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伟,李晓瑜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高校网络舆情现状与对策
翟志伟,李晓瑜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近年来,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和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和业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要清楚地看到,面对网络的迅猛发展,高校的网络舆情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只有认真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了解学生的舆情方向,才能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网络舆情观,维护校园的稳定,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高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在网络环境下,大众的社会舆论通过网络传播,即为网络舆情,它具有传播快、影响大、信息多元的特点,对传统的平面媒体形成了颠覆和解构。
面对网络信息化的全面到来,我国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普及率,不仅为学生在知识获取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是学生思想的主要传播平台。网络作为新型的信息媒介,具有很强的信息传播能力,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网络舆情对他们思想的认识和形成,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如何进行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提出了挑战。
据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中国网民实现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一)参与度高、信息量杂、影响力大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生力军,已经展现出巨大的能量,随着网络的普及,移动智能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手段越来越多,参与的人数也很多,内容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涉世不深,自制能力不强,喜欢随波逐流,主流社会观念淡薄,一旦受到网络不法信息的蛊惑,很容易在这方面走歪路。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往往突发性比较强,大学生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来获悉事件的来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造成大众围观态势。校园公共安全事务往往集中在餐饮、住宿、水电供应、网费交纳等方面,通过网络的各种渠道进行传播,很容易给学校安全和教育引导带来影响。
(二)微世界的“双刃剑”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媒体”,不但改变着大众的消费体验,也改变着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大学生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机看微博,并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话题进行评论,成为名符其实的“微博控”。“微”版图的不断扩张,引来了大学生网民的踊跃参与,关注社会热点,参与公共事件,热衷传播身边的各种见闻。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获取信息的快捷性,微博更容易被喜欢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接受。但部分信息个人色彩浓烈,有大量的虚假信息在微博上传播,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很容易受到这些网络垃圾的腐蚀,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引导,会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网络心理疾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面对社会的突发事件、集体事件和各种意外伤害事件,微博发挥了它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的特点,突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提出了巨大挑战。
(三)网络活动的发起地 网络信息平台已经突破了地域的空间距离,很多高校的学生开始利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思想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拉近了距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文化效益。他们在奥运期间进行的虚拟火炬传递,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发起网络祈祷。正是有了网络这个传播阵地,才能聚集起这么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在极短时间内做出这么多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公益活动。
(四)网络舆情具有偏激性 网络舆情的偏激性主要表现在群体事件的突发性上,大众对群体事件表现出一种极端和情绪化的态度。随着网络信息化发展的多样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众的的偏激心理,通过网络制造群体性事件,利用各种手段推波助澜,以达到偏激的目的。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及虚拟性,部分大学生不顾现实生活中的顾虑和道德的约束,在网上发表意见和看法时,带着情绪化和非理性的态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计后果,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判断,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伦理底线,背离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高校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解大学生思想的重要窗口,是大学生思想动向的方向标。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利用好它,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高校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有其两面性。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同时又是网络舆情的积极参与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会受到这些新情况的影响。
(一)净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生身处信息海洋中,对这种相对自由、表达不受限制的平台相当欢迎。网络舆情的出现,不仅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题。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极大的冲击,他们很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再加上别有用心的人进行舆论的误导,极容易引发大学生的情绪波动,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学生的安全。
(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 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用性的基础。网络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大学生借助网络,实现信息的获取,知识更加多元,教育者失去了信息优势,使大学生和教育者形成一种理论上的平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有必要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重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教育理念方面的转变。此外,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新媒体的认知度不高,缺乏对大学生心理需求和个性特征的研究,缺乏对学生受教育主体的尊重,在网络舆情的引导上存在很多弊端。转变教育理念,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求,这样才能适应高校网络舆情所提出的新要求,才能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大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
(三)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 不仅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教育内容与方法同样要紧跟时代潮流。在网络条件下,如何满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应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之符合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高校网络舆情的复杂性使得传统课堂教育的一对多、强制灌输理论已难以适应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这就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研究新的教育模式。
(一)培养大学生网络法制观念 要使高校网络舆情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必须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较强的法治观念,不能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接受网络上的邪说歪理,进行网络造谣。我国在网络舆情监管方面有很大的不足,相关法律建设跟不上网络的快速发展,同时又缺乏相应的权利救济制度,一旦发生突发性群体事件,不能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就会产生重大的舆情危机。因此,完善网络舆情法律,迫在眉睫。同时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讨研究法律方面的教育工作,让学生能在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中享受网络带给他们的方便与快捷。
(二)建立网络舆情互动平台 由于网络的公开性和自由性,大学生群体能很方便地参与到网络讨论中,就自己关心的事发表意见。学校应该自上而下建立一支有较高素养的舆情评论队伍,开通校园讨论板块,甚至在适当的时候,校领导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跟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地了解他们的呼声,给予合理的解释,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稳定学生急躁的心理,避免极大的舆情风险。
(三)加强舆情监控力度 网络舆情难以控制的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监控力度跟不上,造成网络舆情的偏激性和非理性表达,从而造成舆情危机问题的激化,导致舆论方向呈一边倒的态势,因此,建立完善的预警监控,是控制网络舆情恶化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对网络预警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先进的预警系统,配置专业的舆情人员,在现有的网管系统下,加强对校园论坛、贴吧、社交网络、微博的的监控,通过对专业平台上数据的收集和社会热点的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分析。
[1]倪智坚.浅析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3):18.
[2]姜胜洪.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引导[J].广西社会科学,2009(1):11-14.
[3]郝文江,马晓明,武 捷.网络舆情现状分析与引导机制研究[J].计算机安全,2011(2):67-70.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7):29-30.
[5]周源源,费国强.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9):78-87.
〔责任编辑 赵晓洁〕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QU Zhi-wei,LI Xiao-yu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Shanxi,030051)
In recent years,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network brought a lot of convenience to college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amateur life.But it is found tha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colleg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risis has become a new topic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e shoul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arefully,understand the direction of students'public opinion in order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have correct network public opinion,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campus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on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network public opin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41
A
1674-0882(2013)02-0090-03
2012-11-24
翟志伟(1985-),男,山西朔州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
李晓瑜(1966-),男,山西汾阳人,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