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英(综述),李俊娟(审校)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门诊部,河北邢台054000)
·综 述·
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李兰英(综述),李俊娟(审校)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门诊部,河北邢台054000)
糖尿病,2型;危险因素;综述文献
1.1 饮食:流行病学调査显示能量摄入过多、脂肪摄入较高,尤其是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高是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研究[2]报道饮食质量在糖尿病的进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高热量、高饱和反式脂肪、高糖(特别是含糖饮料)摄入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而维生素、蔬菜、豆类制品、坚果等为糖尿病发病的保护因素。
1.2 吸烟及饮酒:研究[3]表明吸烟可以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吸烟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独立相关。吸烟可增加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4],增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导致内皮功能不全,进而加速糖尿病进展。因此,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吸烟应作为防控的重要靶点。
有研究[5]表明适度饮酒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联素水平,降低炎症反应;相反,重度饮酒可以促进能量的摄入和肥胖的进展,损伤肝功能,增加胰腺功能负担,进而加速糖尿病进展。
由此可见,吸烟及饮酒对糖尿病发病是有影响的,但是其蓄积量对糖尿病的风险究竟是何种关系仍不清楚,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前瞻性研究回答此问题。
1.3 久坐生活方式:增加体育锻炼(步行、健身运动、强度训练、放松运动等)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大量流行病学调查[6-7]显示体力活动减少是糖尿病的高险因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加肌肉内葡萄糖摄取,降低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同时能够使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减轻、血脂和血压降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而活动减少将影响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密度和亲和力。
1.4 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险因素。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普查[8]显示,在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体质量正常者患病率仅为8%,而肥胖者患病率高达43%。
1.5 糖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亦发生糖尿病。Inoue等[9]研究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化血红蛋白>5.5%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约13倍。王法弟等[10]研究也显示,与基线空腹血糖<5.6mmol/L者相比,空腹血糖每增加1mmol/L,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7.85倍,空腹血糖≥5.6mmol/L者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14.28倍。国际糖尿病联盟认为空腹血糖≥5.6mmol/L是糖尿病前期,是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的必经之路,所以应对空腹血糖≥5.6mmol/L的高危个体进行早期干预,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杨文英等[11]研究发现三酰甘油平均值为2.4mmol/L的观察者中,随访6年时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38.6%,而三酰甘油平均值为0.7mmol/L的观察者中发病率仅为16.6%,同时研究发现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性增加[12],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1.6 内环境因素:炎症反应是2型糖尿病进展的关键因素。体内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等。刘海行等[13]的研究也表明随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荟萃分析结果[14]显示亚洲人群中超敏C反应蛋白对糖尿病的预测价值高于欧洲人群和北美人群。
1.7 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新型基因位点):糖尿病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性。研究[15]显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糖尿病患病率要显著高于无家族史者,由此可见,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2.1 健康教育:糖尿病预防主要是病因预防,最重要的措施是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行为及生活方式;同时应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美国糖尿病预防研究[16]和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17]均证明,老年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病率降低50%左右,生活方式干预比药物干预更有效。
2.3 积极发现和控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可干预的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能量摄入过多、肥胖、高血脂等。因此,减少能量摄入、减轻体质量、控制血压等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生。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早诊、早治,尽早和尽可能地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压,纠正血脂紊乱和肥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1] YANG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Med,2010,362(12):1090-1101.
[2] HU FB,MANSON JE,STAMPFER MJ,et al.Diet,lifestyle,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mellitus in women[J].N Engl JMed,2001,345(11):790-797.
[3] CHO NH,CHAN JC,JANG HC,et al.Cigarette smoking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type 2 diabetes:a four-year community-based prospective study[J].Clin Endocrinol(Oxf),2009,71(5):679-685.
[4] MORROW JD,FREI B,LONGMIRE AW,et al.Increase in circulating products of lipid peroxidation(F2-isoprostanes)in smokers.Smoking as a cause of oxidative damage[J].N Engl J Med,1995,332(18):1198-1203.
[5] JIN L,HUANG Y,BI Y,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19,215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hinese[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92(3):386-392.
[6] 马林茂,富振英,王克安,等.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5):262.
[7] 孙莉敏,胡永善.运动锻炼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体质指标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1):51-54.
[8] NGUYEN NT,NGUYEN XM,LANE J,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diabetes in a US adult population: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1999-2006[J].Obes Surg,2011,21(3):351-355.
[9] INOUE K,MATSUMOTO M,AKIMOTO K.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HbA1c as risk factors for Type 2 diabetes[J]. DiabetMed,2008,25(10):1157-1163.
[10] 王法弟,付朝伟,陈跃,等.农村社区成人糖尿病发病及空腹血糖水平异常情况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4-7.
[11] 杨文英,邢小燕,林红,等.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432例非糖尿病人群六年前瞻性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9):583-586.
[12] ROBINSON JG.Low high-de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chronic disease risk marker or causal?[J].J Am Coll Cardiol,2010,55(25):2855-2857.
[13] 刘海行,赵冬,王薇,等.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五年累积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1-4.
[14] LEE CC,ADLER AI,SANDHU MS,et al.Associ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with type 2 diabetes:prospective analysis and meta-analysis[J].Diabetologia,2009,52(6):1040-1047.
[15] 陈思东,俞守义,许雅,等.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7):18.
[16] ERIKSSON KF,LINDGRDE F.Prevention of type 2(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 diet and physical exercise. the 6-year Malmo feasibility study[J].Diabetologal,1991,34(12):891-898.
[17] 张安玉.糖尿病的流行形式及其防治的有关问题[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6):257-259.
(本文编辑:刘斯静)
R587.1
A
1007-3205(2013)09-1100-03最新统计数据[1]显示,全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标化患病率高达9.7%和15.5%。2型糖尿病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由于其发病的隐匿性,相当多的患者因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才被确诊为糖尿病。糖尿病病程较长,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对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防控提出严峻的挑战。糖尿病的病因未明,遗传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病相关,环境因素也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此外,内环境的紊乱也不容忽视,如内环境生物标记物(炎症因子等)、脂肪细胞及肝细胞功能紊乱、内分泌紊乱等。
2013-05-31;
2013-07-05
李兰英(1974-),女,河北威县人,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主管护师,医学学士,从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护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9.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