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华 薛 惠 张彩娟
考试焦虑是指“个体对考试过于紧张,担心自己考试失败有损自尊而形成的一种高度忧虑的负性情绪,是因考试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1]。医学生学习任务重,所学内容抽象枯燥,考试频繁,并且医学生将从事的是救死扶伤,人命关天的职业,课程通过要求严格,大学的授课、学习、考试的方法与高中完全不同,因此医学生处于应对压力的状态中,从而导致医学生群体考试焦虑水平较高[2]。过度焦虑会使身体各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考试正常水平,且长时间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PMR)是一种放松疗法,国外已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多种心身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效帮助患者适应治疗,改善生理功能,国内对这一技术也日益重视,笔者采用PM R干预考试焦虑的20名医学生,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1 对象 以本院2010级大专、本科446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被干预对象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22岁,平均
(20.10±0.57)岁,都是女同学。于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4周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每周1次,调查过程由课题组老师共同组织,应用统一指导语,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根据最近1周的经常感受如实填写,以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纳入标准:①连续4周总粗分均大于40分;②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干预训练中有特殊事由没有坚持者;②未按规定的有效干预次数完成相应的干预训练者;③干预后测评因故未到者。最终满足以上各标准、并自愿参加全程有效干预实验的考试焦虑医学生为20名,并签署自愿参加协议书。
1.2 方法
1.2.1 焦虑自评量表(SAS)[3]由Zung于1971年编制,共20个项目。SAS的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4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积累各条目得分为总粗分,粗分×1.25得标准分,总粗分的正常上限参考值为40分,标准分正常上限参考值为50分。
生理指标测量,是使用上海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鱼跃”牌YE8300B保电子血压计,于每次干预前、干预后在学生固定手腕用固定电子血压测得血压、脉搏及呼吸频率。
1.2.2 干预方法 首先由课题组中的专业心理老师给20名同学上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的理论课,讲解原理,然后选择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实验室,有20张床,按照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引导学生进行放松,通过全身主要肌肉收缩-放松的反复交替训练,使人体验到紧张和放松的不同感觉,更好地放松,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第一次进行放松训练时,老师先示范,医学生同时学习如何做。
1.2.3 实验内容及要求 本干预在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前4周进行,放松训练方法的干预要求为:①每天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安静、微暗、相对隔音、温度约18℃~20℃的宽敞房间)、音量适宜(一般为30~45分贝,不应超过60分贝)。在每天干预前后由课题组中护理专业老师进行血压、心率、呼吸的测量;②课题组成员播放事先准备的音乐与放松指导语,学生保持安静,集体收听。学生取舒适体位躺在床上、闭目训练并保持安静,不被打扰30分钟;③每2周安排1次心得交流,即在干预进行2周后和4周(期末考试前)后并用SAS量表重测;④本干预共4周,每天1次,共计30次;⑤累计缺席2次者作为无效干预,不作统计学处理;⑥每天放松后每人记录当天心理的感受,结束后每人写份心得体会。
1.3 统计处理 所有调查资料用SPSS 17.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方差分析。
2.1 干预前后学生考试焦虑得分比较 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学生考前焦虑得分(总粗分)比较
干预前、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学生焦虑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得分明显降低。
2.2 干预前后学生生理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学生生理指标比较(±s)
表2 干预前后学生生理指标比较(±s)
项 目第1天第14天第29天FP收缩压干预前110.40±11.82103.25±6.98102.93±6.884.1450.021*干预后105.25±6.92100.45±7.80100.27±6.813.9050.004*舒张压干预前69.30±6.1964.30±4.6660.13±6.2011.3850.000**干预后68.85±4.4462.90±5.9960.73±8.687.9110.001*脉 搏干预前79.40±9.2583.30±12.2386.67±10.092.0330.141干预后74.65±11.1183.60±10.2387.33±8.483.1580.051呼吸频率干预前18.90±2.9214.35±2.3514.93±2.4017.8370.000**干预后15.30±3.7212.70±2.0313.43±2.344.3950.017*
表2显示,第1天、第14天、第29天干预前后的收缩压、呼吸频率、舒张压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的脉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及呼吸频率的分析可以看出,干预前后收缩压值逐渐下降,舒张压值也是逐渐下降的。干预前后脉搏值的变化不大。干预前后呼吸频率均是逐渐下降,而且干预后要比干预前更低。
2.3 干预后学生心理主观感受 干预后90%学生认为自己的不良情绪降到最低程度,日常生活中焦虑紧张与激动有所降低;65%的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还有55%学生有愿望在学校、家庭、社区推广此项放松方法。
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法(PMR),最早由美国生理学家艾德蒙.捷克渤逊(Edmund jacobsen)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后来逐步完善,广为应用,是目前一种良好的放松方法。PM R是通过有意识地按一定的顺序逐步绷紧和放松全身肌肉,同时有意识地感受身体的松紧、轻重和冷暖的程度,使个体有意识地控制交感神经张力,减少与应激有关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使机体紧张水平下降,增强对内外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刺激的调节能力,以降低应激水平,减轻负性情绪,改善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国外已将这一技术应用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哮喘、癌症、艾滋病、心肌梗死、糖尿病等多种心身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帮助患者减轻负性情绪,适应治疗,改善生理功能。国内对这一技术也日益重视,但相关研究尚不多[4]。PM R是建立在交互抑制理论基础上的,交互抑制理论认为,情绪状态与肌肉活动之间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相互影响[5]。
3.1 干预前后学生考前焦虑的得分比较 干预2、4周后,学生焦虑得分明显降低,说明干预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考试焦虑的学生平时个性表现为多愁善感、易激动、拘谨小心及情绪不稳,特别敏感,过多地计较自身在学校、班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事事求周全,稍不称心或不满足就容易激惹、烦躁,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好,促使焦虑的加重。肌肉放松与焦虑情绪是两个对抗过程,其中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产生抑制作用,即交互抑制。通过全身主要肌肉收缩-放松的反复交替训练,慢慢地学生能随意放松全身肌肉,自主神经得以调节,学生发展出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提升了其对负性情绪体验的驾驭能力,有助于消除消极的想法,起到改善心境状态的积极作用,降低神经系统的紧张性。Wolpe发现,当人全身肌肉松驰时,可以降低焦虑反应[6]。已有研究表明[7],PM R能够抵消生理和心理应激的负面影响,使人的身体、心理、精神重新恢复平衡和协调,其对临床哮喘、急性心肌梗死、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可产生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干预前后学生生理指标比较 干预前后脉搏值的变化不大,这与其他人的研究有所不同,可能是干预时间太短,而且学生越到后面临近期末考试越近,想坚持来练习放松又担心没有时间读书。血压、呼吸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指标中特别是呼吸,随着练习时间加长,呼吸频率也变慢,而且干预后要比干预前更低。现代心理生理学的观点认为,血压、呼吸既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自主神经的调节。PMR关键是感知肌肉紧张并渐渐使之减弱,能够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使机体紧张水平下降,降低肌肉紧张,减慢呼吸,降低血压和舒张外周血管[8]。加上音乐节奏、旋律、音量的不断变化可直接作用于医学生,使其体内各器官产生和谐共振,促进机体分泌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类、乙酞胆碱等生化物质,有助于消除疲劳,降低血压,使体内的各种功能得到改善[9]。
3.3 学生的心理紧张主观感受差异也明显 训练后不时有学生反映感觉“很舒服”,“很放松”,“心情变得开朗”,“精力变得充沛”,“压力不是那么大了”,“遇事也不会太紧张”。学生的心理紧张主观感受差异明显,很多学生表示以后要坚持每天练习。PMR训练让学生进入全身松弛状态,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机体耗氧率降低,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动脉血中乳酸减少,骨骼肌血流有轻度增加,脑电图的α波比例增大,同时伴有心理的变化。表现为四肢温暖、头脑清醒、心情轻松愉快、全身舒适。
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能降低医学生考试焦虑程度,降低医学生的血压和呼吸频率。有助于医学生心理、生理功能的提高。本研究因实验期限的限制,未能长期观察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对考试焦虑医学生的影响,后续研究可以扩大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时间。
[1] 王晓霞,刘丽.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5):29-31
[2] 王瑞新、张澜.某医学院171名学生进行考试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健康杂志,2006,29(9):85-87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35-237
[4] 侯永梅,胡佩诚.渐进性肌肉放松在临床治疗应用中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7):1331-1336
[5] Wolpe J.The practice of behavior therapy(4th ed)[M].New York:Perg ramon Press,1990:35
[6] Wolpe J.The current status of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Review[J].Am J Psychiatry,1973,130(9):961-962
[7] 周晓荣,李小妹,刘美丽,等.放松训练对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研究[J].中华实用护理学杂志,2003,19(11):56-57
[8] DeMarco Sinatra Jan.Relaxation training as a hol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J].Holist Nurs Pract,2000,14(3):30-31
[9] 周世斌.中国传统音乐的养生功能[J].人民音乐,2001,5(12):31-33