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飞凤,谢进发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
语码转换
——实现交际利益中心转移的语言手段
○孙飞凤,谢进发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
依据Leech的礼貌原则及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以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的对白为语料,探讨交际中人们如何利用语码转换这一语言表现手段来实现交际中利益中心的转移,以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达到交际目的。结论认为,交谈的利益中心发生变化会威胁到交际双方的面子,当一方受到的威胁足以使其丢面子时,他便会尽力让利益中心倾向自己来维护面子;当其中一方想要给另一方面子时,则会让交际的利益中心倾向另一方。语码转换是实现这种交际利益中心转移的语言表现手段。
面子理论;礼貌原则;语码转换;交际利益中心
英国学者Leech提出了被誉为人际修饰原则的礼貌原则,并将其划分为六类,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5]。而Brown和Levinson[6]在Goffman[7]面子概念基础上提出的面子理论在众多的礼貌研究理论中是最具影响力的。“面子”可以定义为每个理性的成年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争取的公共的自我形象[3]98。面子有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之分。正面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同和喜爱,或是视为同一群体中的一员;负面面子是指希望有自主的权利,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预和妨碍,保证自己的独立性。Brown和Levinson又提出“威胁面子行为”概念[6],将与面子有关的行为划分为威胁面子行为 (face-threatening acts,简称FTAs)和维护面子行为 (non-FTAs)。如果说话人的言语行为威胁到了听话人的面子,就是一种FTA,即面子威胁行为;当不得不使用FTA时,说话人需要对言语进行选择,以减轻对听话人的冒犯,向对方表示礼貌。这就表明在交际中,双方应尽量避免未加缓和的FTA的出现。但是,虽然被视为不礼貌行为,言语交际中的非缓和型FTA却并不少见。现实生活中,因语言使用不当而引起的误会甚至冲突的例子时有发生。这恰恰说明礼貌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人们常常把一个人有没有礼貌和他所受教育程度与个人素质的高低联系起来。例如,我们往往认为说话不礼貌的人素质低、没教养。而一个说话礼貌得体的人,往往被认为有教养、素质高。
在交际中,人们的面子可能会受到某些行为的威胁。比如,命令、建议或提议等威胁到听话人的负面面子;而道歉、自我批评等则威胁到说话人的正面面子。所以在交际中,说话人会采取一定措施来维护说话人、听话人或第三者的面子。比如说话人迁就或服从听话人,从听话人的角度着想,不强求对方,这就是维护听话人的负面面子的行为,也称为“负面礼貌”。维护听话人正面面子的行为就是认可对方的观点、看法等,也即强调交际双方的一致性,也称为“正面礼貌”。FTAs可以威胁听话人的负面面子、听话人的正面面子、说话人的负面面子以及说话人的正面面子等。交际要顺利进行,就必须要选择恰当的语言,否则就难以达到交际目的。Brown和Levinson[6]以及Leech[5]的礼貌观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说话人为听话人考虑。在实际的交际中,如果某人被迫改变自己的观点或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就会丢面子,也就是说其自身利益会受到影响,所以交际双方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受影响的情况来做出回应。有些情况下,说话人倾向于维护听话人的利益,即交际的利益中心倾向于听话人;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说话人就会维护自身的利益,即交际的利益中心倾向于说话人。语码转换成了交际双方借以表达自己观点、感情、目的、甚至利益的语言手段。
《小孩不笨2》是一部集幽默和感动为一体的新加坡影片,反映了华人移民在新加坡这个多元化、多民族国家中所面临的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和文化认同问题。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人种的国家,人们日常接触的语言比较多,这使人们具有较强的语码转换能力,交际中很容易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新加坡移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来自于福建闽南地区,母语是闽南语。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说不好华语 (即普通话),更不用说英语了,比如成才的爸爸和学谦的奶奶。所以在日常交谈中,他们与他人进行交流时常常转换语码以达成交际目的。而学谦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掌握了较好的英语技能,同时英语也是他们的工作语言。他们与同事或老板沟通时用英语,与孩子交流时用华语,与母亲交流时则用闽南语。学校华文课堂上,移民的后代对华语的理解和使用更显困难。当他们不理解某些词汇的意义时往往用英文提问,老师则用华语回答,课堂上的语码转换现象也频繁出现。总之,影片中处处可见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语言变体的新加坡人使用语码转换。从影片中我们能观察到许多语码转换现象表现出威胁听话人以及说话人面子的行为,同时有些也违反了Leech的礼貌原则。所以当面子受到威胁的情境下,如何利用语码转换这一语言表现手段来体现利益中心的倾向,是交际双方不能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1.利益中心倾向于听话人
在交际中,说话人为了降低对听话人的负面面子的影响,迁就或服从听话人,从听话人的角度着想,所进行语码转换是维护听话人的负面面子的行为。例1中当成才与别人打架时,他的爸爸到学校与校长之间的对话就体现了这点。
例1:
校长:你的孩子在外面跟人打架。According to the law,学校has to记他一个大过。
成才的爸爸:yǎosi^u gniǎ(夭寿仔),整天跟人家打架!
校长:林先生,这里是学校。Violent的家庭就会有violent的孩子。
Jerry的妈妈:(解释给成才的爸爸听)暴力。
校长:Actually,parents就是孩子的role model。你们一定要……
Jerry的妈妈:(解释给成才的爸爸听)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校长:that’s correct.你如果不以身作……,(问符老师)作什么?
符老师:……作则。
校长:孩子就有羊学羊,有牛学牛……
符老师:(尴尬地)是有样学样。
校长:对不起哈,我在学华语。It’s difficult,but I must persevere.People say:“You’re not finished if you lose;you are finished if you quit.”(输了不会完蛋,重要的是不能放弃!)So请不要笑我啊!犯这样的一个错,we all have to take disciplinary action according to the law。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再……唉,just don’t do it again.
根据Brown和Levinson[6],校长批评成才在学校的不良表现,以及Jerry妈妈对校长所说的话进行翻译,对成长的爸爸来说都是严重威胁面子的行为,既影响了他的正面面子,也影响了他的负面面子。可是由于校长的华文不好,她又想与成才的爸爸进行交流,她不得不用她所不擅长的华语进行交流,所以她自身的负面面子也受到了影响。因为校长所说的话中夹杂中英双语,如果Jerry妈妈不进行翻译,成才的爸爸与校长之间的交流必然无法有效进行;如果她进行翻译,即将其中的一些英语翻译成华语,那同时也威胁到了校长和成才爸爸的负面面子。而校长讲话时进行语码转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原有的紧张气氛 (她完全可以用全英文的方式进行)。正是说话人的这种语码转换,考虑到了听话人的利益,使交际的利益中心倾向于听话人,从而降低了对听话人负面面子的威胁。
从Leech[5]礼貌原则的角度来看,校长的这种语码转换遵循了得体准则 (尽量让别人少吃亏;尽量让别人多受益)以及慷慨准则 (尽量让自己少受益;尽量让自己多吃亏),也就是以听话人或他人为出发点。校长明知道自己的华语不好,还尽量用华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交谈的利益中心倾向于听话人,让自己少受益。这比用全英语进行交谈所体现的礼貌要明显。
成才爸爸与女邻居间的对话也体现了女邻居对成才爸爸的负面面子的一种维护,体现了得体准则以及慷慨准则。因为他的华语也不好,所以他们之间的对话主要是以闽南语进行。
例2:
阿姨:ggǔn gniǎ咯,yīe老师ài gnì gguā,要跟我商量他的才华。(我儿子咯,他的老师要见我,要跟我商量他的才华。)
阿姨:buí啦!(胖啦!)
成才爸爸:láodǐng dìm ki láokā?(楼上丢到楼下?)
阿姨:msì,sì láokā dìm ki láodǐng(不是,是楼下丢去楼上。)在日常会话中,说话者能选择不同的语言来协商人际关系,是一种人际交往的策略,可以间接地用来建立、加强或破坏人际关系[8]。该对话中,女邻居作为一个熟练的双语者有效地将相关信息进行语码转换,从而有效地传达信息。如果她面对成才爸爸的提问时全部用华语来回答,那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那种亲密感就明显降低了。该例中话语交谈的利益中心明显倾向成才的爸爸——一个双语能力较弱的交谈者,同时也体现了让听话人少吃亏的原则,即大体上用闽南语来进行回答,可以降低听话人所付出的心力,从而更好地达到协调人际关系的目的,使对话得以顺利进行。
对话中,女邻居明显有意地用华语保留了两个专有名词“才华”和“铅球”。这是女邻居为儿子感到自豪的事情,她用这两个词向听话人表达她的这种自豪感,同时也希望对方认同她的这种情感,从而促使成才的爸爸维护了她的正面面子。事实也证明了成才的爸爸也在回应中使用了“才华”这个华语词,来保全女邻居的正面面子。
2.利益中心倾向于说话人自身
在实际交谈中,由于交际总是在不断地推进,听话人与说话人之间的角色总是在不停地变换。有时候由于交际双方身份或所处的地位不同,他们各自的利益中心不同,甚至不允许对方进行破坏,双方都会尽力去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说话人或听话人会故意做出一些损害对方面子的行为,即利益中心偏向了自己,而这种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对方的面子,最终导致交际的失败。
例3:当教华文的符老师在教训他的学生晶晶华文只考了10分时:
符老师:晶晶,刚才在班上忘了讲你。你的华文测验竟然只拿10分?你也真客气哈!
晶晶:perfection嘛。(十全十美嘛!)
符老师:还perfection?你看,你连跟我说话都不用华语,你的华文怎么进步?
晶晶:I’ve already tried my best!(我尽力了!)
符老师:Try your best?(尽力了?)不要找借口。你们知道吗?华文在这个世界上
是越来越重要了……
晶晶:Is Chinese so important?Our principal can’t speak Chinese and she can become a principal.So what if I fail Chinese?(华文很重要吗?校长也不会讲华语,还不是一样能当校长?华文不及格又怎么样?)
晶晶没有用华语与她的老师进行对话,尤其是当老师质问她怎么不用华文跟他说话时,她还是继续用英语来回答符老师的质问。而符老师则是用华语来不断的进行质问。晶晶起先用‘perfection嘛’这个语码混用策略来回应老师的责备,就是想使对话的利益中心偏向自己,让老师不要太责备她的华语成绩,然而符老师却仍然使用华语进行质问,让对话的利益中心又转向自己,可见他并没有遵守Leech的得体准则、慷慨准则和赞誉准则 (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他的所言对听话人是明显的贬损,使对方的正面面子受到了损害。而晶晶一直用英语来回答,甚至对老师进行反问,是在向老师表明相比华语,英语才是她擅长的语言。她是在维护自己的负面面子,同时也威胁到了对方的正面面子,因为华语老师希望晶晶能用华语与他进行对话,即希望他的这种观点得到对方的认可。况且,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教师的观点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具有权威性的。作为华语老师,符老师更是希望自己关于华语学习的观点能得到学生晶晶的认可。正是由于交谈的双方没能使交谈的利益中心偏向听话人,最终导致了对话的终止、交际的失败。再看下例:
例4:“怀孕”的乌龙事件后:
爸爸:没想到你现在变得这么坏。
妈妈:真的是越来越顽皮。你竟然花了扑满的钱去买黄梨子。还给人家吃黄梨?还
带人家去clinic?你真的是很坏啊!
Jerry:我是找不到你们啊。
妈妈:你还顶嘴?要怎么罚,你自己说。
奶奶:maǐ bbnâ yī lā,yī yǎogǒsî ggǐnǎ lā。(不要骂他了,他还是个孩子。)
爸爸:ābbǔ,ggǔn lèh gà gniǎ,lnî êyîngleh maìguǎn bbó ?(妈,我在教孩子,你可以
不要管吗?)
奶奶:lnî lèh gà hêl?lîn sî lèh bbna yī。gísít,yī ê snioôdióh gǒng kì bbuě ǒnglaǐ,ziá ǒnglaǐ,cuâ làng kì knuà siānsnī,ziōk gnāo lǎo nê。你们作父母,要看他好的一面,不要只看他坏的一面。(你在教吗?你们是在骂他。其实,他会想到要买黄梨、吃黄梨,带人去看医生,已经很天才了。)
爸爸:yī zít bàng’óh bbó tōngdī gāgî zi^u bbuě ǒnglaǐ,ziá ǒnglaǐ这还有什么好的一面哈? ābbǔ,huìsín lnî,gguā lèh gà gniǎ,lnî êsai maìcām bbó?( 他一放学,没有通知我们,就自己去买黄梨、吃黄梨,) (妈,我拜托你,我在教孩子,你可以不要插手吗?)
奶奶:hǒlā hǒlā,lǒng gguà m dióh,gèh lîn dióh! 走! 我们上楼去。(好啦好啦,全
都是我的错,只有你们对。)
爸爸:哎,等下等下,我还没有教完啊。(对着Jerry)你去外面那边看墙壁!去!
奶奶:我 ggó,gguà mzāi bbèh yông sîmbbníh wê kāh lnî gong,lnî jīàng tniā ê hiǎo.
(我哦,我不知道要说什么语言你才听得懂?)
从上面的对话可以看出,语码转换主要发生在奶奶与爸爸的对话中以及他们各自的话语间。当妈妈在责骂Jerry时,奶奶用闽南语开始表达她自己的观点,主要是因为闽南语是她的母语,也是她与儿子进行交谈的常用语码,可以体现出母子间的亲情。通过该语码,她也表达自己作为母亲的一种权威,希望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观点能得到儿子和儿媳妇的认可。这样,她可以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正面面子。但同时这种行为也威胁到了Jerry爸爸的负面面子,当他在教育甚至是责备自己孩子的时候,他不希望自己的方式或行为受到他人的干预。Jerry爸爸用闽南语来回应其母亲的话语,从文化角度来看,体现了他尊重长辈的一面,维护了Jerry奶奶的正面面子,但是其话语内容威胁到了母亲的正面面子,因为他不认同其母亲对其教育方式的干预。交谈的双方同时违背了Leech[5]的一致与同情准则,即: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他们并没有认同对方的观点,增加了双方的分歧。在这些交谈中,说话人尽力使听话人同意自己的观点,而自己却不赞同对方的观点,使利益中心偏向了说话人自己。交谈快结束时,奶奶用华语对Jerry说“走!我们上楼去”,使Jerry受到影响的负面面子得到了重新维护。这是因为Jerry想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可是其父母却不认可他这种行为,也不给他解释的机会,这是典型的、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亲子间关系;而奶奶的这种语码转换正好给Jerry一个摆脱父母责骂的机会,直接拉近了她与孙子间的感情,也使交谈的利益中心再次倾向他们自己。而Jerry爸爸最后用华语命令Jerry时,明显损害到了Jerry的负面面子,将交谈的利益中心转向自己,清楚地表明说话人的意图。由于交际双方一直坚持利益中心倾向自己,互不让步,使得交谈中分歧不断增加,对彼此的反感和抵触也在增加,话题的共同性最终消失了,从而导致交谈的失败。
文章以Leech[5]的礼貌原则及Brown和 Levinson[6]的面子理论为依据,对新加坡影片《小孩不笨2》中涉及到面子及礼貌问题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探讨。这些交际实例表明,交谈的利益中心发生变化会影响到交际双方的面子。当一方受到的威胁足以使其丢面子时,他便会尽力让利益中心倾向自己来维护自己的面子;当其中一方想要给另一方面子时,则会让交际的利益中心倾向另一方。语码转换正是实现这种交际利益中心转换的语言表现手段。交际双方会以什么方式来维护自己交际的利益中心,又会在交际过程的什么时刻进行维护?这涉及到了交际的具体语境,值得我们今后进一步探讨。随着全球化影响的进一步加深,许多中国人也具备了双语甚至是多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进行中英甚至是方言与外语间的语码转换,其中有些现象也是涉及到面子及礼貌。借助面子及礼貌的相关理论,结合中国文化对这些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和阐释人们如何有效地进行日常或对外交际活动。
[1]Gumperz J.Discourse Strateg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2]Clyne M G.Linguistics and sociolinguistic aspects of language contact,maintenance and loss:towards a multifacet theory[M]∥Willem Fase et al.Maintenance and Loss of Minority Language.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
[3]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孙飞凤.语用学视域中的汉语语码转换研究[J].外语学刊,2012,(6).
[5]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6]Brown P & S.L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7]Goffman E.Interaction Ritual: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M].Harmondsworth:Penguin,1967.
[8]孙飞凤.语用学视域下汉语语码转换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陈 雷】
Code-switching—A Linguistic Device to Realize the Transference of Communicative Interest Center
SUN Fei-feng1,XIE Jin-fa2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1,China)
Based on Leech’s politeness theory and the face theory from Brown & Levinson,together with the dialogues from the Singapore film I not stupid 2 as the corpus,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people use code-switching as a linguistic device to realize the transference of communicative interest center in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protect the speaker’s or the hearer’s face to achieve the communicative aims.The study implies that the change of interest center of communication influences the face of both parties.When one party gets the threats that are enough to make him/her lose his/her face,he/she will try their best to make the interest center favor themselves for protecting the face;when one intends to give the counterpart face,they prefer their counterparts to own more communicative interest.Code-switching is the linguistic devi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uch transference.
face theory;politeness;code-switching;interest center
H030
A
1006-1398(2013)02-0132-06
一 引言
语码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语体或语域。就语码转换而言,学者们给出了很多定义,如指“在同一话语中用属于另一个不同语法系统或子系统的词汇或句子来替换原来语言中对应的部分”[1]59,或指“一个句子中或两个句子之间两种语言的交替使用,是说话者停止使用语言A而开始使用语言B的现象”[2]161,或指“两种甚至多种语言(如英语和汉语、法语和英语)之间,或某一通用语言和某一语言的变体或方言 (如英语和粤语、普通话和四川方言)之间的换用”[3]227。语码转换通常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或概念。当说话人使用一种语言 (语码)谈论或说到不适宜的话题,或威胁对方面子而影响了交际的进行时,语码转换或语码混用是一种礼貌策略[3]230。多年来,学者们构建了众多有关语码转换作为交际策略的理论,主要有以Gumperz和Myers-Scotton等人为代表的以社会动机为导向的研究,以及以Auer为代表的以会话序列为导向的研究。传统语码转换包括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会话分析和外语教学等诸多视角的研究。随着对语码转换研究的不断深入,语码转换研究者兼收并蓄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概念,借助多学科新理论进行跨学科研究,不断拓宽语码转换的研究框架[4]。
语用学对语码转换的研究主要是对语言使用者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运用和理解作动态研究,旨在发掘语言、社会、心理、认知、文化等因素在语码转换中所起的作用,对语码转换做出较为充分的描述和阐释。本文以Leech[5]的礼貌原则及Brown和Levinson[6]的面子理论为依据,结合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的对白,探讨日常交际中在威胁面子的情景下,人们如何利用语码转换这一语言表现手段来实现交际利益中心的转换,从而维护说话人自身或听话人的面子,达到交际目的。
2012-10-10 基金项目: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07HSK16)
孙飞凤 (1965-),女,广东潮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