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红, 顾 敏, 张 颖
(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嘉兴 314221)
政治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语境顺应
周 红, 顾 敏, 张 颖
(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嘉兴 314221)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和语用策略,广泛地存在于政治访谈节目中。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解析访谈中主持人和受访者选择模糊限制语这一语用策略的动机和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杨澜访谈录》中杨澜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专访为例,分析了政治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作者认为,政治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说话者通过语言的选择去顺应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等交际语境的结果。
模糊限制语;顺应性;政治访谈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很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不可控制性对会话的顺利进行及不断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已经涉及很多种类的语篇,在国外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所涉及的语篇中,有普通语言语篇、医药研究论文、医生会话语篇、经济预测语言等[1]。会话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现象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2]。国内学者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所涉及的语篇有学术语篇[3-6]、经济语篇[7]、科技语篇[8-9]、法庭审讯___[12]和新闻语篇[11-12]等。研究内容大多是关于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生成机制及其语用功能。因此曾文雄(2225)提出未来模糊限制语研究方向是要关注模糊限制语在认知、文化、社会、社交的顺应性使用和语码转换[13]。访谈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国内学者对其也十分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但很少有学者对政治访谈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研究,而关于英语政治访谈中的模糊限制语研究则更为缺乏。因此,笔者试图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依据,解析政治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受访者选择模糊限制语这一语用策略的动机和机制,为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模糊限制语(hedges)最早是由George Lakoff提出的。作为模糊语言家族中的一份子,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中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语言。模糊限制语种类繁多,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可以从词性、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多种不同的划分。陈林华等、伍铁平、何自然分别从语义、语法和功能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迄今为止比较有影响的是E.F.Prince及其同事J.Frader和C.Bosk从语用的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的划分[14]。模糊限制语按其语用功能,可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按照实际情况改变对话题的认识,可以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即它可以改变话语的真值条件,或者根据已知的情况对原话语做出某种程度的修正,或者给原话语定一个变动的范围,因此它属于语义范畴。这类模糊限制词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程度变动语(adaptors)和范围变动语(rounders)。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并不改变话题意义,不必改变命题的真值条件,只是传达了说话人对话题所持的猜疑或保留态度,或是引用第三个人的看法,从而间接地表达说话人的态度,使说话人的语气趋于缓和,因此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属语用范畴。它也可以再分为两类:直接缓和语(plausibility shields)和间接缓和语(attribution shields)。
顺应性(adaptability)是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比利时语用学家Jef Verschueren于2222年在其新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的新观点。Verschueren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说话人不仅选择语言的形式,还会选择使用策略[15]59-61。可以看出,顺应理论更着重于从发出话语的一方去解释语言的动态选择过程。语言选择有很多特点,它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语音、词汇、结构、文体等),不仅包括语言形式,还涉及语言使用策略,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潜意识的行为,贯穿于语言产出和语言理解之中,等等。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作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15]59-61。前两者为语言选择分别提供了可能性和方式,顺应性则是在此基础上以恰当的方式,在可能的范围内做出符合交际需要的语言选择,从而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语境关系顺应是语言顺应的重要一环。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表明,语境是交际双方或多方动态地创造与调控的,存在交际语境(包括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和语言语境。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语境关系具有顺应性及其顺应的动态性[16]。离开具体的语境,就谈不上交际。模糊限制语在政治访谈节目中的使用实际上就是顺应语境关系而产生的。访谈是一种为了实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动态的交流,它受到访谈话语的特殊语境的制约,带有明显的即兴性、互动性和话语发展的不可预测性等特征。根据顺应论,访谈双方在选择使用模糊限制语的过程中必须顺应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等语境。本文以《杨澜访谈录》中杨澜对来华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专访为例,试图从一个侧面研究政治访谈节目中访谈双方是如何通过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去顺应交际语境的。
(一)顺应心理世界
心理世界主要涉及语言使用者的个性、情感、观念、信仰、欲望、愿望、动机、意向等。Verschueren认为,语言互动是心智与心智之间的交流[15]87;他还认为,心理世界语境是最深层次的语境,它对交际言语是否得体起着关键作用[15]123。说话人选择语言过程正是顺应自己和听话人心理世界的动态过程[5]22-23。顺应是双向的,听话人在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时,也是一个进行合理推测的顺应过程。下面从主持人和受访者两个不同的角度阐述说话人是如何选择模糊限制语来顺应心理世界的。
在政治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作为受众的代言人,他(她)的说话对象可能涉及个人乃至整个世界,而不仅仅是出现在言语现场的听话人,所以在表述政治观点时往往会产生保护自己的心理。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主持人常常会巧妙地运用模糊限制语来缓解这种状况的产生。另外,作为大众传播者和节目的引领者,主持人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随时控制把握好谈话方向,做到适时提出或结束话题,让讨论根据需要深入推进或者浅尝辄止,把握和主导整个访谈的节奏和气氛。
例1 Y:In your testimony to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you suggested that U. S.should use smart power to handle international issues.How is that approach,or strategy,reflected in your Asian trip,especially your trip to China?
例1中的you suggested是间接缓和语,意思是“你提议,你建议”。这个模糊限制语既客观地报道了事实,实际上又隐含着一种潜台词就是“你说的话,不关我任何事”。在主持人的心理下,自己永远是作为第三方旁观者,所有的厉害关系都不会往自己身上揽,这种效果在涉及政治类的访谈中更加明显,所以顺应这种想要置身事外、保护自我的心理。而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especially巧妙而适时地把话题转移到此次访谈的正题上来,突出访谈内容的重点。因为有了模糊限制语especially,主持人才能轻松地转变和切入话题,把握了谈话方向,创造和延续美好的气氛以完成访谈的任务。
在政治访谈中,受访者往往是企业界精英人士或与经济相关联的政治人物,他们的言语会给人一种节奏感强、具有强跳跃性、与时代联系紧密的感觉。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受访者有时会在回答中插入一些具有人情味的模糊限制语来调节一下气氛,施展语言的幽默性,使观众感觉触摸到了受访者的内心情怀,体验到心灵上的感动和慰藉。处于这个特定的表情达意需要,模糊限制语语义的不确定性给受话人留下可供理解的空间。有时,在一些严肃的话题和时政讨论中,为了使听众更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受访者会尽量以缓和、幽默的方式打开话题,先为双方的交谈创建良好的基调。
例2 Y:I found you more relax than before.
H:You know,I think Iam getting older.
例2的对话出现在访谈开始,主持人杨澜第一次采访希拉里,但并不是第一次见到希拉里。与1998年她作为第一夫人陪同克林顿总统访华的时期相比,杨澜说今天的希拉里显得更加轻松,以此引入了闲聊的话题,也创造了轻松的谈话氛围。希拉里连续使用两个模糊限制语:一个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you know和一个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I think,特别是I think的插入,带有一点开玩笑性质的自嘲,使得轻松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话语更加自然而富有情趣,一下子就能让主持人、观众与受访者之间产生心与心的接触,便于双方关系的拉近并使对话在轻松的氛围中得以进行。
(二)顺应物理世界
物理世界是一种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语境,包括特定的主体、对象、时间、空间、话题等要素,其中任何一个变化都会影响说话人对语言的选择。Verschueren认为,时间指示词和空间指示词是语言选择锚定于物理世界的两种研究得最多的,也是最明显的方式[15]95-122
时间是物理世界的一个要素,它包括事件时间、说话时间和指称时间。它的变化将会影响说话人的语言。尤其是当主持人为节目选择话题或访谈时间临近结束而尚未完成采访任务时,时间因素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适时的话语选择总是能吸引更多的注意或使访谈继续进行。
例3 Y: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time,although it falls short of my questions.Well,can I squeeze just onemore?
H:Sure.
在例3的对话中,因原先规定的采访时间已到,而主持人杨澜想继续采访,所以先用一个模糊限制语very much对希拉里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表示感谢,然后巧妙地运用模糊限制语well,把因为时间限制而未完成采访的遗憾掩盖起来,同时模糊限制语just又暗示了“我只是再提一个问题,不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的请求,这种请求往往会使受访者不好意思拒绝。这里的模糊限制语well,既是语气和话题的转换,同时更是一种对语境的顺应。众所周知,一般的重要的访问都是对时间有规定和限制的。在时间已到但是访问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主持人用一个well和一个just,表示了自己还没有访问结束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想要再延长一点时间的请求。well可以作为拖延或延迟手段(temporizing or delaying tactics)[17]。正是作为延迟手段的模糊限制语well使得访谈在一种和善的环境下继续进行,采访时间从7分钟延长到十多分钟。
这里的空间指的是节目的场所或者节目周围的环境。在政治访谈节目中,空间背景对访谈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它发生改变的时候,主持人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来顺应新的环境,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当时的话题,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例4 Y:But this is a beautiful Embassy.
H:Isn’t it?Iam so proud and impressed by it. It took a long time to build,but it is very beautiful and very functional.And the architecture is Chineseinspired,so it’s really a wonderful addition to our embassy community.
在这个例子中,因为采访地点不是在演播室而是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美国大使馆是北京使馆区最新的“一份子”,设计中体现了中国的元素。所以在访谈中,主持人杨谰并没有直接涉及访谈的主题,而是以大使馆的建筑开始,恰当地顺应访谈的空间的变化。在亚洲文化系统中,延时话题能够有助于缓解对方情绪。希拉里的回答中用了四次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so”、“very”和“really”给予大使馆的建筑以高度的赞美,也恰当地顺应了当时节目的空间背景。
(三)顺应社交世界
社交世界包括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如权利、地位和社交角色等。这些准则要求语言使用者顺应文化、社会阶层、民族和种族、国籍、语言群体、年龄、性别、宗教、教育水平、行业和党派等。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出于交际的需要,必须动态地顺应或遵守社会规约。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就是对社会规约的一种顺应。在政治访谈中说话者的社会身份和性别身份往往会对说话人如何选择模糊限制语来顺应社会规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政治访谈中,说话人由于其特殊的社会身份,他们的话语拥有多个声音,他们的言语行为必须充分考虑他们所代表的国家、政府或政党的利益。这一过程涉及到大量的社会因素,尤其是顺应政治立场是优先考虑的因素。作为权力强势群体的政治人物,社会身份具有多重性,其话语亦反映多重社会身份与多种政治劝说之意图[18]。说话人的政治立场对听话人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政治立场往往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产生极大的影响。
例5 Y:Do you think that China should further invest into American treasury bonds?Because there is a debate here-w ith unclear future,we should stop buying more.
H:Well,I certainly do think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central bank here in China is making a very smart decision by continuing to invest in treasury bonds for two reasons.
例5的对话中,希拉里被问到在经济危机中,中国是否应该继续购买美国债券。这里的well其实表达的是“我不这么认为”,但是出于礼貌的关系,受访者希拉里很好的运用了一个模糊限制语well起到了转换的作用。希拉里还使用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I think,并在中间插入certainly和do这两个词语来加强肯定的语气,以表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从顺应社交世界的角度出发,希拉里作为美国国务卿,必须努力捍卫她所代表的美国国家利益,自然很有必要利用中国的力量去解救经济危机下的美国,这出于一种基本的爱国主义。在这里希拉里正是选择了模糊限制语这一语言策略来顺应社会规范。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想法的表达,而是一种让听话者对自己的建议产生信心的方法,特别是当说话人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威望的人时,这种效果就更明显了。
性别在一定程度上与谈论的话题有关。许力生(1997)认为,女性谈论的话题多为生活、情感类的话题,这与她们的地位、工作、社会声望、女性特有的性格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19]。在女性言语社团中,一些永久性的话题如着装、爱情、家庭、生活琐事、某事的经历、感想、抱怨等,这些和女性天生细腻的情感和思维是分不开的。女性通过这些话题的闲聊或谈论,交际成员可以互动,从而达到维持平等、和谐、一致关系的目的。正因为女性谈论的话题多涉及生活、情感类,所以话题需要委婉,而模糊限制语是使这类话题显得自然,不那么唐突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吐露心声,还是评价他人,这些话题中的模糊限制语都是不可缺少的。
例6 Y:And so you are going back today,right?
H:Yes.Ihave to go back today.
Y:And just in time to celebrate your daughter’s 29th birthday.
H:That’s true.She w ill be 29 on Friday.And I am very much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her for a birthday dinner.
Y:Okay.So what kind of path do you like to see her take?I know she has been studying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 at Columbia.
H:That’s right.I think she is someone who charts her own path,and I am very impressed and delighted at the choices that she hasmade.I just,like most mothers,want her to be happy and have a good life.And that is really all Iw ish for her.
例6中的对话是主持人杨澜问希拉里访谈结束后的当天赶回美国的原因是不是为了庆祝女儿切尔西29岁的生日。在进入正式话题前,杨澜提及该话题,是顺应了女性这一性别身份。正如前面所说,女性喜欢谈论的话题多为生活、情感类的话题,这些话题可以拉近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营造平等、和谐的谈话氛围。希拉里作为一个女性,更作为一个母亲,在回答问题时,除了用短语have to表达作为一个母亲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外,还加上了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very much表达了一个母亲想见到女儿的迫切心情。在评价女儿时,她用了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I think和very,just,really等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强烈地表达了一个母亲对自己女儿的骄傲和殷切希望。而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most和all可以让听众体会到希拉里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女性,她也像大多数母亲一样,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这些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正是顺应了受访者本身的女性身份。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环境、各个语体之中,它独有的模糊性特征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对于会话语篇尤其是访谈节目更是如此。由于访谈节目的动态性特征、受众的接受习惯、主持人和嘉宾的认知能力等主观因素,运用一定数量的模糊限制语是语言运用中的客观需要。通过以上实例的分析,可见模糊限制语广泛存在于政治访谈节目中,政治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访谈双方通过语言的选择去顺应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等交际语境的结果。当然,这些语境因素在访谈节目的语言选择过程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共同制约影响语言的选择。总之,在顺应论的视角下,政治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访谈双方通过语言的选择去适应交际语境的结果。
[1]王晓雯.英国议会辩论中的模糊限制语:类型与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226(6):126-129.
[2]Hyland K.W riting w ithout conviction?hedging in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J].Applied Linguistics,1996,17(4):433-454.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222.
[6]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224.
[7]王芳.经济类文章中的模糊限制语[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223.
[8]杨慧玲.科技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221,17(1):84-87.
[9]赵英玲.英语科技语体中国的模糊限制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9):15-17.
[12]毛凤凡.法庭讯问中的模糊限制语引发的语用冲突及其对法庭审判的启示[J].外语研究,2226(2):19-22.
[11]彭征宇.英语政治访谈中模糊限制语的特征及人际功能[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227,7(3):72-73.
[12]周红.模糊语言的构成特点及其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以China Daily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229(4):32-35.
[13]曾文雄.国内外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225(3):23-26.
[14]周红.英汉变动性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J].外语研究,2228(2):42-44.
[15]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222.
[16]冉永平.语用学[J].中国外语,2211,8(6):1,33-34.
[17]Schourup L.Rethinking well[J].Journal of Pragmatics,2221(33):1225-1262.
[18]王荣斌.社会身份多重性与政治劝说的元语言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211,42(3):86-91.
[19]许力生.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J].外国语,1997(1):42-47.
Adaptability of Hedges to Context in Political Interviews
Zhou Hong, Gu Min, Zhang Ying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Jiaxing University,Jiaxing 314001,China)
Hedges,as a natural lingual phenomenon,are w idely used in political interviews.The Adaptation Theory of Verschuren provides u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why interviewer and interviewee choose hedges as pragmatic strategies.Based on the interview between Yang Lan and U.S.Secretary of State Hillary Clinton from Interview With Yang Lan,this paper is to make a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hedges in political interviews.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use of hedges in political interviews is the result of speaker’s adaptation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cative context such asmental world,physical world and social world.
hedges;adaptability;political interviews
H 313
A
1229-895X(2213)22-2122-25
2212-27-29
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研究课题资助项目(2211B122)
周 红(1963-),女,教授。研究方向:模糊语言学、语用学。E-mail:jxsall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