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本质在于独创,建筑又何尝不是如此。建筑应反映社会,反映社会在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表达人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所以建筑师不应墨守成规,更多的是向前看而不是怀旧。建筑师应该目光远大,不能只看到自己居住的地域,要放眼全国、全世界,打破各种人为设置的壁垒,让中国建筑融入世界建筑发展的潮流之中。中国建筑才能在短时间内赶上世界水平,真正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郭明卓
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郭明卓,广东省广州市人,1943年5月生于上海,1966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曾任广州市设计院副院长、总建筑师,现任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郭明卓建筑工作室主持人;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委员、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建筑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等。
郭明卓的创作理念是“建筑当随时代”。他认为,建筑师应当投身到时代的潮流中去。因为建筑是一种运动,是一种潮流,如果你不投身进去,就学不会游泳,不会游泳,就永远跟不上潮流,只能被淘汰。当我们的建筑水平提高了,中国的设计特色就会慢慢地体现出来。今天的中国,不需要复古建筑。做建筑设计,首先要做一座现代建筑,然后再到更高的境界。
南越王宫遗址保护主楼日景低点
郭明卓大师
针对当前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问题,郭明卓认为提出“简化建筑”的口号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他希望我国的大型公共建筑应当去掉“表皮”,还建筑的本来面目,要以功能决定空间,以空间的组织作为建筑造型设计的基础,不以凭空捏造的雕塑形象硬套建筑造型。他强调建筑创作应以建筑的功能特点并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来创新,反对生硬的概念附会等庸俗设计手法;建筑的结构要合理,要表现结构的美感和力度,但不要随便挑战结构极限,要尽量注意建筑的空间尺度和细部处理,不做表面多余的外加装饰。
郭明卓努力把设计理念贯穿在作品设计之中。他设计的许多建筑,时代感非常强。郭明卓在建筑设计创作中,着力探索和总结南方建筑设计风格,关注现代建筑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勇于“开放思想、标新立异”,力求每个作品都达到既是建筑物,又是艺术品的境界,创作上硕果累累,颇有建树。
由他担任建筑专业总负责人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工程设计于1984年,设计在建筑手法和建筑风格上都有所创新。建筑设计具有粗犷、自然等特点,突出了体育建筑的个性,形式新颖,具有现代感。在园林绿化设计和雕塑总体设计上,他从环境开阔、宽大、空旷、建筑物形象雄伟、气势磅礴的特点出发,以自然景物烘托,不另建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以大面积草坪为主,地形略有不规则起伏,散置巨石花木,从南门口至体育场宽80米的道路上设了3个大型喷水池,有多种水型并配有彩色水下灯。设计中安设了18座题材与体育有关的雕塑,风格各异,富于现代感,现代化的建筑、绿化、雕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面貌全新的公园,成为“广州一大景观”。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造型新颖,风格独特,形象雄伟,经使用证明,其建筑设计、各项功能和指标、设备水平均达到20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最先进水平,对国内同类体育建筑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1988年,天河体育中心项目获广东省优秀设计一等奖;1989年获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获国际建协体育和旅游建筑优秀设计(IAKSAWARD)银质奖第一名;1993年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1953-1988);2009年获中国建筑学会“建国六十周年建筑创作大奖”。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全景
1993年设计的广州市购书中心,立面形似“一本打开的书”,有一明亮的中庭,营造了购书的商业气氛,又有浓郁的文化味,建成使用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赢得了广大群众及行家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广东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铜奖。
广州购书中心-正面
天河城广场(包括7层的大型购物中心、55层的高层写字楼和39层的五星级酒店,总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1991年开始方案设计,1996年1月一期工程购物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在购物中心设计中,以四角的塔楼来组织人、货垂直交通,以7层的中庭配置自动扶梯来组织顾客人流和室内购物空间,营造商业气氛。建筑造型以八角形的构图母题把建筑物的各部分结合成一个整体。铝合金板和银色反射玻璃组合幕墙熠熠生辉,富有现代气息。广场环境和主入口花岗石细部设计精致。项目建成以来,一直是广州市规模最大、最受市民喜爱的购物中心。该项目获得2002年广州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广东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天河城
2000年设计的羊城晚报印务中心,总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1层,安8台先进的高斯印刷机并要求开放供市民和游客参观。设计根据现代信息产业的高科技特点,在满足工艺要求和合理组织室内空间和参观路线的同时,以白色的外墙、红色的构架和外露的蓝色风管,塑造了一座色彩鲜明、造型新颖、具有高科技品格的新型工业建筑。该项目2001年7月建成,旋即成为广州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并受到同行业和领导部门,包括中宣部领导的高度评价。2003年获得广东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羊城晚报社印务中心
2008年5月竣工的湖南韶山毛泽东遗物馆设计于2005年。设计充分体现对用地原有地形、地貌的尊重。建筑依山就势,层层叠落,采用分散式院落组合布局,设计了展现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人民的革命领袖的宏伟气魄和作风俭朴、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作者深入观察了韶山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把双坡屋顶、风火墙、吊脚楼……这些具有湖南民居建筑特色的建筑元素抽取出来,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手法加以演绎,意在历史与当代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引发人们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景仰和缅怀。设计利用地形现状的大高差,创造出了一个立体庭院空间。主轴方向的两进庭院处理颇有特色,缅怀厅大胆地放在第一进庭院的中央,是两条轴线的交汇点,顶上是缅怀广场的水池。在第二进庭院,首层在展厅中嵌入了3个小院,至2层又扩大为一个大庭院,空间形态和处理手法都有新的突破。毛泽东遗物馆项目2009年获中国建筑学会“建国六十周年建筑创作大奖”。
毛泽东遗物馆透视图
南越王宫博物馆,项目地处广州市老城区繁华的商业中心区域,是以南越国宫署遗址为依托而建的大型遗址博物馆。该方案为国际竞赛中标方案,2008年11月开始设计,一期项目包括博物馆曲流石渠遗址保护主楼、陈列展示楼及设备及服务楼共3栋建筑。设计以保护为前提,以考古发掘和研究为基础,以遗产本体为价值核心,围绕南越王宫御苑和反映广州两千多年城市发展历史的遗迹、遗物而进行。主要建设项目都尽量避开遗址开挖区域或重要遗址区域,利用已有的连续墙和建筑加以改造利用,用地中心位置主要作为遗址回填保护展示区,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遗址的历史环境。同时,建筑立足于其所处的特定城市空间环境,在建筑布局体量和空间尺度上,既与遗址表现的广州古代城市肌理吻合又与周边现有的城市环境相协调统一,处理好其历史文化特质与周边商业氛围的关系,使二者和谐共存。
毛泽东遗物馆缅怀厅
郭明卓在创作中基本上是走现代风格这条路,但又注意融合传统的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谈到设计风格,郭明卓说,建筑设计不一定拘泥于某一种风格,应根据建筑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性质来决定设计的风格。郭明卓指出,“在‘国际化’大潮的冲击下,我们不能一味封闭自己,也不能完全西化,我们既要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对外国的优秀建筑作品又要有开放兼容的学习态度。当代中国建筑文化应该立足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点上,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结合现代中国社会生活需要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建筑文化。”
何镜堂院士认为,郭明卓善于抓住历史机遇,在改革开放进程的不同阶段为华南地区设计了一批优秀的建筑作品。他的设计作品始终着眼于建筑的本质,坚持理性的创作思维,弘扬了岭南建筑文化。
关肇邺院士称道郭明卓“能与时俱进,又不为时尚和流俗所影响,而保持了自己的风格和品位”,认为郭明卓的作品“是对我们一些盲目崇拜、追随某些国外过分张扬个性、形象奇诡的设计的青年学生们的一份很好的教材和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