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2013-04-06 17:43赵秀玲
食品工业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小茴香茴香挥发油

赵秀玲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学院,安徽黄山 245021)

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又名怀香、怀香子、茴香子,性温,味辛,甘,系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小茴香原产地中海地区,现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种植,以内蒙古、山西产量较多。茴香是一种重要的多用途芳香植物,其叶和种子均有特殊香味,嫩叶通常作为蔬菜食用,而种子因其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之功效,则被用作药用、调味品和香料[1]。小茴香药材药典没有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项。聂凌云[2]首次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0种不同产地小茴香药材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与比较,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组分的94%以上,建立了小茴香药材指纹图谱。同时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建立了小茴香挥发油中反式茴香脑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得其中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为65%~78%。增加了药典标准的含量测定内容,建立了小茴香药材在法国注册上市的国家级药品标准。据研究证实[3],小茴香药材中主要含脂肪油、挥发油、甾醇及糖苷、氨基酸等,还含有三萜、鞣质、黄酮、强心苷、生物碱、皂苷、香豆素、挥发性碱、蒽醌、有机酸等多种类型化合物。

1 小茴香生理活性成分

1.1 生物碱

生物碱一般是指存在于植物中的碱性含氮化合物,现在人们从海洋生物、微生物、真菌及昆虫的代谢物中也发现了含氮化合物,有时也称为生物碱,大多数具有含氮杂环,有旋光性和明显的生理效应。生物碱分布较广,其中双子叶植物的豆料(Leguminosae)、茄科(Solanaceae)、放己科(Manispermaceae)、罂粟科(Papaveraceae)和小蘖科(Berbereaceae)等科属含生物碱较多。生物碱往往是很多药用植物包括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如阿片中的镇痛成分吗啡、止咳成分可待因、麻黄的抗哮喘成分黄麻碱、巅茄的解痉成分阿托品、长春花的抗癌成分长春新碱等等。大多数生物碱具有抗癌、抗肿瘤、抗炎的功效。古力伯斯坦·艾达尔[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小茴香中生物碱的含量为2.9%。

1.2 小茴香挥发油

朱金霞[5]将不同产地小茴香品种,在海原种植后,提取小茴香中挥发油,所得挥发油成分相同,均含有α-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反式-β-罗勒烯、葑酮、爱草脑、香芹酮、茴香醛、反式-茴香脑、α-古巴烯、对甲氧苯基丙酮、反式甲基异丁子香酚。但不同产地小茴香品种中挥发油含量存在差异性,其高低顺序为:山西>海原>甘肃>内蒙。高莉等[6]通过GCMS联用分析了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和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离出17个峰,鉴定出13个化合物,占所测定挥发油总量的96.5%。其中主要成分是反式茴香脑(981.81%)、α-水芹烯(4.15%)、爱草脑(3.52%)等。刘洪玲等[7]采用水蒸汽回流法提取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程序升温方法对小茴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出51个化学组分,鉴定了41个化学组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3%以上。分析已鉴定组分,倍半萜烯类组分有α-蒎烯、桧烯、β-月桂烯、柠檬烯、反-β-罗勒烯等,相对含量为16.35%;萜酮类组分有:L-葑酮、樟脑、反式茴香脑、对丙酮基茴香醚等,相对含量为46.66%;由此说明在小茴香挥发油中,倍半萜烯类组分、萜酮类组分相对含量较高。帕提古丽·马合木提等[8]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新疆本地产小茴香刚采收、采收后一年及两年的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产小茴香挥发油中如下成分未见报道:冰片、4-松油醇、S-榄香烯、甲基丁香酚、β-榄香烯、β-瑟香烯、榄香素,含量约占4.48%。小茴香在放置一年后其挥发油主要成分和总量减少10.00%左右;而放置两年以后,挥发油含量损失大约是三分之一,其中小茴香酮则高达63.71%。因此,应当采用当年的新鲜小茴香作为药材。赵淑平等[9]对小茴香叶、花、果实中挥发油化学成分都进行了GC、GC-MS研究,发现叶、花、果实中所含成分不仅有差别,而且相同各种成分含量也不同,其中叶、花主要含柠檬烯、反式茴香脑和α-蒎烯等,果实主要含反式茴香脑、柠檬烯、葑酮、爱草脑等。含量最高的反式茴香脑在叶、花、果中的百分含量分别为21.8%、41.2%、63.4%。

1.3 小茴香总黄酮

古丽巴哈尔·阿巴拜克力[10]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样品,测得小茴香中的总黄酮含量提取率可达2.871%。朱金霞等[11]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茴香不同器官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器官中总黄酮含量在38.4%~76.8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在96.7%~99.22%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1.01%。小茴香不同器官中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花中最大,叶、茎和全株次之,根中最小。采样时期不同,所含总黄酮差异较明显。在7月11日(初花期),总黄酮含量顺序:花(6.81%)>叶(4.881%)>全株(4.791%)>茎(2.054%)>根(0.524%);8月8日(盛花期),总黄酮含量顺序:花(5.787%)>茎(3.195%)>叶(3.123%)>全株(2.387%)>根(0.685%)。

1.4 小茴香油及其脂肪酸

小茴香油是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分苦味油和甜味油2种,含有葑酮的味苦,不含葑酮的味甜,主要成分是茴香脑,并含有蒎烯、莰烯等物质[12]。小茴香油除用于提取茴香脑外,在食品工业方面,小茴香油主要用作调味和食用香精,在烟、酒、糖果、口腔卫生品及部分香皂品种加香。在医疗方面用于升高白细胞、抑菌、镇疼等作用。包焕升等[13]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小茴香油的提取率是14.4%。杨天林等[14]用正已烷8种有机溶剂对小茴香籽油进行回流提取,萃取物经皂化和甲酯化反应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鉴定了产物中的脂肪酸组分,其中以乙醇作萃取剂时,提取产物中烯酸的含量相对较高;十八碳烯-5-酸(87.03%)、十八碳烯-10-酸(4.25%)、棕榈酸(2.97%)、花生酸物(1.85%)、十八碳-二烯酸(0.23%)等。彭洪[15]的研究表明,小茴香的超临界CO2萃取产物中的脂肪酸含量较高,通过对油脂的皂化和甲脂化处理,再利用GC-MS技术对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中的脂肪酸组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8种脂肪酸,占出峰物质总量的97.3%。其中主要成分为十八碳-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和棕榈酸,分别占其脂肪酸总量的75.12%、15.18%、5.34%。

1.5 甾醇及糖苷

小茴香果实中含植物甾醇基-β-呋喃果糖苷、甾醇、豆甾醇、△7-豆甾烯醇、菜油甾醇。小茴香茎叶中含莲苷、茴香苷、山奈酚-3-阿拉伯糖苷、山萘酚-3-葡萄糖醛酸苷等。张嫩玲等[16]从小茴香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MS和NMR等方法鉴定为:莳萝脑、亚油酸蔗糖苷、镰叶芹二醇、β-谷甾醇、豆甾醇-β-D-吡喃葡萄糖苷,其中亚油酸蔗糖苷和镰叶芹二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6 无机元素及氨基酸

薛国庆[17]采用先灰化,再用硝酸-高氧酸(ф4∶1)常压微沸条件下消解小茴香样品,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栽培小茴香中的金属元素Na、K、Mg、Ca、Mn、Fe、Cu、Zn 和 Pb 含 量 分 别 为 1508.7、27053.0、2036.0、4848.1、24.8、323.5、15.2、23.7、10.8μg·g-1,Ni、Cd、Cr未检出。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7.45%~102.50%,相对标准偏差(n=9)为0.34%~2.77%。微量元素含量不仅受中药材遗传特性控制,而且与不同栽培地区的环境因素有关。不同“原产地”的同种中药材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别。因此研究测定中药材微量元素含量的可靠方法,提供准确的“原产地”中药材微量元素数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林楠[18]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小茴香(大连)中元机常量必需元素K、Mg、Ca、Fe、Na的含量(ppm)分别是13776.67、53228.03、9180.08、1941.26、8453.86;微量必需元素Cu、Zn、Se、Cr、Co、Mn的含量(ppm)13.78、20.66、1.38、4.07、0.88、115.85;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ppm)As、Cd、Pb、Hg的含量(ppm)分别是0.03、0.04、0.28、0.005。通过比较无机元素的含量,有助于总结具有相同药性中药的微量元素的分布,为中药炮制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新方向。冯秀华等[19]测定了托县小茴香的营养成分,得知小茴香果实中含有谷氨酸、谷酰氨、天门冬氨酸、天门冬酸、脯氨酸、精氨酸、丙氨酸、r-氨基丁酸以及赖氨酸、缬氨酸等17种氨基酸,这将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小茴香资源提供有力的依据。

1.7 其他

小茴香茎叶中含有机酸如桂皮酸、阿魏酸、咖啡酸、安息香酸、茴香酸、香荚兰酸、龙胆酸、邻香豆酸等。小茴香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核黄素及胡萝卜素。小茴香叶中含有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及少量维生素B2[20]。小茴香根皮中可能含有糖类及其苷、内酯化合物、酚类、鞣质、黄酮类、生物碱、挥发油、油脂、三萜及甾醇等化学成分[21]。

2 小茴香生理活性成分提取测定

2.1 小茴香挥发油

挥发油是小茴香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作用。马强[22]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小茴香的挥发油,结果表明采用100g小茴香超声处理33min,温度51℃时,挥发油的提取量达8.78mL。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简化操作步骤。蒋军辉[23]采用有机溶剂萃取GC-MS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分析小茴香挥发油,共定性出11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相相对含量99.53%。挥发油主要成分茴香烯,含量为85.82%,该方法主要基于主要成分分析,充分利用二维数据中色谱和光谱的选择性信息,采用逐步推导的方式,层层深入的去解析二维数据,获得具有真实物理意义的唯一解。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小茴香挥发油提取率为7.0%,用GC-MS共分离出61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50种,占总馏出组分81%以上,各组分含量十八碳烯酸(32.19%)、反式茴香脑(30.79%),6、11-二戊基十六烷(9.83%)、十五酸(3.75%)、茴香醛(2.60%)丙烯基茴香醚(1.80%)等组分。有11种化合物与固相微萃技术提取的小茴香挥发油组分相同,两种方法提取挥发油相同组分主要为相对分子量在204以下的化合物。该萃取过程短,操作温度低,有效成分不易被分解破坏,提取率高、无溶剂残留,在萃取过程中排除了一些化学成分遇氧氧化及见光反应的可能性[24]。刘伟[25]用微波提取小茴香乳香荆芥穗挥发油,当最佳功率400W,最佳时间40min,提取50克小茴香时,小茴香挥发油提取率为1.4%。同量小茴香在产率相同的情况下,微波提取的速度是水蒸汽蒸馏提取的15倍,大大缩短了处理材料所需的时间,节省了能源,防止材料中有用、有效成分的破坏和消失。提取的挥发油纯度比常规高,杂质少。由于挥发油沸点低,微波提取不到,所以微波提取挥发油产率比常规要低。王允忠[26]用水蒸馏法提取小回香挥发油,当浸泡20min,提取5h,加25倍量水时,提取率为0.0212%±0.05%。该方法经经典成熟,不易造成污染。谢建春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小茴香的挥发性成分,当乙醚萃取剂,小茴∶香乙醚∶水=10g∶40mL∶100mL,提取时间3h时,提取率为3.8%。GC-MS法分析,结果反式茴香脑(4.56%)、爱草脑(2.40%)、葑酮(1.05%)、茴香醛(3.51%)、1,8-桉树脑(0.15%)、樟脑(0.05%)、萜烯类(2.97%)、香豆素(0.03%)、十八碳烯酸(0.18%)等43种化合物,总相对百分含量为89.03%,该法优于水蒸汽蒸馏提取法,样品制备时间短,所制备样品含有挥发性成分种类多[27]。

2.2 小茴香中茴香醛和反式茴香脑

2.2.1 茴香醛 小茴香挥发油提出后放置即可产生甲氧苯基丙酮、茴香醛等分解产物,而干燥果实贮存一年后再提挥发油则无此变化。茴香醛作为小茴香的一个有效成分,蒋正立等[28]采用HPLC法测定了小茴香中茴香醛的含量。采用Hypersil ODS29(250mm×4.6mm,5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为248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结果茴香醛在0.05904~0.1377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1%,RSD为1.22%。该方法可靠、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进一步研究小茴香的物质成分以及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实验基础。

2.2.2 反式茴香脑 现已从小茴香挥发油中最多分离出40种化合物,研究已经证明挥发油中80%的反式茴香脑为主要成分。分布在叶、花、果实中,以果实中含挥发油量及反式茴香脑含量最高。目前小茴香药材在市场上仍存有多种混伪品,中国药典(2000年版)仍未收载反式茴香脑的含量测定方法。聂凌云等[29]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小茴香中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二氯甲烷定量溶解释稀后用石英毛细管柱进行气相分析。色谱柱DB-17(15m×0.25mm×0.25μm,温度:40~280/300℃),柱温采用程序升温50℃(5℃/min)-60℃(20℃/min)-200℃(2min),载气为H2,检测器FID,内标物为甲苯,分流进样,分流比30∶1,进样温度250℃,检测温度250℃。结果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7.57%,RSD为1.17%。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控制小茴香药材及挥发油质量。反式茴香脑作为升白治疗癌症及长期接触放射线或药物所致或原因不明的低白细胞症,已获得较好疗效。

2.3 小茴香黄酮

朱金霞[11]在实验中,分别采用均匀实验法(乙醇浓度、加溶剂倍量和超声时间三因素的水平考察)和正交实验(L933)进行了小茴香中总黄酮提取条件的优化,最终确定最佳提取条件:60%乙醇,料液比为1∶40,超声时间45min。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茴香不同器官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重复现性好,结果可靠。古丽巴哈尔·阿巴拜克力[10]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茴香果实中的总黄酮含量,以利于后续的提取操作。结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2h,料液比1∶30,提取温度70℃,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2.871%。该实验结果可能为以后小茴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4 无机元素

张帐等[30]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全面扫描并分析民族药小茴香生品及9种不同炮制品与人体健康和生命相关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的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3种光谱分析法均能快速准确的分析中药材中各种元素含量及变化趋势,从小茴香中共检测出32种元素。并首次发现炮制会导致重金属Hg含量急剧增高,临床使用清炒小茴香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实验拓宽了光谱法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周清等[31]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小茴香中的有害元素砷、铅、镉、汞进行了定量测定。发现小茴香中As、Pb、Cd、Hg的含量(μg/L)是0.0187、0.1747、0.2666、<0.01。结果表明,小茴香东南亚国家进口中药饮片,基本达到了法国进口中药饮片标准,但距离美国FDA药品与功能性食品标准还比较远。此研究为小茴香的种植及入药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参考信息。

2.5 其他

古力伯斯坦·艾达尔[4]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小茴香中生物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条件为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70∶30(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0nm,进样量为10μL;HPLC法测定的精密度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HPLC能缩短提取时间,得到的化合物纯度高,简便准确的测定小茴香中生物碱的含量,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都较好,相对标准偏差0.57%。杨天林[14]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小茴香籽产物中脂肪酸的成分。其分析条件是SE-54弹性石英毛细管柱(25m×0.22mm);汽化室温度270℃,载气He,柱温:初温50℃,终温270℃,升温速度5℃/min。为小茴香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小茴香的保健作用

3.1 抑菌

小茴香精油具有驱风作用和抗菌作用,即可作为调料品使用,又可用作食用和日用香料。茴香醚是抗菌的有效成分。近年来很多科学家开始采用天然的具有抗氧化,杀菌作用的中草药植物和香辛料保鲜果蔬。国外已有不少天然植物抗菌剂且得到了商业化应用,国内天然植物杀菌剂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王建清等[32]以存在于水果的常见霉菌中的灰霉、黑根霉、交链孢、青霉和黑曲霉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对倍稀释法,对小茴香等7种植物蒸馏提取物有效抑菌成分(精油)进行抑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小茴香抑菌效果最好且得率高,为1.9%,此结果为果蔬保鲜提供依据。马强等[33]将小茴香挥发油应用到农业常见28种致病真菌上,研究其抗菌活性。结果小茴香对小麦霉根霉菌、稻曲菌、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MIC在1/1280以上;对番茄叶霉菌、姜瘟疫菌、水稻赤霉菌、水稻高温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作较强,MIC在1/320~1/1280;对棉花黄萎菌的抑制作用较弱,MIC在1/320以下;对其他实验菌种,未观察到抑制作用。钟瑞敏[34]对小茴香籽精油的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对受试的7种食源性致病菌和2种腐败性真菌,小茴香籽精油表现出优良的广谱抗菌活性,其中黑曲霉和副溶血性嗜盐菌对该精油最为敏感,最小抑菌量(MIC)分别小于0.004%和0.0015%体积分数。茴香脑、爱草脑和小茴香酮不仅是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体现该精油生物活性的主要功效物质。作为药食两用的芳香植物,小茴香精油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可作为保藏剂的良好天然替代品。

3.2 抗炎镇痛

疼痛是中枢神经系统将机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整合后的结果,多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在中枢各个部位以不同方式参与这一过程。腾光寿[35]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廊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肿胀两种动物模型进行抗炎药学实验;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进行镇痛实验。结果显示,小茴香挥发油能显著抑制上述各种动物模型的炎症反应及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提示小茴香挥发油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秦华珍[36]的扭体法实验结果显示,小茴香的挥发油与水煎液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表明挥发油与水煎液部分都有止痛功效,证明挥发油与药性、功效具有相关性。热板法实验结果显示,小茴香挥低组在30min时,可以提高小鼠的痛阈值。提示小茴香的水煎液与挥发油对醋酸致痛有镇痛作用,小茴香以水煎液入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3 护肝

于洋[37]的实验结果表明中药小茴香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具有良好的保钾作用,其作用与双氢克尿塞联合氯化钾效果相仿。经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药小茴香中钾含量为2.0433g/100g,占干重的9.45%。小茴香的这种高钾含量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时能起到补钾作用。小茴香通过降低、灭活醛固醛的作用,减少肾小管钠重吸收的直接效应和抑制肾素释放的间接效应来促进利钠,对Na+的重吸收减弱,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对K+的排出量减少,从而达到去腹水及保钾作用。范强[38]研究小茴香对大鼠肝纤维化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外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小茴香低、中、高剂量组和复方丹组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TP、ALB水平显著升高(p<0.05);HYP、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提示小茴香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脂质过氧化水平有关,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样可以为临床应用和相关药物提供实验依据。刘玉平[39]研究小茴香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GGF)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茴香能有效地抑制GGF的表达,作用优于秋水仙碱,提示小茴香可通过抑制CTGF的表达来减少HSC合成I、III型胶原等ECM,从而达到防治肝纤维化的目的。吴小川[40]研究小茴香对肝纤维化大鼠胶原纤维的影响,结果显示小茴香可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中的胶原纤维量(p<0.05),具有明显的抗纤维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小茴香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的作用,对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及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周世雄[41]探讨中药小茴香对肝硬化腹水大鼠的利尿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小茴香抑制肝纤维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不在于直接对抗ALD的作用,而是通过拮抗ALD受体对肝纤维化起一定抑制作用。小茴香通过拮抗ALD受体,抑制HSC的活化和增殖,减少胶原纤维(ECM)的生成,改善肝功能,增强肝脏对ALD的灭活作用。

3.4 其他

王丽[42]研究了小茴香在肠癌术后热敷腹部促进肠功能恢复。结果显示小茴香能增强胃肠蠕动,可促进气体排出,减轻肠腔膨胀,原理是利用热传导及辐射作用,促进肠腔的血液循环重新分配,从而改善肠腔膨胀,缓解肠壁充血、水肿及通透性、减轻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改善内环境紊乱、感染和低容量性休克的加重。小茴香黏膜屏障碍功能障碍,改善内环境紊乱、感染和低血的样品以治疗不同病症。张帆等[43]探讨不同小茴香炮制品挥发油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发现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小茴香生品及各炮制品挥发油能降低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和变形指数,且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也呈趋势下降。其中,蜜制小茴香挥发油对血液流变性的作用最为显著。董华泽等[44]研究小茴香对环磷酰胺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小茴香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碳粒廓清率,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以及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提示小茴香有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这样多角度研究小茴香对单核巨噬的活性及其吞噬能力的影响,以其为探讨体内外实验的相关性提供理论参考。除此之外,小茴香还具有抗氧化,抗突变的功能。

4 结论与展望

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各种肉类食品等方便食品备受欢迎,消耗了大量小茴香。另外,各种调味品也大大增加了该品的使用量。仅河南驻马店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年需小茴香达1000t以上。康师傅、华龙、统一等方便面厂的用量也十分可观[1]。在食品应用方面,贝姬等[45]报道小茴香和肉桂叶提取物对汉逊德、巴利酵母和耐盐酵母菌有很好抑菌效果。国外已有不少天然植物,抗菌剂且得到商业化应用[46]。尽管如此,对小茴香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小茴香挥发油在抗炎、镇痛方面的药理作用不十分明确;以及小茴香理气止痛的具体有效成分有待进一步探讨。

[1]雷茜,张欣,贝盏临,等.宁夏海原小茴香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132-5133.

[2]聂凌云.中药材小茴香质量标准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3.

[3]杨大伟,湛奎,原松梅.食品保鲜剂协同小茴香提取液预处理黄花菜的保鲜效果[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121-124,149.

[4]古力伯斯坦·艾达尔.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茴香中总生物碱的含量[J].中国酿造,2011,226(1):166-167.

[5]朱金霞,郭生虎,李苗,等.海原小茴香优良品种筛选及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研究[J].种子,2009,28(9):47-49.

[6]高莉,斯拉甫·艾白,韩阳花.小茴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的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2):67-68.

[7]刘洪玲,董岩.小茴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J].齐鲁药事,2005,24(3):169-170

[8]帕提古丽·马合木提,高莉,王强,等.时间对小茴香挥发油成分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5,26(11):190-191.

[9]赵淑平,丛浦珠,权丽辉.小茴香挥发油的成分[J].植物学报,1991,33(1):82-84.

[10]古丽巴哈尔·阿巴拜克力.小茴香果实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2009,20(6):830-832.

[11]朱金霞,郭生虎,郑国保.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茴香不同器官中总黄酮[J].北方园艺,2010(9):33-34.

[12]Brian ML, Awrence RJ, Reyndds.Progress in Essential oils[J].Perfumer&Flavoroist,2002,17(3/4):4950-4952.

[13]包焕升,夏书申,刘居东.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小茴香油的工艺参数优化及数学模型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0,16(4):290-291,295.

[14]杨天林.不同溶剂萃取小茴香籽产物中脂肪酸成分的比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5):67-68.

[15]彭洪,郭振德,张镜澄,等.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7,32(6):337-339.

[16]张嫩玲,马青云,胡江茵,等.小茴香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273-274.

[17]薛国庆,刘青,韩玉琦,等.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栽培小茴香中13种金属元素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10):1935-1938.

[18]林楠.小茴香炮制工艺及化学成分研究[D].辽宁: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43-46.

[19]冯秀华,常英杰,李蜀眉,等.小茴香果实营养价值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39-42.

[20]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词典[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47-34.

[21]麦迪乃·赛福,丁美丽,万·阿布都热依木.维药小茴香根皮化学成分初步研究[J].海峡药学,2012,24(2):38-40.

[22]马强,何璐,王玉龙,等.小茴香挥发油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12-1913.

[23]蒋军辉,徐小娜,杨慧仙,等.GC~MS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分析大茴香和小茴香挥发性化学成分[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4):91-96.

[24]张莉,王晓华,杨天祝.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山东化工,2007,36(8):36-39.

[25]刘伟,衣强.微波提取小茴香乳香荆芥穗挥发油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3):479-480.

[26]王允忠,陈妍,乌莉娅·沙依提.正交实验法优选小茴香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J].新疆中医药,2008,26(1):12-13.

[27]谢建春,孙宝国,郑福平,等.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小茴香的挥发性成分[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12):113-116.

[28]蒋正立,朱萍,叶敏娇,等.HPLC法测定小茴香中茴香醛的含量[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0):2219-2220.

[29]聂凌云,吴玫涵,刘云,等.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小茴香中反式茴香脑的含量[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18(2):152-154.

[30]张帐,李臻,哈木拉提吾甫尔,等.民族药小茴香不同炮制品各元素的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3):797-800.

[31]周清,温金莲,董金华.桂皮和小茴香中砷,铅,镉和汞的测定[J].光谱实验室,2007,24(4):692-694.

[32]王建清,杨艳,金政伟,等.小茴香等7种植物蒸馏提取物的抑霉菌效果[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1,26(1):10-13.

[33]马强,何璐,王玉龙,等.小茴香挥发油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12-1913.

[34]钟瑞敏,肖仔君,张振明,等.小茴香籽精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27(6):36-40.

[35]腾光寿,刘曼玲,毛峰峰,等.溃茴香挥发油的抗炎镇痛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2011(2):344-346.

[36]秦华珍,柳俊辉,李世阳,等.小茴香等三种温里药不同提取物的镇痛作用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9,32(1):51-53.

[37]于洋,秦纹,薛志琴,等.中药小茴香对大鼠肝硬化的去腹水保钾、补钾的实验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2):206-208,212.

[38]范强,佐合拉古丽·木塔力甫,阿地力江·伊明,等.小茴香对大鼠肝纤维化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9):958-962.

[39]刘玉平,许晏,甘子明.小茴香对实验性肝纤维大鼠细胞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6):690-692.

[40]吴小川,王新星,马秀敏,等.维吾尔药小茴香对肝纤维化大鼠胶原纤维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7);143-146.

[41]周世雄,甘子明,张力,等.中药小茴香对肝硬化腹水大鼠利尿作用机制实验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33-35.

[42]王丽,冉小燕.小茴香在肠癌术后热敷腹部促进肠功能恢复的应用体会[J].现代中西结合杂志,2011,20(3):327-327.

[43]张帆,张春,李臻.小茴香及其炮制品挥发油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5):81-82.

[44]董华泽,王艳萍,袁新松,等.小茴香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419-13420.

[45]贝姬,薛颖,马洁.二十四种植物提取物对耐盐酸酵母菌的抑制[J].食品科科技,2008,33(3):174-176.

[46]Rodriguez A,Batlle R,Nerin C.The use of natural essential oils as antimicrobial solutions in paper Packaging[J].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2007,60(1):33-38.

猜你喜欢
小茴香茴香挥发油
一束茴香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球形茴香
茴香宴
说说炖肉佳品大小茴香
小茴香购销平稳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小茴香及其盐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