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稀银:在《人民日报》这封来信面世后,作为体制中的一员,依据长期在基层工作生活的经历,我不太相信作者为一个刚刚入职的公务员。不错,信中反映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以为没有这样的“新人”会如此曝光单位里的事,尤其是科长怎么做、局长怎么说之类。
我的看法是:转作风的希望不在公职人员的自觉纠正,我们并不缺制度约束,而是落实出现了问题、不断反弹,甚至根本就没有停歇过,这些完全在预料之中。真正能够促使公职人员转作风的动力不大可能会由内而生,必须依靠外部倒逼,其中核心的是要赋予公众知情权,加强政务公开,随时接受公众和媒体的监督。只有将公职人员的所有活动置于阳光下,他们才会不得不转作风,向着公众期望的方向走。另外,尽快出台《预算法》《新闻法》,并启动浪费入罪、不作为(懈怠)撤职、裁减机关冗员(我认为相当一些部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保持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转作风的巨大障碍)等等程序,最终才能促使转作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而不是简单的短期的一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