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2013-04-07 08:19:16童春香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预科生遗漏偏误

童春香

(吉首大学 民族预科教育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从 20世纪60年代起,偏误分析理论广泛运用于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之中。文章将从偏误分析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的角度探讨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情况。

一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汉语语法学习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汉语语法偏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汉语词语的偏误,包括所使用的各种词类,尤其是副词、连词、助词的使用。另一类是汉语句子使用的偏见,包括使用各种短语,句型和句式的偏误。然而,这两类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过在形式上大致都表现为遗漏、误加、误用和错位四大类。

(一)汉语语法的遗漏偏误

遗漏,就是指应该列入或使用的某些句子成分,因疏忽而没有列入或提到。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在汉语表达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漏失一个或几个句子成分,从而使整个句子成分残缺,表达的意思不准确。常见的遗漏偏误主要表现如下:

1.汉语实词的遗漏偏误。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通过对学生语料的分析,实词遗漏偏误主要出现在动词、量词的遗漏上。

第一,汉语动词的遗漏偏误。所谓动词,就是指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的词汇。基本上每个完整的子句都有一个动词,要表示第二个动作时可使用不定词、动名词、对等连接词、从属连接词或增加子句等方法连结。而在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中汉语动词的遗漏偏误率是比较高的。

例如,动结式动词遗漏。(1)秋天,屋外到处都[落]满了秋叶。([]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下同。)(2)煤气[烧]光了,该换气了。再如,动趋式动词遗漏:(3)我们来[到]了吉首大学。(4)他从北京坐火车回[来]的。还有,动词“是”的遗漏:(5)他的哥哥[是]我的好朋友。(6)我已经[是]大学生了。

从以上六个例句来看,它反映了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动词遗漏偏误的大致情况。我们知道,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汉语动词量大且使用难度大,学生一时难以记忆或不能准确把握,而又急于表达造成的。如例(1)、(2)、(3)、(4);另一方面是汉语和维语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因为维语是一种粘着语,有着鲜明的形态标志,语言的各个成分能叠加成句,即使有些成分未出现,句子的意义也能够表达清楚。如例(5)、(6)遗漏了判断动词“是”,就是受其母语的影响。

第二,汉语数量词的遗漏偏误。数量词又称数量形容词,是表示数、量或程度的形容词。那么,汉语数量词遗漏偏误就是指在一个句子中该用数量词的地方而没有用,从而导致句子成分的不完整,表达意思不顺畅。这在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中汉语语法偏误中表现也是很明显的。

例如:(1)我到过上海世博园[三次]。(2)吉首大学是[一所]二本院校。(3)我们班有50[名]学生。

以上例句是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数量词遗漏偏误的典型事例。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母语中没有或很少使用数量词,因此,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他们很少会主动去考虑在句子中使用数量词,从而造成了数量词的缺失。

第三,需要重复的成分容易被遗漏。如:(1)他看书[看]了一整天。(2)我爱文学,也[爱]数学。(3)张老师教哲学,也[教]文学。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例(1)需要重复的动词是“看”;例(2)、例(3)应该重复“爱”和“教”。但是,学生们普遍省略了“爱”和“教”,那么,造成此类偏误的原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2.虚词遗漏偏误。虚词,是指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虚词可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语料的分析,常见的虚词遗漏偏误主要表现为助词、介词和连词上。

第一,汉语助词的遗漏偏误。助词,又称语助词,是指一种独立性差、无实义的特殊虚词。因此,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学习汉语时经常容易忽略助词。

例如:(1)我和古丽[的]汉语水平差不多。(2)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3)他的学习成绩变[得]越来越差。(4)我听[了]这个故事,很兴奋。(5)我们俩曾吵[过]一次架。

以上事例反映了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在使用结构助词“的、地、得”和动态助词“着、了、过”的过程中,由于受其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的偏误。

第二,介词的遗漏偏误。在现代汉语语法中,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由于受其母语的影响,在学习汉语时经常会省略介词。

例如:(1)古丽[从]房子里面出来[了]。(2)我们想[在]这里野炊。(3)这里的老师[对]我很好。(4)我长大以后,[为]争光祖国。

第三,连词或关联词的遗漏偏误。连词或关联词的缺漏,是指该用连词或关联词的地方却没有用连词或关联词,因而造成语义不顺畅的现象。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常用有限的语言知识去表达复杂的思想,但是他们在连词或关联词的使用上却不能达到随心所欲,因此,常常会出现遗漏连词或关联词的偏误。例如:(1)我们为我们的国家[而]奋斗。(2)[如果]他不去打仗,[就]不会牺牲。(3)[不管]今天是否下雨,他都要去上海。

总之,通过对以上的这些具体语料的分析得出,除了受母语、目的语知识、文化因素负迁移的影响之外,还有其他几个更为主要的原因:(如汉语知识的不充分、过度泛化、学习语境的诱导等),在这就不做一一分析。

(二)汉语语法误加偏误

比起遗漏偏误来说,误加偏误的情况比较单纯,一般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由于受其母语或目的语泛化的影响,不该出现的某一成分而出现的偏误。误加偏误主要包括:

1.语素误加。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依次是短语、词、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由于把某些语法规则过度泛化,从而出现了误加语素现象的发生。

例如:(1)我们少数民族预科(二)班,有20个维吾尔族学生[们]。(2)今年举办的新生演讲比赛,我终于获得了[第]一等奖。

我们知道,在汉语中常把词尾“们”附加在名词后,表示复数,如学生们,工人们,农民们等,但是名词前面不能再加表示确指的量词。例(1)名词“学生”已经有了确定的数量词“20”,因此后面不应再加“们”。这是学习者因规则泛化而产生的误加。同样,例(2)误加“第”也是规则泛化造成的偏误。

2.关联词语的误加。例如:(1)我一到吉首大学[以后],就给家里打电话。(2)今天我能和工人们见面,[然后]跟他们一起狂欢。例(1)是表示承接关系的复句。关联词语“一……就……”和“以后”是一对时间概念不同的词语,用“一……就……”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时间间隔短,用“以后”,表示第二件事在第一件事之后发生,时间上有先后,因此如果用“一……就……”,就要去掉“以后”。例(2)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误加了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然后”。

3.介词的误加。汉语的“在”既是动词(如:“张老师在学校吗”——“在学校”)又是副词(如“小王在上班”),同时又是介词(如“在学校的操场上”)。这里所分析的是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使用介词“在”时所出现的误加偏误。

例如:(1)[在]校园里有很多绿色的小草。(2)在明天我们将去学校。众所周知,“校园里有很多绿色的小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有”作谓语时,就有表示存在的语义,因此,句子前面不能再加介词“在”;例(2)中的“明天”,本身就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因此,表示时间的介词‘在’应省略。

(三)汉语语法误代偏误

所谓误代又称误用,就是指在一个句子中,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该有甲成分而误用了乙成分从而导致语言不顺畅的现象。常见的误代偏误主要有:

1.词语的误代。词语误代是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语法学习常见的偏误之一,本文将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误代或误用来进行探讨。

第一种,名词的误代。名词误代是指名词在造句时常被误用作动词或形容词。

如:(1)这个班规一提出,就遭到不少同学异议。在这里“异议”是名词,这里误作动词用了,应改为“反对”。(2)作为人大代表,他感到无比的荣誉。“荣誉”是名词,这里误作形容词用了,应改为“光荣”。

第二种,动词的误代。动词误代是指动词在造句时常被误作名词或形容词用。

如:(1)即使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我们也不应该有丝毫的抱怨。“抱怨”是动词,这里误作名词用了,应改为“怨气”。(2)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我们知道,“感动”是动词。在这里误作形容词用了,应改为“感人”。

第三种,形容词的误代。形容词误代是指形容词在造句时常被误作名词或动词用。

如:(1)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奋观看了迎新晚会。“兴奋”是形容词,这里误作名词用了,应改为“兴致”。(2)他从小熟练少林拳,因此他被称为功夫小子。“熟练”是形容词,这里误作动词用了,应改为“练习”。

总之,出现以上偏误的原因,是少数民族预科生没有很好的把握汉语词性,从而出现目的语过渡泛化产生的。

2.短语的误代。短语误代,是指学习者由于不了解不同短语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和使用规则,从而用甲短语误代乙短语而产生的偏误。

例如:(1)现在我交了十个以上新朋友。这里用“十个以上”误代了“十几个”。“十个以上”用来表示数目的最低限度为十,而此句表达的意思是数目在十和十九之间不确定,所以应该用表示概数的数量短语“十几个”

(2)我们今天很高兴地玩。这是用“状语十动词”的短语形式误代了“动词十补语”的短语形式。“很高兴地玩”应改为“玩得很高兴”。

总之,出现上述偏误的原因是学生在目的语掌握不充分的条件下,用类推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即过渡泛化)造成的。

(四)汉语语法错序偏误

所谓错序偏误就是指在一个句子中由于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了位置而造成的偏误。错序是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学习中一种常见的偏误类型。常见的错序偏误有:

1.宾语和谓语的错序。汉语中宾语一般在谓语后面,而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由于受其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经常把宾语放在谓语的前面。例如:王老师[我们去上海]同意。正常语序应为:王老师同意[我们去上海]。

2.状语的错序。在现代汉语中,状语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状语一般附加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进行修饰或限制。但表示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结构作状语时,状语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美景等。但是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由于受其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常把状语放错位置。例如:张老师一定学习[在上海]。正常语序应为:张老师一定[在上海]学习。

3.定语的错序。在现代汉语中,定语常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当,也可由其他词或短语充当,用来修饰中心语。但是,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受其母语的影响经常把定语放在所要修饰的中心语的后面,导致语义不通。例如:我朋友[忠实的]。正常语序应为:我[忠实的]朋友。

4.补语的错序。汉语中,补语的位置较固定,一般出现在谓语动词后面。如:打得好,用得好,玩得好等。但是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母语没有补语成分,所以一些学生经常把谓语和补语的位置颠倒。例如:古丽扎尔和我[好]玩。正常语序为:古丽扎尔和我玩[得好]。

二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语法偏误的教学对策

综上所述,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因受其母语的干扰、目的语的泛化和学生自身的影响,往往出现语法上的种种偏误。众所周知,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一个从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先从句型入手,再到语法知识归纳,最后到句子和话语的运用等。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一种趣味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增加对枯燥的语法知识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学好汉语语法知识。以下的教学方法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情景化教学

情景化教学就是指以情景来模拟教学的内容,通过学生对情景的融入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教师创造一定的语言运用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这可以帮助学生对一些具体的语法知识的理解。例如,利用动作教方位词,教师发指令让学生做:“抬左脚,伸右腿,向上看,向下看”等。在这样的场景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记忆的过程来亲身实践语言材料,获得对方位词的形象理解。

(二)扩缩式教学

扩缩式教学就是指把复杂句式紧缩成简单句,或把简单句式扩展成复杂句的教学。比如,教师给出一个简单句“他来”,让学生通过加时间、地点、目的等轮流扩展出较长的句子。(在几次扩展后,学生获得句子:“他今年10月来吉首大学学习汉语。”)这一练习使学生对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和目的状语的基本位置有了较直观的理解。反之亦然。

(三)游戏化教学

游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喜欢并擅长画画,教师可“投其所好”,在教学中安排这样的游戏:要求一组学生上讲台画个简单的实物,如苹果,牛等,然后让其他学生用“副词+形容词”(如:很+形,十分+形,非常+形)的格式来描述,加深对这几个副词近义词的辨析。如:(苹果):苹果很大,非常红,十分漂亮。(牛):这头牛尾巴很短,身体十分矮小,样子非常可爱。

总之,在对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语法教学的关键是:讲解简短,切中要害,讲解后紧跟大量练习,少用专业术语,多用感官语言(比如:游戏等),增强学生对汉语学习的趣味性,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3]施春宏编著.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概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5]李晓东.中亚留学生词语误代偏误研究[J].语文学刊,2009,(11).

[6]冉红.现代汉语句典[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7]田静.维、哈学生学习汉语双音节结构错序偏误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猜你喜欢
预科生遗漏偏误
来自动物星球的挑战(二)小五狼遗漏的线索
遗漏的光阴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1-11 13:03:41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2015 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状况调查概述——以某地14 所省属本科院校预科生为例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语言与翻译(2015年2期)2015-07-18 11:09:55
理工科预科生语言态度与英语学习关系实证探析
你会收集数据吗
少数民族理科预科生英语素质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