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苏中崛起需处理好六大关系

2013-04-07 08:49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十期省管干部进修班
唯实 2013年12期
关键词:苏中规划改革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十期省管干部进修班

推动苏中崛起需处理好六大关系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十期省管干部进修班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苏中地区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提升的时期。2013年6月,江苏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围绕“两步走”目标,充分发挥苏中地区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着力推进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形成与长三角核心区协调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我们从政策研究制定的角度认为,苏中的融合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六大关系。

正确处理规划编制和规划执行的关系

推动苏中融合发展,重塑经济地理,应当坚持规划引领,增强规划编制和执行水平。

注重规划的编制。建议重点围绕如何与长三角核心区对接融入,合理布局土地、人口、交通、产业等要素,编制高起点、高标准的苏中地区发展规划。规划编制应当突出三点:一是前瞻性。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变化,提出应对策略,确定发展框架。二是统一性。注重与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宁镇扬同城化规划的衔接,注重三市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三是可操作性。从规划编制之初,就充分考虑规划执行问题,并提高到操作层面上,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注重规划的执行。建议从三个层面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县级层面应该拥有一定的规划编制权,在保证与上位规划一致的基础上,认真执行好规划,及时与上级和周边地区沟通对接。地级市层面,在抓好自身规划执行的同时,对县级市一些重要区域的规划加强指导和把关。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对苏中地区发展规划相关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正确处理产业集聚和错位竞争的关系

苏中地区应注重合理分工、差别竞争,以产业集聚强化发展优势,以优势互补提高发展效益。

注重产业协作,加快产业集聚。借鉴苏南、苏北共建园区的做法和经验,引导苏中开发区加强与苏南开发区的结对合作。围绕产业链前延后伸,加大龙头项目、缺环项目、延伸项目招引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例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上海、浙江,以及南京、镇江、扬州、淮安等地均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苏中三市特别是扬州市,建议用足用好江苏省支持苏中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精心服务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积极争取上海大众二期项目落户,努力打造江苏乃至长三角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继续加大汽车零部件项目招引力度,加快零部件项目集聚,打造以配套上海大众为主,辐射周边的零部件生产基地。

注重错位竞争,培育产业特色。引导和支持南通重点发展依托江海的船舶、钢铁、化工等临港产业以及与上海分工协作配套的其他产业;扬州重点培育壮大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照明、电子信息、化工等产业;泰州重点培育壮大医药、机电(船舶)、化工等产业。同样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例,建议苏中三市特别是扬州市找准自身产业定位,根据不同车企的市场、消费人群的区别,确定产业发展重点,避免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形成产业同构化、同质化竞争。

正确处理整体融入和局部率先的关系

考虑整体性,推动苏中地区整体融合。一是加快推动同城化进程。建议苏中三市主动融入宁镇扬同城化和锡常泰、苏通经济圈建设,努力在设施、产业、资源、要素等方面提升融合度。加快规划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城际交通网络,促进城市间无障碍对接。二是加快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南通全方位融入、对接上海,建设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扬州围绕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目标,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底蕴、古城风貌与现代气息并存的城市。泰州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苏中三市加快推动与下辖县市同城化,引导各县市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培育壮大重点中心镇。抓住扩权强县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扶持薄弱地区发展。针对苏中地区内部发展的不均衡,按照《促进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要求,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考虑差别化,推动部分地区率先融合。苏中地区各个地方条件不同、基础不同。在推动苏中地区整体发展的同时,根据各个地方区位、产业、资源的不同,每个大市选择1~2个县市,打造融合发展的先行区。这一点在苏中地区发展中已经有了实践。例如,靖江2003年就与江阴合作建立了全国首家跨行政区域的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带动了靖江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苏南、苏中的联动开发起到了示范作用。下一步,建议进一步发挥靖江、启东的先行优势,将它们分别打造为泰州实施江海联动开发的先行区,南通实施跨江联动、转型升级的先行区。此外,仪征作为宁镇扬之间的节点城市,交通十分便捷,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与南京、扬州紧密相关,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管理等方面也与南京、扬州联系密切,建议考虑将其打造为宁镇扬同城化的先行区。

正确处理综合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关系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加快开发进度。以过江通道和城际轨道建设为重点,以快速化、通勤化交通网络建设为目标,推进苏中三市与苏南、上海综合交通网络的全面衔接。针对苏中地区水网密布的情况,将水利工程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实施江河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和河道疏浚等工程。推进苏中电网建设,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苏中地区能源、信息保障水平。

以资源保护为红线,推动可持续发展。应当坚持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建议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议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从严管控污染排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重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长江岸线是苏中三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条件。一方面,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加快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推进沿江深水泊位和内河干线航道建设,使南京沿江港口群具备类似于沿海港口的功能。另一方面,按照综合开发、效益优先、集约利用、远近结合、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统筹规划长江岸线资源,科学划分生产、生活、生态和预留岸线,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经济与生态相结合。

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坚持将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当前,与上海及苏南地区相比,苏中地区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充分,突出表现在经济实力、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存在差距。苏中三市应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瞄准长三角核心区,在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速度,加快追赶进度,逐步消除与长三角核心区之间的差距,接近和达到长三角核心区发展水平。

坚持将改革作为最大红利。江苏省委、省政府针对苏中三市的特点,提出了“一市一试点”的政策。其中,南通统筹沿江和沿海开发,统筹海洋和陆地产业发展,统筹海上和陆域资源的利用,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泰州依托产业基础,深化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探索较后发展起来的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跨越并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扬州虽然地处江北,但是江南特色浓郁,与南京、镇江同城化效应明显,积极开展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与苏南全面对接、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当前,苏中三市应充分把握机遇,积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根据各自试点任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未来5~10年改革框架性方案,以及最近1~3年的具体行动计划。二是抓紧组建工作机构。成立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设立改革办公室,负责综合改革的谋划、统筹、推进、督办工作。三是抓紧启动相关改革。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稳步实施、综合改革的思路,优先选择部分重点领域、突出环节,率先启动改革,以带动综合改革试点的整体突破。

坚持将稳定作为重要保障。改革必然牵涉利益格局的调整,往往会面临方方面面的压力和阻力。如何克服这些压力和阻力,既需要基层的努力,更需要高层的决心。新一届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改革,更加重视市场作用和政府职能转变,放手、放权、放给市场正成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思路。因此,在推动苏中地区改革的过程中,省级相关部门要带头支持改革,给予基层一定的试错权,保护地方的积极性。地级市对县级的指导、把关,应更多地侧重于宏观层面,不宜过于具体。尤其是在行政审批方面,建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精简行政层级改革试点。县级层面要统筹好改革力度与群众接受程度的关系,既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又保证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同时,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自觉参与和支持改革,共享改革成果。

正确处理政策支持和自我奋进的关系

推动苏中融合发展、重塑经济地理,既需要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苏中三市的自力更生、加压奋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组织保障,充分发挥江苏省苏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任务分解、定期督查、协调推进等机制,尤其是对跨区域、跨部门的工作事项,建立衔接顺畅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沟通、对接,帮助苏中三市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苏中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在财政、产业、基础设施、生产要素等方面给予扶持。财政金融方面,实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鼓励和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到苏中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苏中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产业发展方面,加大对苏中产业发展的支持倾斜力度,鼓励重大产业项目落户苏中;对苏中合作共建园区,参照苏南、苏北共建园区的政策给予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支持苏中地区加快长江深水航道、干线铁路、干线公路、重要过江通道、重要江海港口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生产要素方面,优化国土利用格局,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倾斜上给予保障。

增强内生增长能力。一个地区的发展,外因是重要条件,内因是决定因素。在新的形势下,推动苏中发展,关键要靠苏中三市自身的不懈努力,靠苏中地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因此,在争取国家、省级支持的同时,苏中三市要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主动性,紧紧抓住重大机遇,立足自身,奋力争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造新的业绩。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苏中规划改革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授予“扬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凝侨心 聚侨力 助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
改革之路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