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娉婷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社科部,海南海口 571100)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变而变势在必行。社会管理创新体现了国家管理价值理念的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敏锐关注社会动态,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教育引导他们认真思考,正确分析国情,主动承担历史重任尤为重要。
2004年6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社会建设体系性框架之中①http://baike.baidu.com/view/3286973.htm。。社会管理创新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具体体现。
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管理的新提法是:从社会管理格局转向社会管理体制,具体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把“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学习问答》,新华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报告中指出了社会体制改革的“四个加快”:1.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2.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3.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4.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③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113/c40531 -19565289.html。。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社会建设总体任务,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社会管理的价值取向、途径和目标;“四个加快”的新提法,体现了社会管理创新任务在新形势下更加迫切;从九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表明党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通过向教育对象施加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形成有利于国家、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进而产生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行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管理创新极其重要的思想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创新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的精神支持。以社会管理创新为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更加自觉、更加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使命,在实现为社会管理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服务双重功能过程中不断发展、创新。
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目的是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①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3958405.html。。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发展变化的必然需求,是全体中国人应当共同面对的历史使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应对的重大挑战,也是中国现代化之路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面对社会管理失范、大量社会问题、社会发展风险增大等重大议题以及社会环境错综复杂、社会矛盾加剧、思想倾向和价值观多元化给社会管理形成复杂多样冲击等问题。如:2013年1月4日,河南兰考发生民间收养所失火事件,在幼师虐童、毕节流浪儿童垃圾桶中毒死亡等事件后再次引发网络强烈关注,新华社批评当地关于此事件的通报“文风怪诞、冷酷无情”。可见转变思想观念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关键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应对社会管理创新新课题,研究社会管理新形势,探索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大学生积极面对社会管理多重挑战,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为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
随着社会管理理论创新和实践,新观念新文化蓬勃发展,树立和增强社会管理新意识成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必然需要。例如,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传统意义社会向现代意义社会转变,由政府作为单一主体,事无巨细管理社会向政府、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合作共同管理社会转变,由政府包办社会事业向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办社会事业转变,社会组织将在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是网络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公民对政府管理、社会变化的关注和参与度前所未有,微博时代人人都是社会记者,焦点形成迅速,民意聚集汹涌,网上舆情应对成为推进政府、社会组织工作的强大动力。了解和确立新时期社会管理新观念,是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应当时刻把握时代脉搏,响应社会发展,确立社会管理新观念,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实践,融入社会管理新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催化新意识产生的有效力量,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渗透教育,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社会管理规律、特点和方法,树立和增强社会管理新意识。
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出现新的理论成果。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新部署。社会管理创新即是其中之一,包含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内容,由此必然会掀起一场社会管理知识方法大改革、大繁荣、大发展。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提出的重大命题①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3959476.html。。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这是第一次。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快速变动,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调整与变化,阶段性矛盾突出,改善民生成为执政党迫切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这一切,需要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并完善相关机制来缓和与化解。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等,这既是增进群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相统一的内在要求②杜 飞进:《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略论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新部署》,《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月第15卷第1期。。
2012年度,“幸福感”和“美丽中国”成为人们热议的词语。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已顺社会管理创新之变而动,有些大学已经提出开设社会管理专业,也有些大学正筹备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课程,更多大学已纷纷开办社会管理创新讲座。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努力帮助大学生掌握社会管理新知识新方法。在中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社会管理正在探索中,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发展社会管理,在实践中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总结新知识新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向前持续延伸。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前沿与时代潮流紧密相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无疑是当前研究新视点、新课题。十八大报告新论述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在加强社会管理上体现两个方面新要求,两个要求又分别蕴含众多需要深入研究探索的命题:
第一,提出加强三个建设,即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信息建设。例如,在制度建设中,如何完善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建设,如何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等等;在信息建设中,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引导社会公民、社会组织参与民生服务和管理等等。
第二,强调了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③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113/c40531 -19565289.html。具体而言,即如何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如何强化企业生产安全预警机制,如何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及如何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等等。深入的社会管理创新课题研究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和不竭源泉。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立足校园,更要着眼社会。在面对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中建立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实现行为养成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才能与时俱进,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充满生命力。
第一,建立向社会开放的大思政工作机制。包含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德育内容设计、灵活的教学形式、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的校外德育基地等等。第二,建立关注民生的实践教育机制。要培养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建设中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更加重视实践教育,通过关注民生的社会调查、参观学习、假期实习等,教育大学生深切体会民生之需,增强社会责任感。
社会素质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才培养重要内容,大学校园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社会素质,必将对社会发挥引领作用,产生深远影响。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离不开发展社会事业。我国的公共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体系、社会危机处理体系等都还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当前需求,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度低,公民社会素质亟待提升。
大学生血气方刚、充满朝气,参加社会服务最积极最热心,是推进社会建设最好的宣传队和示范队,是社会管理创新最重要的接班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弱项,应成为大学生施展才华又培育社会素质的良好途径①孙其昂:《加强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载于《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第2期。。如果不关心社会建设,把社区建设当成“社会管理部门和社会管理人员的事,社区工作者的事”,社会建设缺乏“公众参与”的状况将继续,和谐社会建设必然缺乏坚实社会资源之本。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社会管理为载体引导大学生提升社会素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建设实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学习问答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学习问答[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2]杜飞进.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略论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新部署[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3]孙其昂.加强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