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
苏州工业园区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始终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中新合作重点领域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初步探索出一条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与国际经验深入融合、与群众需求紧密对接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着眼规划超前覆盖,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园区坚持以创新的思维、科学的规划和统筹的方法,系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是理念创新。园区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经历了从管制到服务、人治到法治、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三次重大转变。园区建设之初,就将亲商思维融入社会管理实践中,以“世界眼光”培育亲商理念。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以法治思维探索建立了依法治园的法规体系和执法机制。在新的发展阶段,把人视为经济发展中的第一要素,形成了“亲商不轻民、亲商不唯商”的理念。正是因为社会管理理念的持续创新,才有了园区的科学发展。二是规划引领。园区建设之初就以国际化、现代化的视野,将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科学布局工业和完善各项城市功能,适度超前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围绕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将法治建设列为园区“十大民生工程”和“七大园区建设”之一。2013年初制定《中新社会管理交流合作示范区实施方案》,确定八大重点课题和25个重点项目,助推社会管理创新。三是协调推进。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外来人口高度集聚,是社会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多年来,园区始终注重城乡统筹、区镇联动,按照产城一体、城市与工业同步的发展思路,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与苏州文化底蕴于一体,注重工业、交通、商贸、人口、生活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无缝对接,推动集产业发展与生活宜居于一体的新型城市转型,为社会管理创新奠定物质基础。
坚持民生优先发展,保障社会管理创新。园区注重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完善利民政策。近年来,园区先后建成现代化住宅小区52个,6万多农户得到妥善安置;每年专项列支7000万元支持富民载体建设、新型股份合作经济发展、外出种养业创收并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创业的每户给予2000元补贴,并提供5~10万元的担保贷款。二是依法保障民生。坚持每年开展法治建设实事工程,现已完成52项重大民生工程项目。落实义务教育法,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依法规范医疗服务,切实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率保持100%;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实施“生态优化行动计划”和“环境双月提升工程”;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有序的消费环境。三是维护社会公平。切实加大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集中清理力度。近四年来,组织开展案件评查210件,无一案件存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或程序上的错误。
注重服务品牌培育,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园区始终坚持服务为先,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努力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一是畅通渠道听民声。自2011年5月起将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社情民意联系日”,由工委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到目前为止,园区已开展42场活动,聘请100名社情民意代表,解决740项各类问题。在社区工作站统一设置了民情联系服务窗口,充分发挥社区收集社情民意的职能,使社情民意成为社区服务的“导向仪”。二是集约服务解民难。在“升级”邻里中心对周边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服务功能的同时,在每一个社区邻里中心辟出15%的面积用以同步规划建设“民众联络所”,并按照标准配置“社区工作站、民众俱乐部、乐龄生活馆、少儿阳光吧、卫生服务站、邻里图书馆、邻里文体站”等公共服务载体,免费向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开放,一站式满足居民政务服务、卫生健康、精神文化等需求,形成了“触爱行动”、“啄木鸟”等一批社区服务管理品牌。三是党建引领聚民心。深化基层党群共建,筑牢社会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社区党组织与高博、西交大等四所高校党组织结对,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走进社区服务居民。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先后成立园区外企党委和私营个体经济联合党委,建成非公党组织1054个,覆盖非公企业7137家。三星电子集团党委积极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使党组织成为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顺应市场改革取向,倒逼社会管理创新。园区积极适应市场化要求和经济发展环境变迁,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创新。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仅设立了12个局(委、办)和一个非常设机构,对应市里近百个职能部门。构建社工委、社区工作站和邻里中心、社区居委会三级扁平化管理模式。2012年底,园区适时调整了现有镇级行政体制,撤销娄葑、唯亭、胜浦三个镇,设立四个街道,使街道职能和工作重心由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转为社会管理和服务。同时,设立并逐步完善一站式服务中心,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和违诺投诉制。二是发挥社会协同作用。采取降低登记门槛、创新“无业务主管单位”登记、基地孵化等形式,大力发展各类社会组织。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逐步将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社会稳评等事务性、辅助性、公益性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担。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按照项目化、市场化运作方式提供专业化服务。大力推进“社企合作”,100多家大型企业与社区结对共建,形成了“金相邻、好伙伴、共成长”的良性互动关系。三是推进社区居民自治。普遍推行社区党组织牵头,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等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搭建社区共商共治平台。积极引导和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通过恳谈会、听证会、评议会等多种形式,切实保障群众各项民主权利。目前,湖东社区成立的保障孩子上下学的“护苗队”、为精神病人定期送医买药的“博士汽车志愿者队伍”、缓解老年居民吃饭难的“爱心餐厅联盟”等50个“草根”自愿组织,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好帮手”。
优化法治建设环境,支撑社会管理创新。园区弘扬法治理念,培育法治文化,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提升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一是依法规范行政行为。落实领导干部述法考评制度和任前法律知识制度,制定完善《工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和《管委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同时,结合区情建立和完善独具特色的反腐倡廉机制,重点规范制约涉及个人或部门利益较多的行政管理领域,进一步堵塞权钱交易的漏洞,建立纵横覆盖全区域的高效灵敏的监督网络,降低政府行为失范的几率,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二是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着力加强区、镇(社工委)、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健全覆盖企业、社区的专业调解组织网络,积极探索劳资、医疗、物业等专业领域调解组织建设,有效整合社会志愿调解力量,共同推进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2012年,各级各类调节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9697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6%,有效维护了园区社会大局稳定。三是营造法治文化氛围。探索创新了“假日法庭”、“网络直播法庭”、“警民恳谈日”等司法服务举措,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建成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法治示范一条街、平安法治网站等普法载体,方便群众学法用法。开展“认识你的新邻居”、“评选好邻居”、“争做金相邻”等主题活动,建设和谐乐居家园。建立“法治示范集宿区”、“外籍人士学法堂”、“境外人士文化沙龙”等服务平台,形成多元群体与文化交融共处的开放氛围。
苏州工业园区既是中新两国社会建设领域合作交流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不仅使我们丰富和深化了对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而且提供了许多有益借鉴和深刻启示。
以理念创新引领体制机制创新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首要前提。理念创新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内在动因。园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理念创新与时俱进,始终把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和低成本政府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追求,从而走出了一条裂变型、爆发式、超常规的发展之路。实践证明,要谋求区域发展新优势,只有以理念创新引领社会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进而推动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创新,社会管理才能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以源头治理化解社会矛盾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所在。当前,大量出现的社会矛盾,归根结底是群众利益问题。园区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努力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竭力提供便捷高效的人性化服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实践表明,推动社会管理关口前移,以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是有效防范社会矛盾发生的治本之策。只有对人民群众真正尊重、真情关怀、真诚服务,才能实现干群良性互动,取得社会管理实效。
以激发社会活力驱动多元治理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路径。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园区注重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推进社区居民自治,不断拓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渠道,积极依托社会力量特别是志愿者和民间组织进行社会管理,形成了社会和谐人人有责、社会管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的力量源泉,只有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发动群众力量、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管理的内生活力。
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社会文明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基础。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社会和谐稳定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的文明程度。园区坚持把推进人的现代化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努力培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法治意识,促进了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实践证明,社会管理和社会文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努力营造安全稳定、规范有序的社会环境,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才能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以深化法治建设为着力点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根本保障。法治建设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社会诚信度的核心。园区紧紧围绕深入开展法治园区建设,切实维护法治权威,致力保障政府优质服务、群众依法维权、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和社区有效自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实践证明,法治建设是社会管理的基石,只有强化依法治理,切实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走出“信访”不“信法”的怪圈,实现社会长治久安。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