘀、排毒化浊,此乃立法、组方之特色。
[1] 张 宇.中医治疗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1):1761.
[2] 张科林,刘东武,蔡天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263例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194-1200,1235.
[3] 胡正本,刘宪思.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8例[J].陕西中医,1996,17(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