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英 陈长香
(河北联合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公布数据显示,依据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总数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1]。伴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已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老年人的精神疾患中,抑郁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2]。调查显示,抑郁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诱发老年人产生自杀念头和导致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欧美国家研究人员对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广义上存在抑郁状态者约占老年人群总数的10%~30%,而老年人中约有80%的自杀者与抑郁症有关[3]。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老年抑郁症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更是一个重要且急需解决的医学课题。本文主要就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做一综述,为相关部门及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1 性别 老年抑郁症的发生率女性较男性高已成为目前研究中较为一致的结论。但就女性较男性易感的原因,目前众多学者尚未达成统一理论来解释此现象。Nolen-Hoeksemar[4]研究认为可能有两方面原因:①女性较男性所经受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多;②女性对应激的生物学反应的不及自我概念和采取的应对方式的差别是导致女性较男性易感的原因。有研究发现,随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荷尔蒙水平发生变化,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受其影响,从而使情绪容易发生变化波动。同时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及角色使她们承受了更重的责任和负担。并且总体来说,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及得到的社会支持等低于男性,而且女性参加的社会活动及业余爱好相对较少,尤其是退休后很少仍继续工作,社交网络较局限。女性老年人的离婚率、丧偶率比较高,且情感相对细腻、敏感,其心理特点及生理状况使她们对这些因素的影响产生更为强烈的反应,增加其抑郁症的患病几率。
1.2 年龄 年龄是否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存在关系目前还存在争议。一些研究显示年龄的增长与抑郁症的发生率和患病率呈正相关,但多数研究并未发现此趋势。范珊红等[5]对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组间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并未发现随年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有学者指出,高年龄段的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高其原因有可能是躯体症状造成的假象,而非增龄本身的作用[6]。老年人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随年龄的增加,机体功能持续下降、日常生活能力受到限制,加上疾病的困扰及社会地位下降、社交网络缩小等原因,容易诱发此人群产生各种心理疾病,增加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因此,对于高龄老人的身心健康我们也应该给予关注,对抑郁症状的发生做好积极预防。
1.3 婚姻状况及居住类型 稳定的婚姻状况可以降低老年抑郁的发生率,已被大量的研究证明。有研究发现曾经结过婚但现在不在婚的老年人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从未结婚的老年人高,但从未结过婚的老年人和目前在婚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7]。米峙[8]对丧偶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老年人丧偶后的自评状况低于丧偶前,并且使用GDS进行评分,丧偶老年人得分明显高于有偶老年人,说明是否在婚是老年抑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老年人由于多退休在家,生活单调、社交较少,且子女多忙于工作无暇陪伴老人,这一时期配偶在生活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了老年人的精神支柱。老年人在失去伴侣后,精神受到打击,经常会感到孤单、无助、忧郁,甚至会过分敏感多疑,焦虑、恐惧情绪感容易产生,所以说,婚姻的丧失对老年人的心理会产生负面影响。
当今的家庭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家庭趋于小型化,空巢家庭不断增多。研究发现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较严重,高于非空巢老年人。谢丽琴等[9]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抑郁水平调查,研究发现72.9%的老年人存在轻度抑郁,7.6%的老年人为中重度抑郁。空巢老人由于和子女沟通的机会很少,缺乏子女的关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从而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困扰。国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低于非空巢老人,因此,应该给予空巢老人心理及精神上的关怀与支持,加强沟通交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1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包括社会网络大小、婚姻状况、与社会成员接触的频率、工具性支持、情绪性支持、社会支持的质量以及与他人的互相帮助。大量的研究证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降低老年抑郁的发生率。Vanderhorst RK等[10]认为缺乏社会支持可以导致老年抑郁的高发生率和自杀观念产生。吕永良等[11]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度低下是影响老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国内研究也发现社会支持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显著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恶劣的社会关系则损坏身心健康。它是老年抑郁症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几乎国内外所有研究都表明,社会支持对老年抑郁症的产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能增强个体的耐受性、提高应对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从而起到缓和应激的作用,降低机体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另一方面,充足的社会支持能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有益于身心健康。但是老年人的社交网络在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缩小,获得的社会交流及情感支持在减少,老年抑郁症患者在遇到应激性事件时心里的痛苦不能及时解除,从而加重了患有抑郁症的风险。
2.2 躯体疾病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各种躯体疾病,尤其是慢性病发生的风险也逐渐增高,是导致老年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12]多数老年人患有两种及以上的慢性躯体疾病,慢性疾病的持续存在可以导致或加重精神症状、使精神疾病的复发率增高、病程延长。临床上,癌症、内分泌系统疾病、重要脏器衰竭、肠易激惹综合征及慢性疼痛等躯体疾病与抑郁的发生有关。国外Hackett等[13]对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进行了,结果发现,总发病率预计为33%。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6.0%。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约2~3倍,约有20% ~30%的糖尿病患者患有抑郁症,将近4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郁症状[14]。老年期抑郁症在患有慢性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发生率如此高,可能与疾病本身造成的痛苦及病程长、发作反复及伴随疾病多等原因有关。同时慢性疾病可损害老人的生理功能、降低自我照顾能力,增加患有抑郁症的风险。此外,有研究[15]显示老年人患慢性病的种数与抑郁症的发病率具有相关性:无躯体疾病的人群抑郁症的发病率为5.0%;患有1种躯体疾病的发病率为9.4%;患有2种的为7.9%;3种及以上的发病率为11.0%。这表明,慢性躯体疾病与老年期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的躯体疾病不仅可以减少其生理上的痛苦,也可以减少老人的抑郁症状,降低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3 负性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已被看作是老年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负性生活事件主要是指对个体造成创伤的事件,如重病外伤、亲友去世、经济困难、亲友冲突等。Ormel等[16]报道,随着老年人经历生活事件频率的增加,其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性。国内刘红霞等[17]的研究报道,老年抑郁症患者经历负性生活事件频率高,且较40岁前初发的抑郁症患者高。由此可见,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老年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整体状态处于持续衰退状态,老年人对躯体疾病及心理挫折的耐受力也不断下降,而老年期又是遭受精神刺激机会较多的特殊时期,这些都是导致老年人发生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促发因素。因此,在老年人面对负性生活事件的时候,应该及时的给予安慰、鼓励,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尽管流行病学调查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使调查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是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及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患有抑郁情绪的绝对数量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并且交织在一起共同导致了抑郁情绪的发生,但目前很少有研究对这些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因此,为了预防和及时的发现、治疗老年人的抑郁症,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将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相结合,深入分析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及时发现高危人群,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健康老龄化。
[1]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人口老龄化http://www.cncaprc.gov.cn/yanjiu/12522.jhtml
[2] Copeland JR,Beekman AT,Dewey ME,et al.Depression in Europe: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mong older people[J].Br J Psychiatry,1999,174:312
[3] 大森健一.临床精神医学,1999,28(10):1199-1203
[4] Nolen - Hoeksema S.Gender differences in depression .Current Direction in Psychological Seience,2001,10(5):173 -176
[5] 范珊红,化前珍,马 艳,等.西安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483
[6] Mc Callum J.Measurement properties of 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An Australian community study of aged persons[J].J Geront,1995,50(3):182
[7] Cairney J,Krause N.The social distribution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depression in older adults.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2005,17(6):807-835
[8] 米 峙.丧偶事件对老年人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0):1849
[9] 谢丽琴,张静平,焦娜娜.农村空巢老人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9):2515
[10] Vanderhorst RK,McLaren S.Social relationships as predictors of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older adults[J].Aging Ment Health,2005,9(6):517
[11] 吕永良,吴爱勤,李 鸣,等,老年抑郁症与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2):2206
[12] 何丽芳,廖淑梅,郑玉仁.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患病及卫生服务利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8,23(7):78
[13] Hackett,MaereL.MA:Yapa et al.Frequency of Depression Atfer Srtoke:A Sysetmatic Review of Obsevrational Studies,June 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Inc.Volmue36(6):1330 -1340
[14] Weinger K,Lee J.Psychosocial and psychiatric challenges of diabetesm - ellitus.Nurs Clin North Am,2006,41(4):667
[15] 刘宏军,孟 琛,汤 哲.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794
[16] Omrel J.,Oldehiknel AJ.,Brilmna EL.The interplay and etiological continuity of neuroticism,difficulties and life events in the etiology of major an subsyndormal,first and recurrent depressive episodes in later life[J].Am J Psychiatry,2001,158(6):885
[17] 刘红霞,石金琴,李玉娥.老年抑郁症与生活事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