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修辞学角度看新闻篇章的特点及对外报道的有效性

2013-04-07 08:28刘良燕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新华网新闻报道受众

刘良燕

(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从西方修辞学角度看新闻篇章的特点及对外报道的有效性

刘良燕

(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在媒体轰炸的时代,新闻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修辞篇章(rhetorical discourse)具有五个特点:计划性、适切受众、动机性、反应性和适切形势。新闻报道符合修辞篇章的特点。新闻篇章的特点是“自我韬晦”、适切受众、反应性和追求说服受众。在全球化的今天把握新闻篇章的特点,有助于提升中国对外报道的有效性。

西方修辞学;新闻篇章修辞特点;对外报道有效性

一 西方修辞学

西方修辞学是研究话语如何在现实社会文化语境中产生效力的理论。西方修辞是“通过象征手段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的一门实践”。[1]西方修辞在当代西方一直都在不露声色地支撑着交流、传播、公关、广告及一切形式的宣传,为所有这些以象征手段调节大众看法和态度的行业提供了基础观念、总体思路和基本方法。[1]西方修辞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一切人类社会的话语实践。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修辞技巧来说服他人采取某一行动或接受某一观点,或引导受众的视点。

二 新闻篇章的修辞概述

曾任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总编、社长兼首席执行官、普利策奖得主的杰克·富勒就曾经说过:“没有哪个职业比新闻界更讲究修辞了”。[2]确实,新闻报道是经过人的主观加工的客观世界,新闻学中称之为“拟态环境”。在加工的过程中,新闻报道就用上了修辞。[3]

古希腊早期的诡辩派给修辞所下的定义是“修辞术是说服的艺术”。[4]新闻报道修辞的根本是劝服,目标就是为了追求劝服性的修辞效果。由此可见,新闻报道是一种劝服性语篇,首先需要受众认同记者和媒体提供的有关新闻事实的信息是真实客观的,进而认同其在报道中的观点、价值取向与意识形态。

三 新闻语篇的修辞特点

西方修辞是“通过象征手段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的一门实践”。[1]修辞篇章具有以下五个特点:计划性,适切受众,动机性,反应性和适切形势。[5]正如前面提到的,新闻篇章事实上也是修辞篇章。所以,新闻篇章具备修辞篇章所具备的五个特点。本文归纳了新闻篇章的特点:“自我韬晦”、适切受众、反应性和追求说服受众。

1.自我韬晦。

人类从本性上来讲倾向于说服他人并且时刻警惕自己被他人所说服。由于人类的这一矛盾的态度,从而让修辞具备了“自我韬晦”这一特点。修辞中的“自我韬晦”就是一种努力不使人觉察到自己运作和力量的倾向。德国修辞学家迈克尔·卡恩认为修辞赖以实现“自我韬晦”的法则,即以“不示人以其艺术性的艺术”。[1]“任何修辞活动在进行之前都有其相应的动机,无论这种修辞活动出现在什么样的语篇环境中。”[3]。从人们的修辞心理来看,如果词章的造作明显可见,其受众就会觉得他们自己被人使了心计,会产生反感。新闻篇章在进行写作、安排行文时,如果想让读者接受,就不能够让自己的修辞动机被受众察觉到,其修辞上就必须让读者觉得是“天然无雕饰”即一点也不像是精心策划和构思的产物。[6]

2.适切受众。

新闻报道是一种劝服性语篇,即劝服受众接受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语篇在进行谋篇布局时,一定要心怀受众。[7]鉴于受众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如果一篇新闻报道能够站在受众的角度,适切受众并且对受众有足够的把握,就能够成功地引起观众的注意,那么这篇新闻报道就成功了一半。我国在进行对外报道时一定要适切目标受众。在西方修辞学中,修辞者争取受众的“两手”是认同和施压。“认同”是现代修辞学家肯尼斯·博克提出的,即“欲将取之, 必先予之”的一种策略手段;施压则是诉诸于“普世受众”。我国在对外报道中对此应有所借鉴。

3.反应性。

修辞篇章的修辞具有反应性。修辞是对当前的修辞形势或者是对先前的修辞声明的回应。美国修辞学家Bitzer认为,任何修辞行为都是对一个先已存在的“修辞形势”做出的反应,因而由这一“形势”促动和造成的。根据他的定义,“修辞形势”有三个基本构成成分:缺失、受众和修辞局限。其中的“缺失”指的是当前存在的一种迫切需要、亟待填补的缺憾、或一个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而且只有通过修辞的手段,比如说发布一个口头或书面修辞文本,才能填补这一需要或解决问题。[1]新闻报道应根据当前的“修辞形势”做出及时的回应。

4.追求说服受众。

新闻报道是受众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新闻篇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说服受众,所以应该增强新闻篇章的可读性。为了完成这一根本任务,修辞者有必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修辞篇章中可采用古修辞的三种说服方式即人格诉诸,情感诉诸和逻辑诉诸来增强对受众的劝说性。Ethos是指修辞者的道德品质、人格威信;Pathos是指通过对受众心理的了解,诉诸他们的感情;Logos是指言语本身内在的逻辑论证和言语表达技巧。同时修辞者也应提高以下这三个方面的修辞能力:第一,发明,即构想出真实或大抵如此的说法,以便使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第二,谋篇,即分派言说材料的次序,使每一列排列在什么地方一清二楚;第三,文采,即选用使之顺应所构想出的说法。[8]

四 把握新闻篇章的修辞特点有助于提高对外报道的有效性——以新华网为例

新华网是新华社主办的,是中国最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重点网站。新华网是由党中央直接部署,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主力军,是党和国家重要的网上舆论阵地,在海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总体来说,“新华体”属于世界严肃大报文体,它具有大报风格、大报气度,即严肃、严谨、真实、客观、公正。[9]尽管新华网的新闻改革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在对外新闻报道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海外受众认为新华网对外新闻报道宣传味太重,报道的可读性有待增强,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时效性差,被动局面没有根本扭转等等。[10]所以,在全球化的国际舞台上,面对着西方众多的媒体,新华网必须借鉴西方修辞,借鉴西方媒体的宣传策略和方法,通过把握新闻篇章的修辞特点来提高对外报道的有效性。

首先,针对于新闻受众的分析。第一,对外新闻报道应注意受众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新闻语篇修辞具有适切受众和反应性的特点。所以,在对外新闻报道中一定要注意中外受众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从而才能达到说服受众,让其接受新闻的目的。中国的主流思想和文化价值观是以“先公后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思想,以个人谦虚为美德;但是,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则形成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勇于自我表现。[10]在对外报道中如果不考虑这类差别,就会收到相反效果。西方人对中国的模范先进人物的“只讲奉献,不讲报酬”的优秀品质往往难以理解。在中国,绝大多数人是无神论者。但是,在国际上,信仰宗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许多民族有强烈的宗教感情,如果不尊重或歧视他们共同信仰的宗教,就被视为民族的敌人。对外新闻报道就必须充分考虑海外众多的宗教信徒,在宣传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用语等方面,充分考虑与尊重海外受众来自宗教信仰的习俗、感情、爱好和禁忌。[10]第二,由于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从自由、民主、人权的政治思想以及个人主义出发,对中国长期的妖魔化,在西方受众的头脑中对中国的偏见甚至是错误的看法是根深蒂固的。加上西方媒体经常提醒其受众中国的对外媒体是官方控制,暗示官媒的不可信性。而西方媒体则“自我韬晦”标榜自己的媒体具有自由主义和意识形态,“让西方受众完全相信西方媒体的新闻报告完全不受国家意识的操作和影响”,[11]导致海外受众对于官媒的“宣传”和说教比较反感。新华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从事外宣任务的媒体这一背景让其具备了一个与生俱来的致命的弱点。新华网在对外报道上应学会自我韬晦,在对外宣传上淡化机构身份,以提高海外受众对新华网新闻报道内容及其新华网这一媒体本身的信任度。

其次,针对新华网对外新闻报道上的写作分析。新华网中新闻存在的问题是可读性有待增强和宣传味太浓。在对外报道一些关于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和人权等热点问题上,尽管中国掌握了真理和事实,并且发稿量也很大,但是很多时候舆论却不在中国这一边,有时反倒像中国亏了理。[10]究其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中国不懂得中西方修辞间的差异,不善于研究和借鉴西方传媒的宣传策略和手法;第二,不善于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安排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善于有节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使用受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得相当一部分稿件可读性不强,从而导致中国在对外报道中受到阻碍。新华网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增强新闻对外报道的有效性。第一,中国在对外报道中应懂得西方修辞中的“自我韬晦”这一原则,在对外报道中不可宣传意图太露,用词太凶,在新闻篇章的行文中其修辞上就必须让读者觉得是“天然去雕饰”即一点也不像是精心策划和构思的产物,从而让受众接受。第二,新闻撰稿人应提升这三个方面的修辞能力:发明,谋篇,文采,从而增强对外宣传稿件的可读性,让受众听得懂、听得进,从而引起受众的共鸣。同时,新闻篇章中也可用上古修辞的三种基本的说服方式——人格诉诸,情感诉诸和逻辑诉诸来增强对受众的劝说性。西方记者喜欢寓“人情味”于新闻报道之中,因为这既可以淡化“宣传味”,又能引起广泛的共鸣,使新闻的报道上升到“人类幸福”和“全球意识”的高度,超越局部利益,值得我们大力借鉴。[10]

再次,针对新闻报道具有反应性的特点。新闻报道应该是对当前的“修辞形势”迅速地做出反应。对外报道尤其要注意新闻的“时效性”。[12]中国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时效性差,往往在外电纷纷报道后才开始行动。2001年4月,中美发生撞击事件。美国媒体对这一事件做出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的回应恰恰反映了新华网的对外新闻报道的延时性和无效性。在事件发生当天,新华网并没有主动对这一撞击事件做出回应,反而是当天下午3点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美国太平洋总部公开发出声明,将这一撞机事件责任归咎中国并要求中国政府按照国际惯例,为飞机和机组成员立即返回美国提供便利条件。[13]再如,“非典”初期,因为相关部门对疫情避而不谈,中国对外表态陷入了被动,严重影响中国对外表态的公信度,对中国国际形象造成不良影响。[13]

五 总结

新华网要提高对外报道的有效性必须掌握新闻篇章的修辞特点,借鉴西方修辞,借鉴西方媒体的宣传策略和方法,提高对外报道的有效性。具体应做到在对外报道中懂得“自我韬晦”,分析目标受众,应根据“修辞形势”迅速地做出回应,并且应注意新闻报道的写作,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提升中国在国际的话语地位,进而增强中国对外报道的效果。

[1]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2-62.

[2]杰克·富勒.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M].展江,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11-112.

[3]王晓慧.从认识角度分析新闻英语语篇的修辞现象[D].黑龙江大学,2009:7-9.

[4]亚理斯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24.

[5]Herriek, James A..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rhetoric: an introduction. Massachusetts: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 2001:7-14.

[6]Burke,Kenneth.A Rhetoric of Motives[M].New York: George Braziller,Inc.,1950.

[7]胡彩霞.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新闻语篇的劝说性 [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4):111-114.

[8]刘亚猛.西方修辞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82-197.

[9]http://baike.so.com/doc/972647.html.

[10]贺伟,新华社对外宣传报道影响力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25-35.

[11]Emery,M.,Emery,E.,amp; Roberts,N.L.The press and America::an interpretive history of the mass media (8th Ed.).Boston::Allyn amp; Bacon,1986:442.

[12]贺文发,突发事件与对外报道[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61-162.

[13]陈燕,刘东平.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M].外文出版社,2007:3-14,85-86.

ClassNo.:H315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OntheCharacteristicsofNewsDiscourseandEffectivenessofOverseasReportsfromtheRhetoricalPerspective

Liu Liangya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7,China)

In the media bombardment age, new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daily lives. Rhetorical discourse characteristically is planned, adapted to the audience, shaped by human motives, responsive to a situation, and persuasion-seeking,the features of which are also suitable to news reports. The features of news reports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self-effacement or sprezzatura, adaption to the audience, responsiveness to a situation and pursuit of persuasion to the audience. In the current highly-globalised world, it is imperative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s discours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in the overseas reports.

rhetoric; characteristics of news discourse; effectiveness of overseas reports

刘良燕,在读硕士,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研究方向:西方修辞学。

1672-6758(2013)12-0091-3

H315

A

猜你喜欢
新华网新闻报道受众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中自协、新华网、行者,共同发布骑行大数据报告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