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远国,江雄波 ,肖创伟 ,章承林,杨裕振 ,李 华 ,陈 军 ,向治波
(1.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湖北 武汉 430200;2.湖北省崇阳县林业局,湖北 崇阳 437500;3.湖北省公安县林业局,湖北 公安 434300)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小径竹中春季出笋最早的优良食用竹种。具有笋壳薄肉厚、笋味鲜美、肉质脆嫩、富含营养,成林投产快,大小年不明显等特点[1-2]。在自然状态下,雷竹2月下旬~3月上旬温度达10 ℃时雷笋出土,错过了春节这一最佳上市时间。通过覆盖技术,可使笋期提前40~60 d,满足春节期间对雷竹笋的需求,极大地提高栽培的经济效益。覆盖材料的选择、覆盖厚度、覆盖时间是雷竹提早出笋技术研究中应解决的问题[3-5]。关于覆盖栽培研究的报道较多,但多集中在覆盖材料选择上,关于覆盖厚度、覆盖时间的研究报道较为鲜见。本研究中进行了不同覆盖材料、不同覆盖厚度、不同覆盖时间雷竹林覆盖试验,探索雷竹覆盖栽培的关键技术,旨在为雷竹早出丰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试验在湖北省林业厅崇阳县雷竹基地(现为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基地占地100 hm2,位于咸宁市崇阳县沙坪镇跑马岭,东经 113°43′~ 114°21′,北纬 29°12′~29°41′,属典型的丘陵岗地地形,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121~124 m,山脊南北走向,无霜期263 d,年均降雨量1 500 mm左右,年均日照1 770 h,年均气温15.5 ℃,1月平均气温4 ℃,7月平均气温28.8 ℃,全年≥10 ℃的活动积温为5 299 ℃;相对湿度80%左右;土壤为第四纪红壤,土层浅,质地粘重肥力差,与雷竹原产地相比,纬度相近,气候条件基本相同。
试验竹林为8年生,品种为细叶乌头雷竹,立竹度为12 000杆/hm2。
在东南坡面,设3块样地,每块样地坡面面积0.1~0.3 hm2,进行3项试验,研究不同的覆盖物,不同的覆盖厚度,不同的覆盖时间对细叶乌头雷竹出笋时间与产量的影响。
覆盖前施足保温肥,浇透水。4月份温度上升到20 ℃以上时,逐步移去覆盖物[6-8]。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3个区组,3次重复。
(1)不同的覆盖物 每个区组包括6种处理(含5个覆盖处理和1个对照处理),每个小区面积为100 m2。于2011年11月25日进行覆盖,覆盖材料为稻草(稻草铡碎)、谷壳及其组合,覆盖厚度为30 cm。试验设计见表1。
(2)不同的覆盖厚度 每个区组包括4种处理:覆盖厚度20、30、40 cm及1个对照,每个小区面积为100 m2。于2011年11月20日进行覆盖,覆盖材料为谷壳。
(3)不同的覆盖时间 每个区组包括4种处理,于2011年10月25日、11月20日、12月20日进行覆盖,1个对照,每处理面积为0.1 hm2,每个小区面积为100 m2。覆盖材料为谷壳,覆盖厚度30 cm。
表1 雷竹覆盖试验设计Table 1 Mulching test plan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在产笋季节,每天统计竹笋的产量,同时对始笋时间、终笋时间、笋期长、笋价等进行记录,对3个区组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AS 8.1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1.1 对出笋时间的影响
不同覆盖材料处理后雷竹的出笋时间见表2。由表2可知,与对照相比,各种覆盖物均使笋期提早,其中以谷壳处理、谷壳和稻草两者混合处理效果最为显著。谷壳覆盖处理可使出笋提早57 d;稻草与谷壳比例不同,提早出笋时间略有差别,谷壳比例越大,越能提前出笋,提早时间分别为44、49、53 d;从覆盖到开始出笋,稻草覆盖处理中仅提前18 d,这是因为稻草易吸水,降低了保温增温的效果。因此,稻草与谷壳混合处理比单独使用稻草效果好。
表2 不同覆盖材料处理中雷竹出笋结果†Table 2 Sprouting result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shoots in different cover material treatments
2.1.2 对出笋产量的影响
以对照试验开始出笋的日期(2月28日)作为界线,在此之前为早期笋,之后为后期笋。不同覆盖材料处理后雷竹的出笋产量见表2。由表2可知,不同覆盖物处理使雷竹林生产的早期笋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有了较大提高,其中以谷壳覆盖处理最为显著,为62.2%;稻草与谷壳混合处理效果类似,谷壳比例越大,早期笋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越大,稻草与谷壳3种比例混合处理早期笋产量分别达到52.6%、56.7%和58.5%;稻草覆盖效果较差,早期笋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仅为31.4%。为了详细比较各覆盖材料间雷竹竹笋产量的差异,对各处理的早期笋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各覆盖材料间早期笋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123.64>F0.05,P<0.000 1),各覆盖材料间早期笋产量差异极显著,多重比较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试验处理II、IV、V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三者均是以谷壳为主要覆盖物,I、II与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二者以稻草为主要覆盖。说明覆盖材料不同,雷竹林地的温度上升的幅度不同,谷壳覆盖增温效果显著。
2.2.1 对出笋时间的影响
不同覆盖厚度处理后的出笋时间见表3。由表3可知,与对照相比,各种覆盖物均使笋期提早,提早时间分别为32、56、61 d;其中以覆盖厚度40 cm处理最为显著,提早出笋61 d 。虽然能显著地提早出笋,当年效益极高,但出笋过早,使母竹留养困难,且成本高。而覆盖厚度30 cm处理提早出笋56 d,比覆盖厚度40 cm处理仅推迟5 d,但对母竹留养有利,且成本低,从竹林综合效益来考虑,覆盖厚度以30 cm左右为佳。
表3 不同覆盖厚度雷竹出笋结果Table 3 Sprouting result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shoots in different cover thickness treatments
2.2.2 对出笋产量的影响
以对照试验开始出笋的日期(2月28日)作为界线,在此之前为早期笋,之后为后期笋。不同覆盖厚度处理后雷竹的出笋产量见表3。由表3可知不同覆盖厚度处理,使竹林生产的早期笋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和雷笋平均价格有了较大提高,覆盖厚度40 cm处理,早期笋产量占99.6%,平均笋价达12.92元/kg,当年效益极高,但因可留母竹少,第2年产量将显著下降,不可持续。而覆盖厚度30 cm处理效果最为显著,早期笋产量占69.1%,平均笋价8.6元/ kg,当年效益高,可留母竹多,在保证当年效益前提下,又做到了雷竹林的可持续经营。为了详细比较各试验厚度间细叶乌头雷竹竹笋产量的差异,对各处理的早期笋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各覆盖厚度间早期笋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1 615>F0.05,P<0.000 1),各覆盖厚度间早期笋产量差异极显著,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试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竹林地的温度随覆盖厚度的增加而上升,覆盖物盖得厚则温度高,覆盖薄则温度低,随覆盖厚度的增加,雷竹出笋期也相应提早,早期笋的产量与比例也相应提高。
雷竹在一般经营的情况下,出笋在清明前后达到盛期,并开始留养母竹,此时尚有晚霜危害。采取提早出笋技术后,使出笋盛期提早了1个多月,如果覆盖过厚,笋期提前结束,母竹就不能正常留养,早出高产技术就不能持续地进行。因此,覆盖的厚度要适中。
2.3.1 对出笋时间的影响
不同覆盖时间处理后的出笋时间见表4。由表4可知,与对照相比,各种覆盖时间均使笋期提早,提早时间分别为83、62、20 d。
以对照试验开始出笋的日期(2月28日)作为界线,在此之前为早期笋,之后为后期笋,不同覆盖时间处理后雷竹的出笋产量见表4。由表4可知,不同覆盖时间处理,使竹林生产的早期笋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和雷笋的平均价格有了较大提高,其中以11月20日覆盖处理效果最为显著,早期笋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为77%,雷笋的平均价格为12.92元。为了详细比较各覆盖时间处理中细叶乌头雷竹竹笋产量的差异,对各处理的早期笋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各覆盖时间处理的早期笋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时间早期笋产量差异极显著(F=1 118.48>F0.05,P<0.000 1),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要提高竹林地的温度,覆盖时间过早或过迟均不适宜。覆盖过早,如10月20日,早期笋产量、总产量与对照相差不大,覆盖效果不明显,这是因为外界气温尚高,没有必要保温,而当覆盖物的保温增温效果下降时,外界气温尚低,使覆盖地温与竹笋生长所需的保温阶段存在时间差,降低了保温增温的作用。覆盖过迟,如12月25日,外界气温已下降,竹笋已开始休眠,始笋时间为2月8日,这时正处于春节期间,难以形成批量产量供应市场,元宵节后竹笋价格急剧下降,提早出笋的效果不佳。1月价格和春节前后价格基本一致,只有11月下旬覆盖,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元旦、春节前后形成批量出笋,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表4 不同覆盖时间雷竹出笋结果Table 4 Sprouting result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shoots in different cover time treatments
雷竹覆盖经济效益统计结果见表5。表5中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种覆盖处理的产值均有增长,以谷壳为最高,产值为9.83元/m2,比对照产值2.58元/m2增加了281.1%;稻草和谷壳混合覆盖处理中,谷壳比例越大,产值越高,与对照相比,产值增加210%以上;稻草覆盖处理产值为5.75元/m2,比对照产值2.58元/m2增加了122.8%。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基本上实行了农业机械化、电气化。耕牛减少和燃料改进,覆盖材料稻草、谷壳作为农村废弃物,价格较低,稻草一般不足0.1元/kg,谷壳一般不足0.2元/kg,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谷壳和稻草(2∶1)两者混合的投入产出比最大,达1∶2.81,稻草投入产出比1∶2.20,比对照高。各处理的产量、产值、收入、利润、投入产出比均显著高于对照,雷竹林地覆盖栽培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表5 覆盖处理经济效益分析Table 5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of the mulching treatments
(1)地面覆盖栽培就是利用覆盖有机物腐烂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作为增温的热源,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笋芽分化生长,其实质是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释放热能的过程。5种覆盖处理对提早雷竹林出笋时间,增加早期笋产量和产值,提高经济效益,均有明显效果。其中以稻草和谷壳(2∶1)混合的覆盖效果为最佳,提早笋期56 d,延长笋期36 d,早期笋产量为1.41 kg/m2,产值8.47元/m2,总产量为2.42 kg/m2,总产值为9.26元/m2,利润为5.96元/m2,投入产出比为1∶2.81。谷壳的优点是数量多、易收集,保温期长,疏松透气,保温作用好,缺点是不易雨水渗入。稻草则来源丰富,但稻草易吸水,保温效果较差[9]。稻草和谷壳配合使用,则可扬长避短,综合效果好。覆盖处理能够提早出笋,早期笋价格高,经济效益好。谷壳和稻草来源丰富,采用谷壳或稻草进行覆盖,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农村存在大量的农业废弃物,除了谷壳、稻草以外,竹叶、麦壳、麦秆、杂草、锯木屑、锯竹屑(末)、竹刨花、有机肥等有机物也很多,均可以作为覆盖保温增温材料,还可以将有机物与乙烯薄膜覆盖结合使用[10-15]。
(2)雷竹出笋起点温度为9~10 ℃,要使雷竹提早出笋,覆盖厚度应满足雷竹出笋起点温度的要求。在肥、水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覆盖后30~40 d开始出笋。从竹林综合效益来考虑,覆盖厚度以30 cm左右为好。覆盖过薄,如10 cm左右,保温增温效果不明显,温度达不到雷竹出笋的起点温度。覆盖过厚,如 40 cm以上,虽然能显著地提早出笋,当年效益极高,但出笋过早,使母竹留养困难。在一般经营的情况下,雷竹出笋在清明前后达到盛期,并开始留养母竹,此时尚有晚霜危害。采取提早出笋技术后,使出笋盛期提早了1个多月,如果覆盖过厚,笋期提前结束,母竹就不能正常留养,早出高产技术就不能持续地进行。因此,覆盖的厚度要适中[16-18]。
(3)覆盖最佳时间以11月中、下旬为好。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雷竹笋最高的笋价在春节前后,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高消费阶段,这期间气温最低,春笋也最为珍稀,因为此时雷竹笋稀少,价格较高;一般在温度、养分、水分均满足的情况下,覆盖后30~40 d开始出笋,因此在11月中下旬时进行覆盖,雷竹笋就能在春节前后批量上市。从气候条件与竹笋生长方面来看:11月下旬气温开始下降,地下竹笋生长由于外界气温降低而被抑制,竹笋进入休眠状态,覆盖后,打破了竹笋的休眠,竹笋得以继续生长。从覆盖物本身来说,其保温增温的效果有一定的时间范围,随时间的延长,其保温效果下降。11月气温开始下降,由于土壤的缓冲效应,地下竹笋仍可继续生长,12月至翌年2月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一般在不保温的情况下,2月下旬雷竹已开始出笋。需要保温的时间主要是12月~翌年2月这3个月,而一般覆盖物的保温效果,大致也正好是2~3个月[19-20]。因此,11月下旬是最佳的覆盖时间。
参考文献:
胎头的娩出由于伤口长度的影响,较纵切口要困难。切口各层术后的黏连比纵切口要重,再次手术时相对纵切口较难。
[1] 谢福旺.闽西山地雷竹早出高产覆盖栽培技术研究[J].林业戡察设计(福建),2006,(2):93-96.
[2] 刘永红, 张艳峰, 周 围, 等.竹林景观美学价值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3):187.
[3] 王承南, 邓白罗, 熊微微.关于经济林标准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6,26(4):71.
[4] 何德汀,赵大明,沈国本,等.雷竹林覆盖栽培持续高产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1,20(1):50-52.
[5] 余通海,毛恩平.雷竹早出笋高产高效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2,(8):9.
[6] DB42/T258-2003,雷竹笋用林高产栽培技术规程[S].
[7] 何德汀,陈建华,相国祥,等.雷竹覆盖栽培失败原因浅析[J].世界竹藤通讯,2007,5(1):20-22.
[8] 葛桂娣,徐世连,王 翠,等.食用雷竹早出丰产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7,(5):95.
[9] 陈建华, 曹 炜.稻草覆盖对毛竹笋用林增产效益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5):57-60.
[10] 周国模,金爱武,何钧潮,等.覆盖保护地栽培措施对雷竹笋用林丰产性能的影响[J].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9, 17(2):53-55.
[11] 何钧潮,王安国,杨元龙.雷竹笋早出高产栽培技术[J].经济林研究,1995,13(1):32-33.
[12] 石明旺,庞延军,王修强,等.竹类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展望[J].经济林研究,2006,24(2):67-72.
[13] 金钦第,张美民,程立巧.南方雷竹笋覆盖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6,(12):21.
[14] 徐昌棠.雷竹园覆盖增温增产技术[J].新农村,2006,(9):18.
[15] 王伟忠.采用砻糠稻草覆盖技术对雷竹笋生产效益的影响[J].中国果菜,2006,(5):33.
[16] 丁正亮,王 雷,刘西军,等.安徽霍山毛竹林生产力及其土壤养分的特点[J].经济林研究,2011,29(1):72-76.
[17] 徐清乾,陈明皋,艾文胜.丘岗山地毛竹低效林改造技术及效果[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6):179-183.
[18] 杨开良.我国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林研究,2012,30(2): 140-143.
[19] 陈建华,晏存育,王艳梅,等.6种不同变异类型毛竹叶片的生理特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4):70-73.
[20] 陆媛媛,郑林水,刘仙石玄,等.毛竹笋竹两用林地下鞭系结构调控技术[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29(8):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