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发展创新及其启示

2013-04-07 09:57:56谭俊梅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语教学高职

谭俊梅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迄今为止,教育部颁布过三部指导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文件:1993年的《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93年基本要求》);2000年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2000年基本要求》);2009年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讨论稿(以下简称《新要求》)。这三部文件内容的演进展示了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轨迹。分析探讨这三部文件的演进变化有助于了解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走势,明确当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与时俱进,深化改革。

一 三部指导性文件的产生及其背景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以前,我国高等专科教育“集体无意识”地将专科教育办成了本科压缩型,高等专科英语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教学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鉴于此,教育部颁布了《93年基本要求》。该要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在高等专科公共英语教学方面制定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

1998年教育部把高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教育和成人高等专科教育统筹起来管理,简称高职高专教育。为了加强管理和指导,推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育部颁布了《2000年基本要求》。《2000年基本要求》是一部面向21世纪,继续指引专科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跨入新世纪后,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全国高职院校就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宗旨、培养目标与模式、专业设置等展开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属性,办学方向,目标及途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为此,教育部在2009年发布了《新要求》讨论稿。讨论稿在各高职院校内征求意见期间反响热烈,尽管没有正式颁布,但其针对性与目前教学现状相符,其前瞻性与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理念合拍,这无疑将会对高职英语教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 《新要求》的发展创新与特色

1993年和2000年的《基本要求》是制订《新要求》的研究基础,而《新要求》则是对以往要求的继承、完善和创新。

(一)《新要求》的传承与发展

1993年和2000年《基本要求》在课程性质方面都强调:专科英语教学既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又要体现专科特色。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具有基本素质的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是本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专科英语体系就是专家们界定的“业务用途英语”(English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s)[2]。《新要求》进一步明确高职英语课程的功能是服务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2000年基本要求》把《93年基本要求》侧重阅读、翻译技能的培养修订为“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打好语言基础与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从事涉外交际能力并重的教学原则,把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新要求》把能力培养具体到“侧重职场环境下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这不仅进一步强调了对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突出了英语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应发挥的重要功能。

《2000年基本要求》比《93年基本要求》在教学要求上更具体,要求建议根据学生水平,分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并在教学附表中在词汇、语法、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分级将要求细化。而《新要求》比《2000年基本要求》更能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新要求提出了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即: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基础要求。较高要求适用于对学生英语能力要求高的涉外专业,如经贸、旅游、空乘等;一般要求是对英语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如数控、电子、建筑等;基础要求适用于对英语能力要求不高的专业,如美术、音乐、体育等。这些指导原则更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和顺应职业市场的变化,使学校可根据专业特点,以需求和发展为本位,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

《2000年基本要求》的测试由《93年基本要求》的笔试扩展到笔试口试并重,并要求在完成教学任务后,采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国家级试题库’的命题分A、B两级(含笔试和口试)进行检测。《新要求》主张改革课程考评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手段与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考评方法,并要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该主张体现了课程考评新理念,即科学先进的评价应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的系统而有效的管理和评价。

(二)《新教学要求》的创新

《新要求》在继承原来《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些创新体现在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此外,新要求还增加了教学管理和教师发展两方面的要求。

教学要求方面,《新要求》对《2000年基本要求》的“交际范围表”进行创新,设计了经贸和电子信息两个行业的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作为各校与行业和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内容的参考依据。

课程设置方面,《新要求》提出应以培养职场环境下交际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开发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并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设置教学时数。在具体操作上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分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把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开设行业英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教学模式方面,《新要求》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即: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会运用语言。同时,要积极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语言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使之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此外,《新要求》增加了教学管理和教师发展两方面的指导意见。新的要求认为“高职英语教学管理应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监控和检查,确保高职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此外还强调:“各校要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合作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学习与行业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研究高职英语教学规律,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丰富行业知识,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新要求》的特色

《新要求》是在全面贯彻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下制定的,其内容明显地具有以下的特色:

(1)体现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工学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理念引导着职业教育的方向,成为目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课程设置强调能力本位;课程开发强调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课程设置与开发都强调了工学结合,动态地把社会、企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结合起来,顺应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新趋势。

(2)反映最新教学思潮和教学理念。《新要求》根据不同行业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差异性,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前提;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构建互动的教学模式和适合自主学习的语言环境;改革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重视过程评价[1]。这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反映了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最新的教学思潮和理念。强调了高职教育的人道化、个性化、多元化;强调了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智力活动必须有情感力量介入,在认知组织里植入内在动机,真正理解一种知识,意味着内在主动重构这种知识;强调了语言教学中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交际,即实际使用和应用,而交际的核心是互动;肯定了人的智力是由多种智能构成,人的个性、智能存在差别是必然性的,学生个体课程学习的评价结果既要依据考试成绩,也要依据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展现与表现。

这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关注、关怀、理解和接受;在于关注每个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协凋发展,培养“完整的人”;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 《新要求》对英语教学工作的启示

综上所述,教育部颁布的这三部文件内容的演进史折射的也就是高职英语课程的教改发展史。对《新要求》的解读让我们明确当前英语课程的教改方向,同时也明确《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1)角色的转变——“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中的一员。在新形势下,英语教学要求已由传统的外语知识的“基础型”、“通用型”向外语知识的“应用型”、职业英语/行业英语的“融入型”和职业岗位的“适应型”转变。高职英语教师将从“精于知识传授和应试辅导”转为“善于语言实践和应用指导”[4]。把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在了解学生实际基础和学习需求以及企业和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英语课程设置和开发。这些要求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成为“双师型”教师,成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中的一员。成为“双师型”教师,必须既要有英语语言知识和过硬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也要有行业/职业岗位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并要在教学中坚持技能与知识紧密相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理念转变:形成终身学习理念。信息网络化时代,学生可通过网络、传媒等渠道使获得知识的渠道得到拓宽,这迫使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和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自身职业需求也使英语教师必须了解和学习最新的教育和外语教学理论;此外,随着高新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企业/行业知识也在飞速地更新换代,《新要求》下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3)评价学生方式的转变:注重形成性评价。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这种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记忆和背诵,忽视对语言本身的运用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让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发展做出的评价。教师不是评价的唯一评价者,学生可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参与到评价中。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有诸多优势:如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变成评价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有助于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等。

改革目前这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课程考核模式已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平时成绩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体现,是整个多元评价的重点和难点。英语教师在践行《新要求》时,必须注重形成性评价的评定。

(二)对院校的要求

(1)课程设置与开发——工学结合,与时俱进。传统的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因理论和实践脱节,并且在技能培训方面没有完整的培训体系而无法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各高职院校在最近几年对课程设置模式纷纷进行了改革。很多院校认为公共基础课程的英语课程在教学上既没有充分考虑就业市场对高职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没有达到让学生在岗位就业时能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体系中纷纷“停开”或“削减”英语课程的设置。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之路该如何走?《新要求》为改革指明了方向。但行业英语/业务用途英语的设置与开发需要对市场需求,职业需求和学生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对市场的把握要有较强的超前性,并且要紧密跟踪行业技术发展水平。这一切需要高职院校积极持续与企业、行业合作,灵活动态地不断完善不同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

(2)完善课程教学管理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管理是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科学的英语课程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高职院校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体系来支撑。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基本都是毕业之后直接走上教学讲台,因此难免缺乏相关的行业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高职院校在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时,除了应积极打造与企业,行业合作的平台,让教师到企业,行业实践,丰富行业知识;或让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或企业技师相互学习,培训外,还要通过引进和聘用校外“双师型”兼职教师,使英语教师团队成为真正“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制定科学可行的科研工作评价标准和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在教科研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在教、学、研同期互动中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新要求》体现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反映了最新的教学思潮和理念,既为高职院校和英语教师指明了教改方向,也对高职院校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和高职院校只有顺应要求,勇于改革,迎接挑战,才能与时俱进,实现自身发展并更好服务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

[1]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外语,2010,(4):4-7.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任良耀.十年磨一剑,教改育华章[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88-91.

[4]宋梅梅.新一轮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6):79-81.

[5]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BE/OL].英语类TECHDA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网站,2009.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语教学高职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